疫苗安全参考

疫苗安全参考

疫苗安全参考

Vaccine Safety References

概述

该图书馆为临床医生和其他人提供有关疫苗安全性的关键参考资料,包括那些被要求在涉及疫苗接种益处和风险的法律诉讼中提供专家证词的人,以及为此类索赔辩护的律师。对于临床医生回答患者和家长有关疫苗安全性的问题也应该有价值。

这组参考文献应该抵消那些声称疫苗接种存在安全问题的可疑科学有效性的参考文献。我们希望该图书馆能够为那些面临这些问题的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受度。

疫苗中铝以外的佐剂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部分。

角鲨烯(MF59、AS03、AF03)

Weibel D, Sturkenboom M, Black, S, et al. 发作性睡病和佐剂 2009 年甲型 H1N1 大流行性流感疫苗——多国评估。2018年疫苗;38:6202.
作者发现,在阿根廷、加拿大、西班牙、瑞士、台湾和荷兰,在这些国家实施角鲨烯佐剂(AS03,MF59)H1N1流感疫苗后,儿童或成人患发作性睡病的风险没有增加。

Dos Santos G, Seifert HA, Bauchau V, Shinde V, Barbeau DM, et al. 佐剂 (AS03) A/H1N1 2009 大流行性流感疫苗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系统信号评估和经验教训。药物安全 2017;40:693-702。
2010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要求对使用葛兰素史克 (GSK) 两种佐剂 (AS03) 大流行性流感疫苗免疫后出现实体器官移植 (SOT) 排斥信号后的可用数据进行评估,潘德姆里克斯®Arepanrix H1N1型®.作者调查了5,000名接受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疫苗的患者和另外11,000名接受佐剂(AS03)A / H5N1疫苗的受试者。他们发现,数据支持佐剂(AS03)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接种在SOT接受者的安全性。

Kumar D、Campbell P、Hoschler K、Hildago L、Al-Dabbagh M 等人。 肾移植患者中佐剂与非佐剂流感疫苗的随机对照试验。移植 2016;100;第662-669页。
作者比较了2012-2013年流感疫苗在中位时间为8.1年内接受肾移植的成年患者中,有或没有MF59佐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他们发现各组之间对疫苗的反应没有显着差异,也没有证据表明接受佐剂疫苗的移植受者HLA上调。

Stassijns J, Bollaerts K, Baay M, Verstraeten T. 关于儿童新佐剂疫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2016年疫苗;34:714-722.
作者对25,000多名10岁≤儿童,特别是含有AS01、AS02、AS03和MF59的儿童的新佐剂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他们发现,在接受佐剂疫苗的组中,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并不高。

维西卡里 T、福斯滕 A、阿罗拉 A、蔡 T、克莱门斯 R. 接种 MF59 佐剂或非佐剂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嗡嗡牛痘免疫 2015;11(8):2102-2112.
作者比较了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IV)与MF59佐剂TIV(aTIV)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他们发现,与TIV相比,aTIV产生了明显更强大的免疫反应,并产生了略高但可接受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Rubinstein F、Micone P、Bonotti A、Wainer V、Schwarcz A 等人。 孕妇甲型/H1N1 流感 MF59 佐剂疫苗和围产期不良结局:多中心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3;346:F393。
对大约 30,000 名孕妇(包括 7,000 多名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评估,以评估与接受 MF59 佐剂流感疫苗相关的不良围产期事件(胎儿和母体)的风险。与未接种疫苗的妇女相比,接种疫苗的妇女早产(< 37 周)、低出生体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围产期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加胎儿死亡率)、APGAR 评分低、婴儿非免疫性黄疸、妊娠期住院和孕早期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

Siegrist CA、Ambrosioni J、Bel M、Combescure C、Hadaya K 等人。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对 AS03 佐剂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反应。Antivir Ther 2012 年;17(5):893-903.
在 2009 年 H1N1 流感大流行期间,瑞士的实体器官移植 (SOT) 接受者接种了两剂 AS03 佐剂流感疫苗 (Pandemrix)。作者比较了200多名SOT接受者(心脏、肺、肝脏、肾脏、胰腺/胰岛)两剂AS03佐剂疫苗与健康家庭对照组的一剂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SO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SOT移植功能不受影响。

Black S、Della Cioppa G、Malfroot A、Nacci P、Nicolay U 等。 MF59佐剂与非佐剂流感疫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综合分析。疫苗 2010;28:7331-7336。
作者调查了 MF59 佐剂和非佐剂季节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疫苗在 1,700 多名 6 个月至 18 岁的受试者中的安全性。MF59佐剂组的受试者经历了更高比例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例如注射部位反应或易激惹。接受佐剂流感疫苗的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加。

佩莱格里尼 M、尼古拉 U、林德特 K、格罗斯 N、德拉·乔帕 G. MF59佐剂与非佐剂流感疫苗:来自大型安全数据库的综合分析。疫苗 2009;27:6959-6965。
作者评估了64项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这些试验涉及20,000名含MF59的季节性和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接受者。除了局部和全身反应(如注射部位反应或易怒)的风险增加外,疫苗接种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新发慢性病或死亡的风险较低。

单磷酰脂质 A (MPL)、皂苷 (QS21) 和相关佐剂系统(AS01、AS02、AS04)

Bigaeva E, van Doorn E, Liu H, Hak E. QS-21 或 ISCOMATRIX 佐剂疫苗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安全性和耐受性。PLoSONE 2016;11(5):e0154757.
皂苷是一种免疫刺激剂,是从南美树 Quillaja sapnonaria 的树皮中提取的。两种基于皂苷的佐剂是 QS21 和 ISCOMATRIX。作者进行了一项系统的文献综述,以评估皂苷类佐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发现报告的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增加。

Leroux-Roels G、Leroux-Roels I、Clement F、Ofori-Anyinam O、Lievens M 等。 评估对 RTS、S/AS01 和 RT、S/AS02 佐剂疫苗的免疫反应。嗡10(8):2211-2219.
作者比较了用角鲨烯、单磷酰脂质A和皂苷佐剂的疟疾疫苗与成人非佐剂疟疾病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发现佐剂疫苗的免疫反应更大。与非佐剂疫苗相比,佐剂疫苗的注射部位反应和某些全身反应(例如疲劳、头痛)的发生率更高,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 7 天内消退。任何组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Toft L、Storgaard M、Muller M、Sehr P、Bonde P 等。 Cervarix 和 Gardasil 人瘤病毒疫苗在 HIV 感染成人中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比较: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感染疾病杂志 2014;209:1165-1173。
免疫反应和安全性塞瓦里克斯®,一种含有单磷酰脂质 A 的 HPV 疫苗加德西尔®,一种铝佐剂HPV疫苗在HIV感染的成年人中进行了比较。作者发现,Cervarix在HIV感染妇女中诱导了更好的疫苗反应。两种疫苗的耐受性都很好,尽管Cervarix与较高的注射部位反应率有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Wald A、Koelle DM、Fife K、Warren T、Leclair K 等人。 长 HSV-2 肽与 rhHsc70 复合物在 HSV-2 血清阳性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2011年疫苗;29(47):8520-8529.
在一项 1 期成人研究中,对针对单纯疱疹病毒 2 (HSV-2) 的候选疫苗 HerpV 进行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测试。作者比较了HerpV + QS21(皂苷佐剂)、单独使用HerpV、单独使用QS-21和安慰剂。该疫苗耐受性良好且安全,HerpV 组和 HerpV + QS-21 组之间的不良事件相似。

爱因斯坦 MH、男爵 M、莱文 MJ、查特吉 A、爱德华兹 RP 等。 Cervarix 和 Gardasil 人瘤病毒 (HPV) 疫苗在 18-45 岁健康女性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比较。嗡嗡声 Vaccin 2009;5(10):705-719。
作者比较了免疫反应和安全性塞瓦里克斯®,一种含有单磷酰脂质 A 的 HPV 疫苗加德西尔®,一种用于健康成年女性的铝佐剂HPV疫苗。他们发现两种疫苗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尽管Cervarix与较高的注射部位反应,疲劳和肌痛发生率有关,这些反应是短暂的,并且会自发解决,没有后遗症。

Verstraeten T、Descamps D、David MP、Zahaf T、Hardt K 等人。 在AS04佐剂疫苗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中分析潜在自身免疫性病因的不良事件。疫苗 2008;26:6630-6638。
作者评估了含有佐剂(AS04)的单磷酰脂质A(MPL)在几种疫苗(HPV 16/18、HBV和3期HSV)中的安全性。超过 68,000 名患者接受了评估,其中包括超过 39,000 名接受 HPV-16/18 的患者。作者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低,没有证据表明ASO4佐剂疫苗与非佐剂疫苗相比风险增加。

Tong N、Beran J、Kee S、Miguel J、Sanchez C 等。 乙型肝炎佐剂疫苗在血液透析前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肾脏国际 2005;68:2298-2303。
作者比较了AS04佐剂乙型肝炎疫苗与非佐剂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发现AS04佐剂疫苗的起效更快,整体保护水平更高,需要更少的加强剂量。佐剂疫苗与更多的注射部位反应相关,但两组之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所有事件都被确定为与疫苗接种无关。

CpG

海尔 R, 麦奎尔 DK, 邢 B, 杰克逊 S, 杨森 R. 两剂研究性乙型肝炎疫苗 HBsAg-1018 在成人中使用 toll 样受体 9 激动剂佐剂的安全性。疫苗 2018;36:2604-2611。
作者描述了三项试验的安全性,这些试验在13,000多名成年受试者中比较了CpG-ODN佐剂乙型肝炎疫苗与铝佐剂乙型肝炎疫苗。疫苗相关不良事件仅限于轻度至中度局部和全身注射后反应。作者发现两组在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方面没有差异。

Cooper CL、Davis HL、Morris ML、Efler SM、Kreig AM 等。 CPG 7909 注射液作为流感疫苗佐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疫苗 2004;22:3136-3143。
CPG 7909 是一种 CpG 寡脱氧核苷酸 (ODN),已通过安全性、耐受性和增强三价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能力进行了测试。作者比较了氟瑞克斯® (完整或 1/10剂量)加 CPG 7909 至氟瑞克斯®(完整或 1/10剂量)加生理盐水,发现所有疫苗的耐受性通常都很好。

铝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铝部分。

Goullé JP, Grangeot-Keros L. 铝和疫苗:知识现状 医学感染 2020 2 月;50:16-21。
虽然高剂量的铝会引起多种临床表现,但疫苗中的铝含量太少,无法引起直接的毒性作用。事实上,接受含铝疫苗的人的生物样本中的铝含量与未接种疫苗的受试者没有区别。先前的研究驳斥了疫苗中的铝可能与一种称为巨噬细胞性肌筋膜炎的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担忧。

Karwowski MP、Stamoulis C、Wenren LM 等。 血液和头发铝水平、疫苗接种史和婴儿早期发育:一项横断面研究。儿科学院 2018;18:161-165。
对 9 至 13 个月的儿童(不包括接受含铝药物的儿童)进行血液和头发铝含量、疫苗接种史以及认知、语言和运动发育评分的评估。作者发现婴儿血液或头发铝浓度与疫苗接种史之间或血铝与整体发育状态之间没有相关性。

Ameratunga R、Gills D、Gold M 等人。 驳斥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自身炎症综合征存在的证据 (ASIA)。过敏临床免疫实践杂志 2017;5:1551-1555。
作者确定了两项研究驳斥了Shoenfeld及其同事提出的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自身炎症综合征(ASIA)的说法。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狼疮患者在接受含有铝佐剂的乙型肝炎疫苗后,病情恶化没有增加。第二项研究评估了 18,000 多名接受含有大量注射铝的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注射铝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的研究不支持ASIA的存在。

Mitkus RJ、King DB、Hess MA 等人。 更新了婴儿通过饮食和疫苗接种接触后的铝药代动力学。2011年疫苗;29:9538-9543.
作者发现,在出生后第一年内,饮食和根据CDC时间表接种的疫苗所产生的铝负荷完全在被认为安全的水平之内,即使婴儿的年龄很小(即等于或小于5体重的百分位数)。

杰斐逊 T, 鲁丁 M, 迪彼得兰顿 C. 含铝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事件:证据的系统评价。柳叶刀感染 Dis 2004;4:84-90 作者回顾了单独或联合暴露于含铝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DTP)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不含铝或含有不同浓度铝的相同疫苗相比。在 18 个月以下的儿童中,含铝疫苗比不含铝的疫苗与更多的红斑和硬结相关。然而,它们与严重的不良事件无关。

基思 LS、琼斯 DE、周 CHSJ。 关于婴儿饮食和疫苗接种的铝毒代动力学。疫苗 2002;20:S13-S17。
作者确定了在出生后第一年饮食和疫苗中接触铝是否超过了有毒物质和疾病登记局(ATSDR)设定的最低风险水平(MRL)。他们发现,从疫苗中摄入的铝量大于从膳食来源摄入的铝量;然而,除了接种疫苗后的短暂时间外,这一水平通常低于最高残留限量。考虑到MRL的计算方式,略高于MRL的暴露水平也可能是安全的。

抗体依赖性增强 (ADE) 和疫苗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抗体依赖性增强 (ADE) 和疫苗部分。

登革热

Sridhar S, Luedtke A, Langevin E, Zhu M, Bonaparte M, et al. 登革热血清状态对登革热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N Engl J Med 2018;379(4):327-40。
继发感染者因登革热而患重症的风险高于原发感染者。先前的研究表明,CYD-TDV疫苗接种有可能模拟从未接触过该病毒(血清阴性)的患者的原发感染,导致他们第一次真正暴露于自然感染,从而导致严重的继发感染。在CYD-TDV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中,在2至5岁的疫苗接种者中观察到登革热住院率过高,但并非所有儿童都获得基线血清状态。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参加这些试验的 2 至 16 岁儿童的基线血清状态,以评估基于血清状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在血清阴性儿童中,与接受安慰剂的儿童相比,疫苗接种者住院或严重经病毒学证实的登革热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与安慰剂接受者相比,血清阳性疫苗接受者住院或患重症的可能性较低。

Hadinegoro SR, Arredondo-Garcia JL, Capeding MR, Deseda C, Chotpitayasunondh T, et al. 登革热疫苗在地方病流行地区的疗效和长期安全性。N Engl J Med 2015;373:1195-1206。
研究人员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对 30,000 多名 2 至 16 岁儿童进行的三项临床试验中评估了四价登革热疫苗 (CYD-TDV) 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血清阳性儿童的疫苗效力分别为 70%(< 9 岁)和 82%(≥ 9 岁)。血清阴性儿童的有效率要低得多,分别为 14%(< 9 岁)和 53%(≥ 9 岁)。在安全性方面,与接受安慰剂的儿童相比,亚洲2至5岁儿童在接种第一剂疫苗三年后继发于登革热的住院风险增加。然而,接种疫苗后第四年和第五年的住院风险与接受安慰剂的儿童相同。由于年轻患者的这种安全信号,CYD-TDV首先被提交批准用于9岁以上的儿童。然而,在完成这项研究后,发现接种疫苗前血清反应阴性的儿童住院和重症风险增加。这导致制造商更改标签,将疫苗接种限制在接种疫苗时血清阳性的受试者身上。

福尔马林灭活麻疹疫苗

马丁 DB、韦纳 LB、尼堡 PI、布莱尔 DC。青少年和年轻人的非典型麻疹。安实习医学 1979;90:877-81。
在本病例系列中,作者描述了 7 名年龄在 12 至 19 岁之间的患者,他们在接受福尔马林灭活麻疹疫苗 (FIMV) 后 10 至 13 年出现非典型麻疹。与以前的报告类似,非典型麻疹的特征是不寻常的皮疹,高烧和肺部疾病。其他发现包括肝酶增加、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可能的心脏受累。

对麻疹病毒的反应性改变:先前接种过灭活麻疹病毒疫苗的儿童的非典型麻疹。美国医学会 1967;202(12):101-6.
6 个月至 9 岁的儿童接种三剂 FIMV,或两剂 FIMV 后接种一剂减毒活疫苗。在这个随访病例系列中,作者描述了 10 名在接受 FIMV 后 5 至 6 年因非典型严重麻疹表现而住院的儿童。所有人都突然发烧(103-105oF) 和发烧后 48 至 72 小时内出现的皮疹。大多数儿童四肢水肿,9名儿童被诊断出患有肺炎。全部完全康复。灭活麻疹疫苗于1967年从市场上撤下,原因是抗体作用减弱,并且疫苗接种者持续报告非典型麻疹。

Rauh LW 和 R Schmidt。用灭活病毒疫苗进行麻疹免疫接种。美国儿童杂志 1965;109:226-31。
对 386 名年龄在 6 个月至 6 岁之间的儿童进行了三次 FIMV 注射。麻疹抗体滴度在系列研究完成后一个月提供保护。一年后,77%的受测儿童没有可检测到的抗体。加强注射导致病毒特异性抗体迅速增加,但未能在第二年提供保护。这些儿童中有三分之二在接受第三剂疫苗后观察了两到两年半,在此期间,社区发生了麻疹流行。在那次疫情中,有125名以前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接触了该病毒,近一半患上了麻疹感染。在9名儿童中报告了非典型形式的麻疹或严重表现。非典型麻疹的特征是异常皮疹、高烧(例如 105oF),一些人出现了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这是在接受灭活麻疹疫苗的患者中首次报告非典型麻疹表现。

福尔马林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FIRSV)

De Swart RL、Kuiken T、Timmerman HH、van Amerongen G、van den Hoogen BG 等。 用福尔马林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对猕猴进行免疫可诱导白细胞介素 13 相关对随后的 RSV 感染过敏。 J Virol 2002;76:11561-11569。
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福尔马林灭活的全 RSV 制剂与明矾 (FIRSV) 相结合,可使婴儿在随后的自然 RSV 感染后易患疾病。本研究的作者在幼崽猕猴中重现了这种病理现象,并确定了免疫学和病理学的相关性。疫苗诱导的 RSV 特异性 T 细胞主要产生 Th2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3 和 IL-5。第三次疫苗接种三个月后,使用猕猴适应的野生型 RSV 进行气管内激发,引发了与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超敏反应。作者假设IL-13相关的哮喘样机制导致这些动物的气道高反应性。

Kapikian AZ、Mitchell RH、Chanock RM、Shvedoff RA、Stewart CE。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既往接种灭活 RS 病毒疫苗的儿童对呼吸道合胞体 (RS) 病毒感染的临床反应性改变。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 1969;89:405-421。
对婴儿和儿童施用了由明矾沉淀的福尔马林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FIRSV)。RSV在疫苗研究开始九个月后爆发。作者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暴露于自然发生的RSV的2岁以下疫苗接种者明显更多人患上肺炎。

Chin J、Magoffin RL、Shearer LA、Schieble JH、Lennette EH。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和三价副流感病毒疫苗在儿科人群中的现场评估。 Am J Epidemiol 1969 年;89(4):449-463.
两种福尔马林灭活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 4 个月至 9 岁的儿童中进行了评估。两种疫苗在高比例的受试者中都引起了大量的血清抗体滴度,但这些抗体水平未能抵御随后的自然挑战。与未接种 RSV 疫苗的婴儿相比,接种 RSV 疫苗并随后感染 RSV 的 18 个月以下婴儿往往患有更严重的临床疾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更高。

Kim HW、Canchola JG、Brandt CD、Pyles G、Chanock RM 等。 尽管先前接种了抗原灭活疫苗,但婴儿仍患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病。 Am J Epidemiol 1969 年;89(4):422-434.
在 2 至 7 个月大的婴儿中评估了三种疫苗,包括明矾中沉淀的福尔马林灭活 RSV、福尔马林灭活的 1 型副流感和福尔马林灭活的三价副流感(1、2 和 3 型)。RSV疫苗诱导了病毒特异性血清抗体,但未能预防RSV自然感染。更糟糕的是,80%的RSV疫苗接种者在RSV感染时需要住院治疗,而副流感疫苗接受者中只有5%的RSV感染导致住院。RSV疫苗组中有两名儿童死亡。

Fulginiti VA、Eller JJ、Sieber OF、Joyner JW、Miniamitani M 等。 呼吸道病毒免疫I:两种灭活呼吸道病毒疫苗的田间试验;一种是三价副流感病毒水溶疫苗,另一种是明矾沉淀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Am J Epidemiol 1969 年;89(4):435-448.
6 个月至 7 岁的婴儿和儿童接种福尔马林灭活三价副流感疫苗或福尔马林灭活 RSV 疫苗。RSV疫苗接受者的血清抗体升高,但这并没有带来保护。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RSV疫苗接种者需要住院治疗的RSV疾病意外增加。这种差异在 6 至 11 个月大的组中最为显着,其中 13.7% 因 RSV 疾病住院,而年龄匹配的未免疫对照组仅为 0.86%。

SARS-CoV-2疫苗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应用

Corbett KS、Flynn B、Foulds KE、Francica JR、Boyoglu-Barnum S 等。 针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 SARS-CoV-2 mRNA-1273 疫苗的评估。 N Engl J Med 2020;383(16):1544-1555.
在一些接种了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麻疹疫苗的儿童中,CD4 2 型辅助性 T 细胞 (Th2)(白细胞介素-4、-5 或 -13)反应的诱导先前与疫苗相关的增强呼吸系统疾病 (VAERD) 有关。为了确定 mRNA-1273 (Moderna) 疫苗是否诱导了 Th2 反应,研究人员每隔 4 周对猕猴进行两剂 10 微克或 100 微克 mRNA 疫苗的免疫接种,并在八周后用 SARS-CoV-2 对动物进行攻击。接种 mRNA-1273 可诱导强大的 SARS-CoV-2 中和活性,快速保护上下气道,肺部无病理变化。mRNA-1273 诱导 Th1 细胞反应,而不是 Th2 细胞反应。

Vogel AB、Kanevsky I、Che Y、Swanson KA、Muik A 等人。 融合前 SARS-CoV-2 刺突 RNA 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可预防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肺部感染。 bioRxiv 2020年;
https://doi.org/10.1101/2020.09.08.280818 研究人员报告了 SARS-CoV-2 修饰的 mRNA 候选疫苗 BNT162b2(辉瑞 BioNTech)在恒河猴中的设计、临床前开发、免疫原性和抗病毒保护作用。动物接种两剂 100ug mRNA。第二剂后 7 天,观察到强烈的 Th1 反应,但只有一分钟的 Th2 反应,这与与 Th2 反应相关的疫苗相关增强呼吸系统疾病不太可能发生一致。

高琦, 包玲, 毛玲, 王玲, 徐鹤, 等. 开发 SARS-CoV-2 灭活候选疫苗。 科学 2020;369(6499):77-81.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 SARS-CoV-2 病毒候选疫苗 (PiCoVacc),可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诱导 SARS-CoV-2 特异性中和抗体。使用β-丙内酯灭活候选疫苗并与明矾佐剂混合。使用两种不同剂量的三次免疫接种为猕猴提供了部分或全部保护。接种疫苗后,猕猴受到 SARS-CoV-2 攻击,没有观察到可观察到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或免疫病理恶化。

Yu J、Tostanoski LH、Peter L、Mercado NB、McMahan K 等。 DNA疫苗对恒河猴SARS-CoV-2的保护作用。 科学 2020;369:806-811。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六种不含佐剂的 DNA 候选疫苗,表达不同形式的 SARS-CoV-2 刺突 (S) 蛋白,并在 35 只恒河猴中与安慰剂对照组进行了评估。接种疫苗的动物产生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包括中和抗体滴度的水平与感染SARS-CoV-2的恢复期人类和猕猴的水平相当。DNA疫苗诱导Th1而不是Th2反应。接种疫苗后,猕猴受到 SARS-CoV-2 的挑战,即使使用无法预防感染的次优疫苗结构,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疾病增强。

自闭症和MMR疫苗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自闭症部分。

DeStefano, R., T.T. Shimabukuro,MMR 疫苗和自闭症,Ann Rev Virol (2019) 6:1.1-1.16。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可导致重大的社交、沟通和行为挑战。1998 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但随后被该杂志撤回)表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 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然而,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具有很强的遗传成分,其起源发生在一岁之前,当时通常接种 MMR 疫苗。

Hviid A, 汉森合资公司, 弗里施 M, 梅尔比 M.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和自闭症。Ann Int Med 2019 年;印刷前的 EPUB。
作者评估了1999年至2010年间出生的650,000多名丹麦儿童接受MMR疫苗与自闭症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期间,约有6,500名儿童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作者发现,与未接种MMR疫苗的人相比,接受一剂或两剂MMR疫苗的人患自闭症的风险没有增加。作者还发现,MMR疫苗不会增加具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例如母亲年龄,父亲年龄,怀孕期间吸烟,分娩方式,胎龄,5分钟APGAR评分,低出生体重,头围和自闭症兄弟姐妹史。此外,通过评估疫苗接种后的特定时间段,作者没有发现疫苗接种引发的退化表型的证据。作者得出结论,MMR疫苗接种不会增加易感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或引发自闭症。

Jain A、Marshall J、Buikema A 等人。 和没有自闭症的哥哥姐姐的美国儿童中按 MMR 疫苗状态划分的自闭症发生率。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5;313(15):1534-1540.
作者评估了大约100,000名弟弟妹妹,当哥哥姐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时,他们接受了或没有接种MMR疫苗。对于有或没有患有 ASD 的哥哥姐姐的儿童,未服用 MMR、一剂 MMR 或两剂 MMR 的调整后 ASD 相对风险没有差异。作者得出结论,即使在哥哥姐姐患有ASD的儿童中,接受MMR疫苗也与ASD风险增加无关,因此,据推测,患这种疾病的风险更高。

泰勒 LE、Swerdfeger AL、Eslick GD。 疫苗与自闭症无关: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循证荟萃分析。疫苗 2014;32:3623-3629。

作者对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检查了接种疫苗与自闭症发展之间的关系。该分析纳入了涉及120多万名儿童的五项队列研究和涉及9000多名儿童的五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得出结论,疫苗接种、疫苗成分(硫柳汞)和联合疫苗(MMR)与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展无关。

Hornig M、Briese T、Buie T 等人。 麻疹病毒疫苗与自闭症与肠病之间缺乏关联:一项病例对照研究。PLoS ONE 2008年;3(9):E3140.
作者评估了患有和不患有自闭症的胃肠道障碍儿童,以确定自闭症患者是否更有可能在肠道组织中出现麻疹病毒RNA或炎症,并确定自闭症或胃肠道症状是否与接受MMR有关。作者发现,自闭症患者和非自闭症患者在回肠和盲肠或胃肠道炎症中存在麻疹病毒方面没有差异。胃肠道症状和自闭症发作与接种MMR疫苗无关。

内山 T, 黑泽明 M, 稻叶 Y. MMR 疫苗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回归:来自日本的阴性结果。自闭症发展杂志 2007;37:210-217。
MMR疫苗接种仅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在日本使用,在12至72个月大之间以单剂形式接种。作者研究了在此期间接受或未接受MMR的儿童中涉及退行症状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生率。在接种或未接种MMR疫苗的患者之间,ASD消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Afzal MA、Ozoemena LC、O’Hare A 等人。 在英国常规儿童免疫计划中接种过 MMR 疫苗的自闭症儿童的血液中没有可检测到的麻疹病毒基因组序列。J Med Virol 2006;78:623-630。
研究人员从 15 名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且发育退化的儿童身上采集了血液,并记录了之前接受过 MMR 疫苗的记录。任何测试的样本中都不存在麻疹病毒基因组。作者得出结论,麻疹疫苗病毒在发育退化的自闭症儿童中不存在。

本田 H, 清水 Y, 鲁特 M. MMR 戒断对自闭症发病率没有影响:一项总人口研究。J 儿童心理精神病学 2005;46(6):572-579.
MMR疫苗接种仅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在日本使用,在12至72个月大之间以单剂形式接种。作者发现,虽然 1988 年至 1992 年出生队列的 MMR 疫苗接种率显着下降(1988 年为 ~70%,1991 年< 30%,1992 年< 10%),但 7 岁以下 ASD 的累积发病率显着增加。作者得出结论,在仍在使用MMR的国家停用MMR不会导致ASD发病率的降低。

Smeeth L、Cook C、Fombonne E 等人。 MMR 疫苗接种和普遍性发育障碍:病例对照研究。柳叶刀 2004;364:963-969。
作者回顾了英国的一个主要数据库,该数据库在28年内被诊断患有自闭症或其他普遍性发育障碍(PDD)的患者以及没有这些诊断的类似年龄的患者,以确定接受MMR疫苗接种是否与自闭症或其他PDD的风险增加有关。他们发现MMR疫苗与自闭症或其他PDD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

Madsen KM、Hviid A、Vestergaard M 等人。 一项针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接种和自闭症的人群研究。N Engl J Med 2002 年;347(19):1477-1482.
作者对1991年至1998年间在丹麦出生的所有儿童(>500,000)进行了回顾性审查,以确定接受MMR疫苗与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接种疫苗时的年龄、接种疫苗后的时间或接种疫苗的日期与自闭症的发展之间没有发现关联。

Taylor B、Miller E、Farrington CP 等。 自闭症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没有流行病学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柳叶刀 1999;353:2026-2029。
作者通过检查1979年至1998年出生的儿童,确定了1988年在英国引入MMR疫苗是否影响了自闭症的发病率。他们发现,在引入MMR疫苗后,自闭症的发病率没有突然变化,并且接种疫苗与自闭症的发展之间没有关联。

疫苗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炎症综合征 (ASIA)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其他条件 – 亚洲”部分。

Ameratunga R、Gills D、Gold M 等人。 驳斥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自身炎症综合征存在的证据 (ASIA)。过敏临床免疫实践杂志 2017;5:1551-1555。
作者确定了两项研究,驳斥了Shoenfeld及其同事提出的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自身炎症综合征(ASIA)的说法。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狼疮患者在接受含有铝佐剂的乙型肝炎疫苗后,病情恶化没有增加。第二项研究评估了 18,000 多名接受含有大量注射铝的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注射铝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的研究不支持ASIA的存在。

糖尿病与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其他疾病 – 糖尿病部分

1型糖尿病

Klein NP, Goddard K, Lewis E, Ross P, Gee J, et al. 男性和女性接种 HPV 疫苗后患 1 型糖尿病的长期风险。2019年疫苗;37(14):1938-1944.
作者通过将接种疫苗的男性和女性与未接种疫苗的个体进行比较,评估了HPV疫苗是否与10年内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他们发现男性或女性接种HPV疫苗后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没有增加。

Frisch M, Besson A, Clemmensen KKB, Valentiner-Branth P, Molbak K, et al. 男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18;47(2):634-641.
作者调查了四价HPV(qHPV)疫苗接种与39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种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关联,这些男孩在10至17岁时至少接种了一剂qHPV疫苗,与超过56万名未接种疫苗的男孩进行了比较。10-17 岁男孩接受 qHPV 与神经系统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1 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无关。

Beyerlein A、Strobl AN、Winkler C 等人。 生命早期的疫苗接种与 1 型糖尿病高危儿童胰岛自身免疫的发展无关:前瞻性队列数据的结果。疫苗 2017;35:1735-1741。
作者研究了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风险高的儿童随后发展为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评估了1900多名儿童的疫苗接种记录。作者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早期疫苗接种会增加高危人群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Vaarala O、Jokinen J、Lahdenkari M 等人。 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与芬兰儿童早年患乳糜泻或1型糖尿病的风险。儿科感染疾病 2017;36:674-675。
作者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队列研究,评估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是否与芬兰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展有关。在一个世界上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研究人员发现,在生命早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并不能改变接种疫苗后四到六年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Morgan E、Halliday SR、Campbell GR 等。 疫苗接种和儿童 1 型糖尿病: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糖尿病学杂志 2016;59:237-243。
作者回顾了比较13,000名1型糖尿病儿童和对照儿童疫苗接种率的研究,发现接受任何儿童疫苗与随后的1型糖尿病发展之间没有关联。

Rousseau MC、El-Zein M、Conus F 等人。 婴儿期卡介苗 (BCG) 疫苗接种和儿童糖尿病风险。2016 年 Peediatr Perinat 流行病学;30:141-148.
作者发现,在出生后第一年接种卡介苗与随后20年内1型糖尿病的发展之间没有关联。

Grimaldi-Bensouda L、Guillemot D、Godeau B 等人。 年轻女性受试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国际医学杂志 2014;275(4): 398-408.
作者回顾了14-26岁女性患者的记录,以确定HPV疫苗(Gardasil)是否增加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他们没有发现1型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雷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风险增加的证据。®

Hviid A、Stellfeld M、Wohlfahrt J 等人。 儿童疫苗接种和 1 型糖尿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04;350:1398-1404。
作者评估了10年内在丹麦出生的所有儿童,以确定儿童疫苗接种与1型糖尿病的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作者发现与所研究的任何疫苗都没有相关性,包括Hib、DT加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IPV)、DTaP + IPV、全细胞百日咳、MMR或口服脊髓灰质炎。此外,遗传易感儿童(例如,患有 1 型糖尿病的兄弟姐妹)发生 1 型糖尿病与疫苗接种无显著相关性。

Black SB、Lewis E、Shinefield HR 等。 婴儿期接受结合型流感嗜血杆菌 b 型疫苗 (HbOC) 与 1 型(青少年发病)糖尿病风险之间缺乏关联:HbOC 疗效试验队列的长期随访。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02;21(6):568-569.
作者对 40,000 名儿童进行了一项为期 10 年的随访研究,以评估接种或未接种 Hib 疫苗的儿童中 1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作者发现这两组之间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没有差异。

DeStefano F、Mullooly JP、Okoro CA 等。 儿童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时间和 1 型糖尿病的风险。儿科 2001;108(6)。
作者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以确定接受各种儿童疫苗或接种疫苗的时间是否会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与未接种DTaP、DTP、MMR、Hib、乙型肝炎或水痘疫苗的人相比,没有证据表明接受DTaP、DTP、MMR、Hib、乙型肝炎或水痘疫苗的人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此外,作者发现,与2个月大或以上的婴儿相比,出生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儿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没有差异。

Karvonen M, Cepaitis Z, Tuomilehto J. 1 型糖尿病与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之间的关联:出生队列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1999;318:1169-1172。
作者研究了Hib疫苗接种时间与随后的1型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未接种 Hib 疫苗的患者与在 3 个月大时接种疫苗并在 14 至 18 个月大时接种加强针的患者以及仅在 24 个月大时接种疫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作者发现,在10年的随访中,这些组的1型糖尿病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Graves PM、Barriga KJ、Norris JM 等。 儿童早期免疫接种与β细胞自身免疫之间缺乏关联。糖尿病护理 1999;22:1694-1697。
作者调查了12岁儿童的疫苗接种与随后发展为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该儿童的一级亲属患有该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在 9 个月大之前接种乙型肝炎、Hib、脊髓灰质炎或 DTP 疫苗与 1 型糖尿病的发展之间没有关系。

Heijbel H, 陈 RT, 达尔奎斯特 G. 儿童期发病的 IDDM 的累积发病率不受百日咳免疫的影响。糖尿病护理 1997;20(2):173-175.
作者发现,在百日咳疫苗接种被排除在瑞典国家免疫计划之外之前或之后出生的儿童中,出生后12年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没有差异。

妊娠期糖尿病

Naleway AL、Irving SA、Henninger ML 等。 妊娠期流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对后续孕产妇产科事件的回顾和最近两项队列研究的结果。2014年疫苗;32(26):3122-3127。
作者评估了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包括妊娠糖尿病,以确定这些疾病的发展是否与接受灭活流感疫苗(IIV)有关。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在患妊娠糖尿病的人和没有患妊娠糖尿病的人之间没有差异。

Kharbanda EO、Vazquez-Benitez G、Lipkind H 等人。 怀孕期间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产科不良事件的风险。妇产科 2013;122(3):659-667.
作者将74,000名接种疫苗的女性与140,000名未接种疫苗的女性进行了比较,以确定接种疫苗是否会增加产科不良事件的风险。他们发现任何产科事件的风险都没有增加,包括妊娠糖尿病。

脱氧核糖核酸和疫苗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DNA 部分。

杨 H, 魏 Z, Schenerman M. 一种确定残留宿主细胞DNA临界度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统计杂志 2015;25:234-246。
作者提出了一种确定残留宿主细胞DNA数量的方法,以致癌性和传染性。作者创建了一个方程式来估计风险,并将该方程式应用于使用Madin Darby犬肾(MDCK)细胞制造的基于细胞的流感疫苗。根据 WHO/FDA 的限值,计算出发生一次致癌或感染事件的概率小于 10-15.如果使用 800 个碱基对和 40 ng DNA/剂量的限值,则风险估计为 4.6 x 10-7.

杨旭东. 建立残留DNA的可接受限度。PDA J Pharm Sci Technol 2013;67(2):155-163.
作者对 WHO 和 FDA 指南进行了风险评估,该指南建议 10 ng/剂量和 200 个碱基对作为最终生物制品中残留 DNA 的限值。安全边际定义为在接受者中诱导致癌或感染事件所需的剂量数。作者认为,目前的安全边际估计没有考虑DNA分离或DNA酶灭活。通过结合未片段化的潜在癌症基因的数量并考虑DNA酶失活,作者建议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安全边际,并且更高的DNA含量或碱基对大小是可以接受的。

杨旭, 张旭, 加林斯基 M. 生物制品中残留宿主细胞DNA风险评估的概率模型。疫苗 2010;28:3308-3311。
作者评估了在Madin Darby犬肾(MDCK)细胞中生产的基于细胞的减毒活流感疫苗中残留DNA的致癌和感染潜力。他们确定,在达到潜在的癌症基因剂量当量之前,需要接种2300亿剂疫苗,并且需要接种83万亿剂疫苗才能诱发感染事件。

Knezevic I、Stacey G、Petricciani J 等人。 2007年6月11日至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卫组织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底物研究小组。生物制品 2008;36:203-211。
世卫组织生物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了使用动物细胞作为生产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的底物的要求。2006年,世卫组织成立了一个细胞底物研究小组,以启动对世卫组织要求的修订。2007年,研究组一致认为,关于疫苗中DNA引起的癌症或感染可能性的数据对于确定疫苗接受者的潜在风险非常重要。人们认为,减少DNA片段大小极有可能降低DNA的风险并增加安全边际,因为DNA片段越小,完整癌基因和其他功能序列存在的可能性就越低。生物评价与研究中心 (CBER) 进行的研究表明,小于 200 个碱基对的 DNA 片段将为满足 10 ng/剂量限制的产品提供相当大的安全裕度。因此,疫苗的安全边际可以在DNA的高片段中找到,因此体积非常小。

世卫组织要求使用动物细胞作为体外底物生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 1998;26:175-193。
人(例如WI-38、MRC-5)或猴子(FRhL-2)来源的细胞系是非致瘤性的,从这些细胞衍生的残留细胞DNA没有,也不会被认为构成任何风险。人类来源的连续细胞系 (CCL) 底物,例如 HeLa 细胞(来源于宫颈癌细胞)或 Namalva 细胞(来源于 Burkett 淋巴瘤)可能具有赋予其他细胞不受调节的细胞生长或致瘤活性的能力。基于动物癌基因模型的风险评估表明,体内暴露于 1 ng(十亿分之一克)细胞 DNA(基因组中存在 100 个活化的癌症基因拷贝)可能导致每 10 亿接受者中有 1 个致癌事件。当产品中残留的 CCL DNA 含量为 100 pg(皮克是一克的万亿分之一)时,与此类 CCL DNA 残留相关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这是 FDA 目前允许的最大 CCL DNA 量。

维伦加 DE、科根 J、佩特里恰尼 JC。 将肿瘤细胞染色质施用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制品 1995;23:221-224。
作者通过向正常猴子和免疫抑制的猴子注射来自人类肿瘤细胞系的1亿个基因组当量的DNA,该DNA是WHO在单剂量生物制品(100 pg)中允许的DNA(1毫克)的100万倍,从而解决了DNA作为残留杂质的风险问题。来自人类肿瘤、生理盐水或环孢素剂量的 DNA 每天、每周或一次性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脑内注射。观察动物8年,没有发现任何肿瘤形成的证据。

下J。 体内残留细胞 DNA 中肿瘤诱导的风险:定量考虑。J Med Virol 1990;31:50-53。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小组编制了一份实验清单,其中将肿瘤病毒的DNA或相应癌症基因的DNA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以确定在一半的测试中诱导肿瘤所需的量。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将该信息与CCL生物制品中推荐的残留细胞DNA限值(100 pg)进行了比较。作者确定,100皮克细胞DNA中癌症基因的数量不到在实验动物中诱导肿瘤所需数量的十亿分之一。

Temin HM. 细胞中添加DNA分子的生物学效应概述。J Med Virol 1990;31:13-17。
计算出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累积概率小于 10-16至 10-19来自没有活化前体癌症基因或活性病毒癌症基因的细胞的每个 DNA 分子。

鸡蛋过敏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蛋制品部分。

流感疫苗

格林霍特 M、特纳 PJ、凯尔索 JM。对鸡蛋过敏接受者接种流感疫苗:2017 年实践参数更新。安过敏哮喘免疫学 2018;120:49-52。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 (AAAAI) 和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 (ACAAI) 联合建立了鸡蛋过敏接受者的流感疫苗实践参数。AAAAI和ACAAI指出,现在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鸡蛋过敏的人,无论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安全地接种灭活或减毒活流感疫苗,并且鸡蛋过敏的存在不是接种任何一种疫苗的禁忌症。此外,流感疫苗接种者发生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并不比没有鸡蛋过敏的人高,疫苗提供者也不需要询问流感疫苗接种者的鸡蛋过敏状况。

Turner PJ, Southern J, Andrews NJ, Miller E, Erewyn-Lajeunesse M, et al. 减毒活流感疫苗在鸡蛋过敏的特应性儿童中的安全性。过敏临床免疫学杂志 2015;136:376-81。
鼻内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Fluenz Tetra 2013-14 season)含有≤ 0.24 mcg/0.2 mL 剂量的卵清蛋白,在过去 12 个月内对 282 名 2-17 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这些儿童记录了 IgE 介导的对鸡蛋的食物过敏或对鸡蛋的临床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包括 115 名报告对鸡蛋过敏反应的儿童和 188 名患有哮喘或有喘息记录的儿童。未发生全身过敏反应。与没有哮喘病史的儿童相比,有复发性喘息或哮喘病史的儿童并不更有可能发生任何不良事件。作者得出结论,LAIV的使用似乎可以安全地用于鸡蛋过敏的儿童,并且在哮喘或复发性喘息的儿童中耐受性良好。

Turner PJ, Southern J, Andrews NJ, Miller E, Erewyn-Lajeunesse M, et al. 减毒活流感疫苗在鸡蛋过敏的年轻人中的安全性: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5;351:H6291。
鼻内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Fluenz Tetra 2014-15 season)含有≤ 0.24 mcg/0.2 mL 剂量的卵清蛋白,对 779 名 2-18 岁有鸡蛋过敏记录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 157 名报告对鸡蛋过敏反应的儿童,以及 445 名患有哮喘或有喘息记录的儿童。未发生全身过敏反应。作者得出结论,在对鸡蛋过敏的年轻人中,使用LAIV与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有关,并且在哮喘控制良好或复发性喘息的人中耐受性良好。

Webb L, Petersen M, Boden S, LaBelle V, Bird JA, et al. 多中心研究中鸡蛋过敏患者的单剂量流感疫苗接种。J 过敏临床免疫学 2011;128(1):218-219.
灭活(TIV;Fluzone)在 2009-2010 年流感季节期间,对 152 名年龄在 7 个月至 30 岁之间(中位年龄 3 岁)的鸡蛋过敏患者进行了流感疫苗接种调查,其中包括 34 名报告对鸡蛋过敏反应的患者。来自 3 家不同公司的 38 个不同批次的 Fluzone 用于疫苗接种,高达 50% 的批次可能含有超过 1.2 mcg/mL 的卵清蛋白。任何患者均未发生全身反应,包括严重鸡蛋过敏的患者。®

James JM, Zeiger RS, Lester MR, Fasano MB, Gern JE 等. 鸡蛋过敏患者安全接种流感疫苗。J Pediatr 1998 年;133(5):624-628.
对 6 个月及以上鸡蛋过敏的儿童评估灭活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包括 27 名报告对鸡蛋过敏反应的患者。流感疫苗含有三种不同量的卵蛋白(卵清蛋白/卵乳酸;0.1、1.2和0.02 mcg/mL)。未发生明显过敏反应。作者得出结论,含有不超过 1.2 mcg/mL 鸡蛋蛋白的流感疫苗可以安全地用于严重鸡蛋过敏的患者。

含麻疹疫苗

詹姆斯 JM、伯克斯 AW、罗伯森 PK、桑普森 HA。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安全接种麻疹疫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995;332:1262-1266。
作者对 54 名 12-63 个月大的儿童接种了 MMR 疫苗,其中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成分在鸡胚细胞培养物中繁殖,其中 26 名报告对鸡蛋过敏。未发生即时或延迟不良反应。作者得出结论,MMR疫苗可以安全地用于鸡蛋过敏的儿童,即使是那些患有严重超敏反应的儿童。

Freigang B, Jadavii TP, Freigang DW.鸡蛋过敏儿童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没有不良反应。Ann Allergy 1994 年;73(6):486-488.
在门诊环境中对 500 名鸡蛋过敏儿童接种了 MMR 疫苗,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作者得出结论,鸡蛋过敏史不应被视为接受MMR疫苗的禁忌症。

Bruno G, Giampietro PG, Grandolfo ME, Milita O, Businco L. IgE 介导的鸡蛋过敏儿童麻疹免疫接种的安全性。柳叶刀 1990;335(8691):739
作者对 23 名有鸡蛋过敏记录的儿童(中位年龄 2 岁 5 个月)接种了麻疹疫苗。未发生即时或迟发性全身不良反应。作者得出结论,麻疹疫苗可以安全地用于有鸡蛋过敏记录的儿童。

黄热病疫苗

Smith D, Wong P, Gomez R, White K. 黄热病疫苗中的卵清蛋白含量。J 过敏临床免疫实践 2015;3(5):794-795。
鸡蛋超敏反应被列为接种黄热病疫苗的禁忌症,因为它在鸡蛋中繁殖,但卵清蛋白含量未知。作者测试了美国生产的四批疫苗,发现每批疫苗中含有不同浓度的卵清蛋白(2.43-4.42 mcg/mL),所有这些都高于流感疫苗中所含的浓度。作者得出结论,在接种黄热病疫苗之前,应对鸡蛋过敏患者进行皮肤试验,因为皮肤试验呈阳性的患者应在受过识别和治疗过敏反应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观察下接受分级剂量的疫苗。

Rutkowski K, Ewan PW, Nasser SM. 鸡蛋过敏患者接种黄热病疫苗。国际过敏免疫学 2013;161:274-278。
黄热病疫苗的过敏反应率为每 100,000 剂 0.42 至 1.8 例,大多数病例被认为是由于鸡蛋过敏引起的。六名对鸡蛋过敏的受试者成功接种了疫苗,其中四名完成了脱敏。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

甲醛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甲醛部分。

米特库斯 RJ、赫斯 MA、施瓦茨 SL。 药代动力学建模作为评估婴儿疫苗中残留甲醛安全性的方法。疫苗 2013;31:2738-2743。
作者估计了暴露于含甲醛疫苗后血液和全身水中的甲醛水平,并将其与内源性背景水平进行了比较。(甲醛是单碳代谢的天然产物。在单次肌肉注射 200 微克甲醛后,相当于单次就诊时从 DTaP、Hib、IPV 和乙型肝炎中接收的甲醛量,甲醛在 30 分钟内从注射部位完全去除。据估计,血液中甲醛的峰值浓度低于人体自然产生的甲醛水平的1%。作者得出结论,疫苗中的甲醛仍然是安全的。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其他条件 – GBS部分。

Frisch M, Besson A, Clemmensen KKB, Valentiner-Branth P, Molbak K, et al. 男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18;47(2):634-641.
作者调查了四价HPV(qHPV)疫苗接种与39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种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关联,这些男孩在10至17岁时至少接种了一剂qHPV疫苗,与超过56万名未接种疫苗的男孩进行了比较。在10-17岁的男孩中接受qHPV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增加无关。

Grimaldi-Bensouda L、Rossignol M、Kone-Paut I 等人。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人瘤病毒 (HPV) 疫苗的风险:六年的病例参考监测。J Autoimmun 2017;19:84-90.
作者发现,HPV疫苗不会增加11至25岁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风险。AD包括中枢性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格林-巴利综合征、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安德鲁斯 N、斯托 J、米勒 E. 接种人瘤病毒疫苗后患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没有增加:英国的一项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疫苗 2017;35:1729-1732。
作者没有发现英国11至20岁女性接种HPV疫苗后GBS风险增加的证据,包括接种二价或四价疫苗后的风险没有差异。

Gee J、Sukumaran L、Weintraub E,疫苗安全数据链团队。 疫苗安全数据链中的四价人瘤病毒疫苗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疫苗 2017;35:5756-5758。
2006 年 8 月至 2009 年 10 月,利用疫苗安全数据链 (VSD) 进行快速周期分析,以实时监测四价 HPV 疫苗 (4vHPV) 的安全性。在9至26岁的女性中接种超过600,000剂疫苗后,未发现GBS病例。由于 GBS 很少见,并且检测风险的能力有限,VSD 从 2006 年到 2015 年继续对男性和女性进行长期监测,在接种超过 270 万剂疫苗后确定接受 4vHPV 后 GBS 的风险。接种疫苗后42天内确诊的GBS率为每百万剂疫苗0.36例,低于11至18岁人群公布的背景率。

马丁·阿里亚斯 LH、桑兹 R、塞恩斯 M、特雷切诺 C、卡瓦哈尔 A. 吉兰-巴雷综合征和流感疫苗:荟萃分析。疫苗 2015;33:3773-3778。
作者对 1981 年至 2014 年间发表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以确定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 GBS 的风险。他们发现,接种任何流感疫苗(季节性或大流行性疫苗)都会使GBS的风险增加1.4(相对风险=1.41)。RR 为 1.41 可能是接种流感疫苗后短期(42 天内)GBS 风险增加的合理平均值。风险增加是高度可变的,在某些季节发现,而在其他季节则没有。在发现风险增加的季节,相对风险约为 2,这意味着每百万疫苗接种者中增加一例 GBS 病例的归因风险。当然,这只是考虑了等式的风险方面。与流感疫苗相比,流感感染是GBS更强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整个流感季节,流感疫苗实际上通过预防流感感染来降低GBS的风险。

韦洛齐 C、伊克巴尔 S、斯图尔特 B、托卡尔斯 J、德斯特凡诺 F. 2009 年 H1N1 流感大流行期间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人群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累积风险。美国公共卫生杂志 2014;104:696-701。
作者调查了4500万接种2009年甲型H1N1单价流感疫苗的人患GBS的相对风险。他们发现,到流感季节结束时,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接种疫苗的人群患GBS的累积风险较低,这表明通过预防流感感染接种疫苗可能对GBS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Kwong JC、Vasa PP、Campitelli MA、Hawken S、Wilson K 等。 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和流感医疗保健接触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一项自我对照研究。柳叶刀感染 Dis 2013;13:769-776.
作者评估了1993年至2011年间加拿大安大略省流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发生GBS的风险。他们发现,流感感染后六周内患GBS的风险大于接种疫苗后的风险。作者发现,每百万例流感感染病例中有一例GBS入院,而每百万例流感感染病例中有17例GBS入院。

Baxter R、Bakshi N、消防员 B、Lewis E、Ray P 等。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疫苗接种缺乏关联。国际舞蹈委员会 2013;57(2):197-204.
作者评估了在13年和超过3000万人年的时间里接种脊髓灰质炎、MMR、结合肺炎球菌、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狂犬病、流感、任何破伤风白喉组合、甲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GBS的风险。作者没有发现任何类型的疫苗接种后GBS风险增加的证据。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接种疫苗后GBS的复发极为罕见。

Greene SK、Rett MD、Vellozzi C、Li L、Kulldorff M 等人。 吉兰-巴雷综合征、流感疫苗接种以及先前的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2009-2011 年疫苗安全数据链中以病例为中心的分析。PLoS ONE 2013;8(6):e67185.
疫苗安全数据链(VSD)团队此前发现,在2009-10流感季节,GBS与单价灭活(MIV)疫苗显著相关,但与季节性三价灭活(TIV)甲型流感(H1N1)疫苗无关,尽管结果可能因先前感染而混淆(见Greene SK等人,2012年)。在这项后续研究中,作者估计了GBS与接受2009-10 MIV或2010-11 TIV疫苗之间的关联。他们发现,在调整了先前的感染后,没有证据表明在2009-10年MIV或2010-11年TIV剂量280万剂后,GBS风险升高。

Salmon DA、Proschan M、Forshee R、Garguillo P、Bleser W 等人。 美国吉兰-巴雷综合征与 2009 年甲型流感 (H1N1) 单价灭活疫苗之间的关联:荟萃分析。柳叶刀 2013;381:1461-1468。
作者对来自六个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系统涵盖了美国2300万接种单价流感疫苗(MIV)的人,以确定GBS的风险。他们发现,2009年的H1N1 MIVs与GBS风险的小幅增加有关,这意味着每百万接种疫苗的人中约有1.6例GBS病例。作者还指出,H1N1疾病在接种H1N1疫苗的同时达到顶峰,这可能会混淆研究结果。

Greene SK, Rett M, Weintraub ES, Li L, Yin R, et al. 2009-2010年疫苗安全数据链项目中接种单价甲型H1N1灭活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后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美国流行病学杂志 2012;175:1100-1109。
疫苗安全数据链 (VSD) 团队确定了在 2009-10 年流感季节接种单价灭活 (MIV) 和季节性三价灭活 (TIV) 甲型流感 (TIV) 疫苗后发生 GBS 的风险。作者发现,在接受疫苗后六周内,GBS风险与MIV显著相关,但与TIV无关,尽管无法证明因果关系,因为大约一半的接受MIV的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一个月内也有前期呼吸道感染。此外,MIV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与流感活动高峰同时出现,而TIV则在此高峰之前出现。

Velentgas P、Amato AA、Bohn RL、Chan KA、Cochrane T 等。 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药理表霉醇药物安全 2012;21:1350-1358。
作者在美国三年内接种了超过140万剂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后,没有发现GBS病例。作者发现,MCV4疫苗接种与GBS风险增加无关。

埃斯特哈马蒂 A、古亚 MM、凯什特卡尔 AA、马奥尼 F.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与伊朗 5-14 岁儿童麻疹和风疹免疫接种的大规模运动之间的关系。疫苗 2008;26:5058-5061。
作者调查了2003年在伊朗进行为期四周的全国免疫运动后GBS的发生情况,当时98%的目标人群接种了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或两者兼而有之。与其他研究类似,在接种疫苗后的三年内,GBS的年发病率保持相对稳定,表明麻疹和风疹疫苗都与GBS没有因果关系。

Patja A、Paunio M、Kinnunen E、Junttila O、Hovi T 等。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儿科杂志 2001;138:250-254。
作者发现,接种MMR疫苗后GBS的发病率并不高于先前报道的未接种疫苗患者的发病率;他们还发现,在接种疫苗后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出现GBS病例聚集。此外,从GBS康复后接种MMR疫苗不会导致疾病复发。慢性疲劳

HPV疫苗安全问题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看看每种疫苗 – 人瘤病毒疫苗”部分。有关HPV感染,检测,治疗和疫苗的80多个问题的答案,请访问我们的 Prevent-HPV.org 页面。

HPV疫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江 H-y, Shi, Y-d, Zhang X, et al. 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疫苗 2019;37:3031-3039。
在找到的541篇论文中,137篇被审查,20篇符合所有纳入标准。20 份中有 5 份被确定为“低质量”,因为它们缺乏科学严谨性。研究人员确定,HPV疫苗不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增加,包括几种神经,胃肠道,肌肉骨骼或全身,血液或皮肤病。疫苗也没有引起1型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

Bi D, Apter D, Eriksson T, Hokkanen M, Zima J, et al. AS04 佐剂人瘤病毒 (HPV)-16/18 疫苗在 12-15 岁青少年中的安全性:一项长达 6.5 年的社区随机研究的研究结束结果。人类疫苗和免疫疗法 2019;12:1-12 (印刷前的 Epub)。
在这项随机研究中,作者通过比较接种HPV疫苗的人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评估了32,000多名芬兰青少年男性和女性在6.5年内佐剂HPV 16/18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PV疫苗佐剂由单磷酰脂质A加铝盐组成。两组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相似。同样,那些在怀孕期间接种HPV疫苗的人自然流产或先天性异常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Frisch M, Besson A, Clemmensen KKB, Valentiner-Branth P, Molbak K, et al. 男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18;47(2):634-641.
作者调查了四价HPV(qHPV)疫苗接种与39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种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关联,这些男孩在10至17岁时至少接种了一剂qHPV疫苗,与超过56万名未接种疫苗的男孩进行了比较。10-17 岁男孩接受 qHPV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升高无关。

Liu EY, Smith LM, Ellis A, Whitaker H, Law B, et al. 女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安大略省 8 级 HPV 疫苗队列研究。加拿大医学会杂志 2018;190:E648-655。
作者评估了超过290,000名有资格参加安大略省学校HPV疫苗接种计划的八年级女孩接种四价HPV(qHPV)疫苗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接种HPV疫苗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显著风险,免疫介导的疾病史和接种疫苗后的时间与此无关。

Grimaldi-Bensouda L, Rossignol M, Kone-Paut I, et al.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人瘤病毒 (HPV) 疫苗的风险:六年的病例参考监测。自身免疫杂志 2017;19:84-90.
作者发现,HPV疫苗不会增加11至25岁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中枢性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格林-巴利综合征、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Gronlund O, Herweijer E, Sundstrom K, et al. 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孩和妇女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一项队列研究。内科杂志 2016;280:618-626。
作者评估了HPV疫苗接种是否与70,000多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孩和妇女(10-30岁)的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他们发现,HPV疫苗接种不会增加该患者群体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Grimaldi-Bensouda L, Guillemot D, Godeau B, et al. 年轻女性受试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内科杂志 2014;275(4): 398-408.
作者回顾了14-26岁女性患者的记录,以确定HPV疫苗是否增加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HPV 疫苗不会增加 1 型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雷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

Arnheim-Dahlstrom L, Pasternak B, Svanstrom H, Sparen P, Hviid A. 丹麦和瑞典青春期女孩接种四价人瘤病毒疫苗后自身免疫、神经和静脉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队列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3;347:F5906。
作者评估了大约300,000名10-17岁的女孩在四年内接种四价HPV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作者发现暴露于四价HPV疫苗与自身免疫、神经或静脉血栓栓塞不良事件之间没有关联。

HPV 疫苗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全身劳累不耐受疾病 (SEID)

Schurink-van’t Klooster TM、Kemmeren JM、van der Maas NAT、van de Putte EM、ter Wolbeek M 等。 没有证据表明青春期女孩接种人瘤病毒疫苗后长期疲劳的风险增加。疫苗 2018;36:6796-6802。
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调查了HPV疫苗接种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比较了近 70,000 名女性在六年期间接种 HPV 疫苗前后的 CFS 发病率。HPV疫苗的接种与CFS的发病率增加无关。此外,在引入HPV疫苗之前和之后,CFS的发病率没有差异。

Skufca J、Ollgren J、Artama M、Ruokokoski E、Nohynek H 等。 不良事件与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关联:芬兰的一项全国性基于登记的队列研究。疫苗 2018;36:5926-5933。
作者在芬兰11-15岁的女性中评估了三年内二价HPV疫苗(Cervarix)与65种选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综合征之间的关联。作者报告说,与未接种二价HPV疫苗的女性相比,接受二价HPV疫苗的女性患慢性复发性疼痛综合征(CRPS)和全身性劳累不耐受病(SEID)的发生率较低。作者报告说,与前HPV时代相比,HPV疫苗接种后CRPS/SEID诊断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然而,在未接种二价HPV疫苗的男性人群中也观察到同样的发病率增加。®

Feiring B, Laake I, Bakken IJ, Greve-Isdahl M, Wyller VB, et al. HPV 疫苗接种与慢性疲劳综合征/肌痛性脑脊髓炎的风险:一项来自挪威的全国性注册研究。疫苗 2017;35:4203-4212。
作者调查了HPV疫苗接种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风险之间的关联,这些女性在六年内居住在挪威的10-17岁女性中超过175,000人。HPV 疫苗接种在接种疫苗后的任何时候都与 CFS/ME 无关。作者观察到挪威人群中 CFS/ME 的发病率增加;然而,女孩和未接种疫苗的男孩的这种增长相似。

Donegan K, Beau-Lejdstrom R, King B, Seabroke S, Thomson A, et al. 二价人瘤病毒疫苗与英国女孩疲劳综合征的风险。疫苗 2013;31:4961-4967。
作者比较了HPV疫苗接种运动开始前后女孩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其中包括至少150万接受至少一剂疫苗的女孩。使用二价HPV疫苗后自发性慢性疲劳报告的数量与估计的背景率一致。引入疫苗后,12-20岁女孩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没有变化。

人瘤病毒 (HPV) 疫苗和慢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CRPS)

Arana JE, Harrington T, Cano M, Lewis P, Mba-Jonas A, et al. 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VAERS) 中四价人瘤病毒疫苗的许可后安全性监测,2009-2015 年。疫苗 2018;36:1781-1788。
作者回顾了2009年至2015年间接受四价HPV疫苗接种的9-26岁女性和男性向VAERS提交的报告。在此期间,美国分发了超过6000万剂四价HPV疫苗。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没有观察到任何不寻常或意外的CRPS报告模式,但注意到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的诊断标准缺乏一致性。

Skufca J、Ollgren J、Artama M、Ruokokoski E、Nohynek H 等。 不良事件与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关联:芬兰的一项全国性基于登记的队列研究。疫苗 2018;36:5926-5933。
作者在芬兰的11-15岁女性中评估了二价HPV疫苗与65种选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综合征之间的关联。作者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二价HPV疫苗的人的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病率没有增加。此外,作者发现,在HPV疫苗接种前后,CRPS的发病率没有增加。

Moreira Jr ED、Block SL、Ferris D、Giuliano AR、Iversen OE 等。 9 价 HPV 疫苗的安全性:7 项 III 期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儿科 2016;138(2):e20154387.
作者在对15,000多名9至26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的七项III期研究中调查了9价人瘤病毒(9vHPV)疫苗的安全性。作者只发现了两例报告的CRPS病例,这两例都归因于先前的损伤。

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评估报告。根据第 726/2004 号条例 (EC) [互联网] 第 20 条进行审查。人瘤病毒(HPV)疫苗。伦敦:EMA;2015 年 11 月 11 日 [引自 2019 年 3 月 1 日]。可从: https://www.ema.europa.eu/en/documents/referral/hpv-vaccines-article-20-procedure-assessment-report_en.pdf
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 (PRAC) 应丹麦的要求,对 HPV 疫苗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CRPS) 和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方面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审查。PRAC的结论是,现有证据不支持CRPS或POTS是由HPV疫苗引起的。

Huygen F, Verschueren K, McCabe C, Stegmann JU, Zima J, et al.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调查报告:HPV-16/18 佐剂疫苗许可后数据分析。电子医学 2015;2:1114-1121。
作者通过回顾葛兰素史克全球中央安全数据库中六年来CRPS的自发报告,以及完整的文献综述,研究了与HPV-16/18佐剂疫苗相关的CRPS的潜在安全信号。在全球范围内,只有5例CRPS病例得到独立专家的确认,报告率为每10万剂疫苗0.1例。HPV-16/18佐剂疫苗后观察到的CRPS发病率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的预期发生率。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CRPS的报告。作者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接种HPV-16/18佐剂疫苗后患CRPS的风险增加。

HPV 疫苗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Skufca J、Ollgren J、Artama M、Ruokokoski E、Nohynek H 等。 不良事件与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关联:芬兰的一项全国性基于登记的队列研究。疫苗 2018;36:5926-5933。
作者评估了芬兰11-15岁女性在三年内接受二价HPV疫苗(Cervarix®)与65种选定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人的POTS发病率没有增加。此外,作者发现,在比较HPV疫苗时代之前和之后时,POTS的发病率没有增加。

Arana J, Mba-Jonas A, Jankosky C, Lewis P, Moro PL, et al. 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后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报告。阿多尔健康杂志 2017;61:577-582。
作者回顾了HPV疫苗接种后提交给VAERS的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报告。在九年期间,全世界分发了超过2亿剂HPV疫苗,29份报告符合POTS标准。在美国,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发了近8500万剂HPV疫苗,13份报告符合POTS标准,估计每分发650万剂HPV疫苗就有1份POTS报告。作者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HPV疫苗接种后POTS存在安全问题。

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评估报告。根据第726/2004号条例(EC)[互联网]第20条进行审查。人瘤病毒(HPV)疫苗。伦敦:EMA;2015 年 11 月 11 日 [引自 2019 年 3 月 1 日]。
在丹麦要求进行调查后,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 (PRAC) 负责对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CRPS) 和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相关的 HPV 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深入审查。PRAC发现,接种HPV疫苗后POTS病例的报告并不比在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下预期的要多,这支持了HPV疫苗不会引起POTS的观点。

HPV疫苗与原发性卵巢衰竭

Arana JE, Harrington T, Cano M, Lewis P, Mba-Jonas A, et al. 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VAERS) 中四价人瘤病毒疫苗的许可后安全性监测,2009-2015 年。疫苗 2018;36:1781-1788。
作者评估了2009年至2015年间接受四价HPV疫苗接种的9-26岁女性和男性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的报告。在此期间,美国分发了超过6000万剂四价HPV疫苗。仅报告了两例四价 HPV 疫苗接种后医生诊断的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例,均为有闭经史的患者。

Naleway AL, Mittendorf KF, Irving SA, Henninger ML, Crane B, et al.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青少年疫苗接种。儿科 2018;142(3):e20180943.
作者评估了 Kaiser Permanente Northwest(美国)数据库中 8 年期间 HPV 疫苗接种后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POI) 的发生率,以及 Tdap、MenACWY 和灭活流感疫苗。大约200,000名女性接受了评估,其中包括60,000名至少接种了一剂HPV疫苗的女性。在接种第三剂 HPV 疫苗 23 个月后,一名患者中仅发现了一例确诊的 POI 病例。作者发现,在接种HPV疫苗或任何其他青少年疫苗后,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风险没有增加。

HPV疫苗和滥交

Chua GT, Ho FK, Tung KT, Wong RS, Cheong KN, et al. 接种 HPV 疫苗的年轻中国女性的性行为和宫颈筛查意向。2019年疫苗;PII:S0264-410X(19)31573-7。(印刷前的 epub)。
在这项针对12-27岁中国女性的调查中,接种至少一剂HPV疫苗与未成年性行为、早期性暴露、多个性伴侣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无关。

库克 EE、Venkataramani AS、Kim JJ、Tamimi RM、Holmes MD。增加HPV疫苗接种和青少年性行为的立法。儿科 2018;142(3):e20180458.
作者比较了有关HPV疫苗的州法律实施前后的率。他们发现,HPV立法的实施与美国青少年性行为的变化无关。

史密斯 LM、考夫曼 JS、斯特鲁普夫 EC、莱维斯克 LE。人瘤病毒 (HPV) 疫苗接种对青春期女孩性行为临床指标的影响:安大略省 8 级 HPV 疫苗队列研究。CMAJ 2015年;187(2):E74-E81.
作者确定了HPV疫苗接种对安大略省超过260,000名青春期女孩的性行为的影响,包括怀孕和非HPV相关的性传播感染。他们发现,在14-17岁的女性中,HPV疫苗接种和HPV疫苗接种计划资格都没有增加怀孕或非HPV相关性传播感染的风险,或两者兼而有之。

Mayhew A, Kowalczyk Mullins TL, Rosenthal SL, Zimet GD, Morrow C, et al. 青少年接种 HPV 疫苗后的风险感知和随后的性行为。儿科 2014;133:404-411。
作者确定了第一剂HPV疫苗后的性风险感知是否预测了随后的性行为。风险感知包括非HPV相关性传播感染的感知风险以及HPV疫苗接种后对更安全性行为的感知需求。近一半的参与者没有性经验;该组内的风险感知与随后的无关。在所有有性经验的参与者中,基线风险感知与随后的性伴侣数量或避孕套使用无关。作者得出结论,HPV疫苗接种不会改变青少年的性行为。

Bednarczyk RA, Davis R, Ault K, Orenstein W, Omer SB. 11 至 12 岁儿童接种人瘤病毒疫苗后的性活动相关结果。儿科 2012;130(5):798-805.
作者评估了在11-12岁时接受HPV疫苗接种的女性与未接种疫苗的类似年龄女孩相比,性活动相关结局发生率的变化,包括性传播感染检测或诊断,妊娠检测或诊断,或避孕药具咨询。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接种疫苗的女性的性活动指标率没有增加。

HPV 疫苗和静脉血栓栓塞(VTE、血栓)

Frisch M, Besson A, Clemmensen KKB, Valentiner-Branth P, Molbak K, et al. 男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18;47(2):634-641.
作者调查了四价HPV(qHPV)疫苗接种与39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种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关联,这些男孩在10至17岁时至少接种了一剂qHPV疫苗,与超过56万名未接种疫苗的男孩进行了比较。10-17 岁男孩接受 qHPV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升高无关。

Skufca J、Ollgren J、Artama M、Ruokokoski E、Nohynek H 等。 不良事件与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关联:芬兰的一项全国性基于登记的队列研究。疫苗 2018;36:5926-5933。
作者在芬兰11-15岁的女性中评估了二价HPV疫苗(Cervarix)与65种选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临床综合征之间的关联。静脉血栓栓塞 (VTE) 的发生率在接受二价 HPV 的人和未接受的人之间无法区分。此外,二价HPV前后VTE的发病率相同。®

Naleway AL、Crane B、Smith N、Daley MF、Donahue J 等。 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后没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疫苗安全数据链,2008-2011年。疫苗 2016;34:167-171。
作者评估了 9 至 26 岁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四价 HPV 疫苗暴露后发生 VTE 的风险。在三年期间,为超过65万人接种了124万多剂疫苗。作者没有发现接种四价HPV疫苗后VTE风险增加,并且在分析不同暴露期或不同年龄组时未观察到时间关系。几乎所有确诊的静脉血栓栓塞病例(97%)都至少有一个已知的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近一半的患者有三个或更多危险因素,如使用激素避孕药、肥胖和高凝状态。作者得出结论,接种四价HPV疫苗后,9至26岁人群发生VTE的风险并未升高。

Yih Wk, Greene SK, Zichittella L, Kulldorff M, Baker MA, et al. 美国女性接种四价人瘤病毒疫苗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疫苗 2016;34:172-178。
作者评估了接种四价HPV疫苗后9至26岁女性发生VTE的风险。在七年期间,为超过65万名受试者接种了超过140万剂疫苗。作者没有发现VTE风险增加的证据,即使考虑到激素避孕药的使用、年龄、VTE危险因素和HPV疫苗的剂量。所有确诊的静脉血栓栓塞病例都有 1 至 5 个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

Scheller NM, Pasternak B, Svanstrom H, Hviid A. 四价人瘤病毒疫苗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4;312(2):187-188。
作者调查了超过160万名10至44岁的丹麦女性(包括超过50万名HPV疫苗接种者)在七年期间VTE和HPV疫苗接种的潜在关联。在接种疫苗后的 42 天内,即使分为较短的时间段(例如,1-14 天、15-28 天和 29-42 天)或按年龄亚组分析时,仅纳入抗凝治疗病例、仅纳入 HPV 疫苗暴露病例或调整口服避孕药使用,也未观察到四价 HPV 疫苗与 VTE 之间有关联。作者得出结论,接种四价HPV疫苗不会增加VTE的风险。

Arnheim-Dahlstrom L, Pasternak B, Svanstrom H, Sparen P, Hviid A. 丹麦和瑞典青春期女孩接种四价人瘤病毒疫苗后自身免疫、神经和静脉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队列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3;347:F5906。
作者评估了大约300,000名10-17岁的女孩在4年内接种四价HPV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作者发现暴露于四价HPV疫苗与VTE的发展之间没有关联。

Gee J, Naleway A, Shui I, Baggs J, Yin R, et al. 监测四价人瘤病毒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安全数据链的结果。疫苗 2011;29:8279-8284。
作者通过将接种疫苗的女性与未接种疫苗的历史对照组进行比较,调查了四价HPV疫苗是否与9-26岁女性在3年内发生9种预先指定的不良事件(包括VTE)的风险增加有关。在此期间,施用了超过 600,000 剂,发现 5 名受试者确诊为 VTE,他们都有其他危险因素,例如高凝疾病、使用激素避孕药、吸烟或肥胖或两者兼而有之。作者得出结论,HPV疫苗接种不会增加VTE的风险。

多发性硬化症和疫苗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部分。

乙型肝炎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

Mouchet J、Salvo F、Raschi E 等人。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中枢性脱髓鞘疾病的推定风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2018年疫苗;36:1548-1555.
作者对2017年的医学和科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发现接受乙型肝炎免疫接种(HBV)与中枢性脱髓鞘疾病的发展之间没有关系。

Mailand MT 和 JL Frederiksen。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系统评价。神经学杂志 2017;264:1035-1050.
作者回顾了医学文献,发现接种HBV、HPV、流感、MMR、天花、破伤风、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或白喉疫苗后发生多发性硬化的风险没有变化。

Langer-Gould A, Qian L, Tartof SY, et al.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4;71(12):1506-1513.
作者调查了乙型肝炎(HBV)和人瘤病毒(HPV)疫苗是否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综合征(CNS ADS)的风险,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TM)、视神经炎(ON)和单灶性或多灶性临床孤立综合征(CIS)。他们发现HBV,HPV或任何疫苗接种与接种疫苗后三年内MS或CNS ADS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在一些年轻患者接种疫苗后 30 天内观察到 CNS ADS 风险增加;然而,这种关联在 30 天后消失,这表明疫苗最多揭示了但不会引起预先存在的自身免疫。

Mikaeloff Y、Caridade G、Rossier M 等人。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儿童期发病的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 年;161(12):1176-1182.
作者发现,在三年的研究期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HBV)并没有增加儿童多发性硬化症(MS)的风险。

Ozakbas S、Idiman E、Yulug B 等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一项基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型的研究。组织抗原 2006;68:235-238。
作者比较了HBV后发生MS的患者与没有HBV病史的MS患者的临床病程。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没有差异。作者得出结论,HBV在MS患者中是安全的,并且不参与MS的发展。

DeStefano F、Verstraeten T、Jackson LA 等。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疫苗接种和风险。Arch Neurol 2003 年;60:504-509.
作者评估了三个大型健康维护组织中18-49岁成年人的疫苗接种与多发性硬化症(MS)或视神经炎(ON)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乙型肝炎、流感、破伤风、麻疹或风疹疫苗与多发性硬化症或ON的风险增加无关。

Ascherio A, Zhang SM, Hernan MA, et al.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N Engl J Med 2001;344:327-332.
作者对美国护士进行了一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HBV与MS的发生之间没有关联,包括与接受的总剂量没有相关性。

Confavreux C、Suissa S、Saddier P 等人。 疫苗接种和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01;344(5):319-326。
作者发现,破伤风、乙型肝炎或流感疫苗接种不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短期复发风险。

Sadovnick AD 和 DW Scheifele。 以学校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计划和青少年多发性硬化症。柳叶刀 2000;355:549-550。
作者调查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青少年在HBV项目启动前后的MS。他们发现 11-12 岁学生的 MS 发病率没有差异。

人瘤病毒 (HPV)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中枢性脱髓鞘疾病

Frisch M, Besson A, Clemmensen KKB, Valentiner-Branth P, Molbak K, et al. 男孩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18;47(2):634-641.
作者调查了四价HPV(qHPV)疫苗接种与39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种神经系统疾病或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关联,这些男孩在10至17岁时至少接种了一剂qHPV疫苗,与超过56万名未接种疫苗的男孩进行了比较。在 10-17 岁的男孩中接受 qHPV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和其他脱髓鞘疾病)的风险升高无关。

Mouchet J、Salvo F、Raschi E 等人。 人瘤病毒疫苗与脱髓鞘疾病——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药理研究 2018;132:108-118。
作者对截至2017年5月的所有已发表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以评估HPV免疫接种后发生脱髓鞘的风险。他们发现HPV疫苗接种与中枢性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症或视神经炎之间没有显着关联。

Mailand MT 和 JL Frederiksen。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系统评价。神经学杂志 2017;264:1035-1050.
作者回顾了有关疫苗在多发性硬化症(MS)或多发性硬化症复发发展中的作用的医学文献。他们发现,接种HBV、HPV、季节性流感、MMR、天花、破伤风、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或白喉疫苗后,患MS的风险没有变化。接种流感疫苗后,复发风险没有变化。

Grimaldi-Bensouda L、Rossignol M、Kone-Paut I 等人。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人瘤病毒 (HPV) 疫苗的风险:六年的病例参考监测。J Autoimmun 2017;19:84-90.
作者评估了 11-25 岁女性在 6 1/2 年内接种 HPV 疫苗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他们发现HPV疫苗接种与中枢性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格林巴利综合征、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没有关联。

Dhar JP、Essenmacher L、Dhar R 等人。 四价HPV(qHPV)疫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疫苗 2017;35:2642-2646。
作者评估了HPV疫苗在19-50岁轻度至中度SLE和轻度活动性或非活动性SLE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发生了9起严重不良事件,但没有一起与疫苗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没有患者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发作、血栓形成或血栓形成抗体的产生。作者得出结论,HPV疫苗通常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免疫原性高。

Gronlund O、Herweijer E、Sundstrom K 等人。 四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后患有既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孩和妇女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一项队列研究。国际医学杂志 2016;280:618-626。
作者评估了HPV疫苗接种是否与70,000多名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孩和妇女(10-30岁)的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他们发现,HPV疫苗接种与该患者群体中新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关。

Scheller NM、Svanstrom H、Pasternak B 等人。 四价HPV疫苗接种与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5;313(1):54-61。
作者调查了丹麦和瑞典10-44岁女性HPV疫苗接种与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脱髓鞘疾病风险的关联。近 4,000,000 名女性接受了评估,其中包括超过 789,000 名接种 HPV 疫苗的女性。作者发现接种疫苗后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脱髓鞘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风险没有增加。

Langer-Gould A, Qian L, Tartof SY, et al.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4;71(12):1506-1513.
作者调查了疫苗,特别是HBV和HPV,是否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MS)或其他获得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综合征的风险,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TM)、视神经炎(ON)和单灶性或多灶性临床孤立综合征(CIS)。他们发现HBV,HPV或任何疫苗接种与MS或急性脱髓鞘综合征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直到三年后。

流感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Mailand MT 和 JL Frederiksen。 疫苗和多发性硬化症:系统评价。神经学杂志 2017;264:1035-1050.
作者回顾了关于疫苗在多发性硬化症(MS)发展或复发中的作用的医学文献。他们发现,接种HBV、HPV、季节性流感、MMR、天花、破伤风、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或白喉疫苗后,患MS的风险没有变化。同样,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复发风险没有变化。

DeStefano F、Verstraeten T、Jackson LA 等。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疫苗接种和风险。Arch Neurol 2003;60:504-509。
作者通过调查疫苗接种后任何时间和疫苗接种后特定时间间隔内的首发症状,评估了疫苗接种与三个大型健康维护组织中 18 至 49 岁成年人多发性硬化症 (MS) 或视神经炎 (ON) 发病之间的关联。他们发现,接种乙型肝炎、流感、破伤风、麻疹或风疹疫苗与多发性硬化症或ON的风险增加无关。

Confavreux C、Suissa S、Saddier P 等人。 疫苗接种和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01;344(5):319-326。
作者发现,破伤风、乙型肝炎和流感疫苗不会增加成年MS患者的短期复发风险。

Moriabadi NF、Niewiesk S、Kruse N、Jung S、Weissbrich B 等。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接种流感疫苗:没有针对白质蛋白的 T 细胞反应。神经 2001;56:938-943.
作者检查了接受流感疫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甲型流感病毒特异性和髓鞘碱性蛋白特异性T细胞频率。两组均对疫苗有反应,抗体反应证明,但免疫后未观察到对人髓鞘碱性蛋白或重组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有反应的 T 细胞频率增加。作者得出结论,这些数据支持临床观察结果,即流感疫苗接种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有效且安全。

Miller AE、Morgante LA、Buchwald LY、Nutile SM、Coyle PK 等。 一项多发性硬化症流感免疫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神经 1997;48;312-314。
作者确定了流感疫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疫苗和安慰剂接受者在6个月内的发作率或疾病进展方面没有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流感免疫接种既与疫苗接种后加重率增加有关,也与随后六个月的病程变化无关。

米歇尔森斯 B、威尔姆斯 G、马歇尔 G、卡顿 H。 使用顺磁造影剂的连续磁共振成像研究:评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流感疫苗接种前后的疾病活动度。Eur Neurol 1990 年;30(5):258-259.
作者检查了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以确定流感疫苗接种是否影响临床病程。患者在接种疫苗前三周、接种疫苗当天和接种疫苗后三周接受临床检查以及 MRI 扫描。作者发现在疫苗接种前或接种后没有恶化。在 MRI 上,与接种疫苗后相比,疫苗接种前期结束时出现的病变数量更多。作者得出结论,流感疫苗对MS的活性没有临床或亚临床的短期影响。

百日咳疫苗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看看每种疫苗: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苗”页面。

Top KA, Brna P, Ye L, Smith B. 癫痫患儿免疫接种后癫痫发作的风险:风险区间分析。BMC 儿科 2018;18:134。
作者分析了7岁以下癫痫患儿免疫接种后癫痫发作的风险。在癫痫诊断后发生的免疫就诊中,近一半的特征是接受DTaP。接种任何疫苗后 0-14 天癫痫发作的风险没有增加。作者得出结论,癫痫患儿在免疫接种后癫痫发作的风险似乎并没有增加。这些发现表明,免疫接种对癫痫患儿是安全的。

Lateef TM, Johann-Liang R, Kaulas H, Hasan R, Williams K, et al. 癫痫发作、脑病和疫苗:国家疫苗伤害赔偿计划的经验。儿科杂志 2015;166:576-581
作者描述了2岁以下儿童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这些儿童在一年内向国家疫苗伤害赔偿计划(VICP)提出索赔,声称患有癫痫症或脑病,或两者兼而有之。在这些索赔中,有80%涉及含有百日咳的疫苗,并且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有关的频率是其四倍。癫痫发作是寻求赔偿的主要病症,据了解,只有不到一半的索赔人在提出申诉时有发热症状。大量据称患有疫苗损伤的儿童已有神经系统或神经发育异常。在患慢性癫痫的患者中,许多人的临床特征表明癫痫具有遗传基础。

Daley MF, Yih WK, Glanz JM, Hambidge SJ, Narwaney KJ, et al. 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 (DTaP-IPV)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 2014;32:3019-3024。
作者通过疫苗安全数据链项目研究了超过200,000名4-6岁儿童在四年内接受DTaP-IPV后发生严重但不常见的不良事件的风险。接受DTaP-IPV不会显着增加脑膜炎/脑炎,癫痫发作,中风,格林巴利综合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或严重局部反应的风险。

Sun Y, Christensen J, Hviid A, Li J, Vedsted P, et al. 接种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后热性惊厥和癫痫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2;307(8):823-831.
作者评估了丹麦30多万名在3、5和12个月大时接受DTaP-IPV-Hib治疗的儿童的热性惊厥和癫痫风险。与接种疫苗后 7 天以上的儿童相比,接种 DTaP-IPV-Hib 疫苗与接种疫苗后 7 天内儿童热性惊厥的风险增加无关。子分析表明,尽管绝对风险很小,但前两次疫苗接种当天热性惊厥的风险增加。DTaP-IPV-Hib 疫苗接种与癫痫风险增加无关。

Huang WT, Gargiullo PM, Broder KR, Weintraub ES, Iskander JK, et al.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与儿童早期癫痫发作之间缺乏关联。儿科 2010;126(2):E263-E269.
作者调查了超过 430,000 名 6 周至 23 个月的儿童在 10 年期间接受 DTaP 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他们发现接受DTaP后癫痫发作的风险没有显着增加。

Yih WK, Nordin JD, Kulldorff M, Lewis E, Lieu TA, et al. 青少年和成人破伤风-白喉-无细胞百日咳 (Tdap) 疫苗的安全性评估,使用疫苗安全数据链中的不良事件主动监测。疫苗 2009;27:4257-4262。
在2005-2008年期间,每周监测10-64岁受试者Tdap的安全性,特别关注脑病-脑炎-脑膜炎、麻痹综合征、癫痫发作、颅神经疾病和格林-巴雷综合征(GBS)。在包括超过660,000剂Tdap剂量的三年监测期间,没有发现Tdap与任何这些不良事件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GBS和颅神经亚分析发现,接种疫苗后42天内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时间聚集。

Ray P、Hayward J、Michelson D、Lewis E、Schwalbe J 等。 全细胞百日咳或麻疹疫苗接种后的脑病:在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中缺乏因果关系的证据。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06;25:768-773。
作者通过评估美国四个健康维护组织(包括近 220 万儿童)的 15 年健康记录,调查了全细胞百日咳 (DTP) 或麻疹 (MMR) 疫苗接种与脑病、脑炎和 Reye 综合征之间的可能关系。百白破和MMR疫苗与接种疫苗后脑病、脑炎或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增加无关。此外,未检测到具有临床特征的百日咳疫苗诱导的脑病,这与其他研究一致。

Le Saux N, Barrowman NJ, Moore DL, Whiting S, Scheifele D, et al. 自加拿大改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以来,因热性惊厥入院人数减少,并报告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低渗性低反应发作:来自 IMPACT 的一份报告。儿科 2003;112:E348-E353。
作者比较了加拿大从 DTP 过渡到 DTaP 之前和之后因热性惊厥和低渗低反应发作 (HHE) 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住院率。继发于百日咳疫苗相关热性惊厥的住院率和与百日咳疫苗相关的 HHE 分别下降了 79% 和 60-67%。

Barlow WE、Davis RL、Glasser JW、Rhodes PH、Thompson RS 等。 接受全细胞百日咳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后癫痫发作的风险。N Engl J Med 2001;345:656-661。
作者研究了DTP和MMR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首次癫痫发作、随后癫痫发作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在这三年期间,接种了超过340,000支DTP疫苗和超过130,000支MMR疫苗。仅在接种疫苗当天,接种百白破疫苗与热性惊厥风险增加有关(每 100,000 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有 6 至 9 次热性惊厥)。接种MMR疫苗与接种疫苗后8至14天热性惊厥的风险增加有关(每100,0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有25-34例热性惊厥)。百白破和MMR与非热性惊厥风险增加无关。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接种疫苗后出现热性惊厥的儿童没有发现后续癫痫发作或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更高。作者得出结论,继发于DTP和MMR的热性惊厥风险增加似乎与任何长期不良后果无关。

古德温 J、纳什 M、戈尔德 M、希思 TC、伯吉斯马萨诸塞州。在既往低渗-低反应发作后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儿科儿童健康杂志 1999;35:549-552。
在澳大利亚,低渗低反应发作 (HHE) 曾被认为是百日咳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评估了在经历过HHE的儿童中进一步接种疫苗的安全性(95%经历过全细胞百日咳,80%经历过第一剂后)。研究人员在随后的 DTaP、DTP 或 DT 后没有发现 HHE 或严重反应。作者得出结论,经历HHE反应的先前健康儿童可以安全地继续标准的疫苗接种计划。

维米尔·德·邦迪 PE、拉巴迪 J、拉姆克 HC。接种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后复发性虚脱率:随访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1998;316:902-903。
作者对荷兰的 84 名儿童进行了一项随访研究,这些儿童在第一次接种全细胞百日咳 (DTP) 疫苗后报告崩溃,以确定接受后续剂量 DTP 的儿童的复发率。没有一个孩子有复发性虚脱,其他不良事件只是轻微的。

Greco D、Salmaso S、Mastrantonio P、Giuliano M、Tozzi A 等人。 两种无细胞疫苗和一种全细胞疫苗针对百日咳的对照试验。N Engl J Med 1996;334:341-348。
作者比较了两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与全细胞百日咳和单独DT在超过14,000名儿童中6至28周内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 DTwP 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发生率显着更高,包括局部肿胀和压痛、易激惹、发热、持续哭泣≥ 3 小时,以及接受 DTaP 的患者出现低渗/低反应发作。接受 DTaP 后的事件与单独接受 DT 的对照组相似。癫痫发作在疫苗组中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

Gustafsson L, Hallander HO, Olin P, Reizenstein E, Storsaeter J. 双组分无细胞疫苗、五组分无细胞疫苗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对照试验。N Engl J Med 1996;334:349-356。
作者比较了双组分脱细胞百日咳疫苗、五组分脱细胞百日咳疫苗、全细胞百日咳和单独DT在9000多名儿童出生后前六个月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DTaP疫苗和DT疫苗相比,DTP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包括长时间哭泣、发绀、发热和局部反应。这些事件的 DTaP 发生率与单独接受 DT 的对照组相似。在接种疫苗后的48小时内,癫痫发作很少发生,所有组的癫痫发作率相似。

罗森塔尔 S, 陈 R, 哈德勒 S.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安全性。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996;150:457-460。
1991 年 12 月,FDA 批准了第一种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DTaP),用于 15 个月至 7 岁的儿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分析了 1990 年底至 1993 年底提交给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VAERS) 的上市后监测数据,以确定与全细胞百日咳 (DTP) 疫苗接种相比,DTaP 后严重但不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否较少发生。在此期间,估计接种了2700万剂百白破疫苗(联合或不联合乙型嗜血杆菌疫苗)和500万剂DTaP疫苗。与DTP相比,DTaP与显著减少的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以及亚类别不良事件(发热、癫痫发作或住院)的报告显著减少相关。

Gale JL、Thapa PB、Wassilak SGF、Bobo JK、Mendelman PM 等。 接种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后发生严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1994;271:37-41。
作者前瞻性地确定了 1987 年中期至 1988 年中期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儿童,以评估在接种疫苗后 7 天内接受全细胞百日咳疫苗与严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在估计接种的 368,000 种 DTP 疫苗中,未检测到严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复杂热性惊厥、无热性惊厥、婴儿痉挛症或急性脑炎/脑病。

Blumberg DA, Lewis K, Mink CM, Christenson PD, Chatfield P, et al. 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相关的严重反应:对癫痫发作、低渗反应发作、高烧和持续哭泣的儿童的详细研究。儿科 1993;91:1158-1165。
作者对 1986 年至 1990 年间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儿童进行了前瞻性评估,以确定在接种疫苗后 48 小时内发生严重 DTP 反应的原因和危险因素。癫痫发作的儿童有很高的个人和家族癫痫发作史,90%的儿童有发烧的记录。持续的哭泣与痛苦的局部反应有关。淋巴细胞增多和低血糖均未发生。在发生严重百白破反应的儿童的急性血清中未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百日咳毒素。由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含有较少的内毒素,这被认为会导致热性惊厥,作者得出结论,由于发热事件的减少,使用无细胞疫苗应该会导致百白破相关癫痫发作的减少。与本研究中使用的全细胞疫苗相比,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局部和全身反应率也较低;因此,持续的哭泣也可能减少。

Griffin MR, Ray WA, Mortimer EA, Fenchel GM, Schaffner W.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后癫痫发作和脑病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1990;263:1641-1645。
作者评估了丹麦超过38,000名儿童在出生后的前三年接受约107,000次DTP免疫接种后癫痫发作和其他神经系统事件(包括脑病)的风险。作者发现,与接种疫苗后30天或更长时间相比,免疫接种后0至3天的热性或无热性惊厥风险没有增加。报告了两例脑炎病例,但发病发生在接种疫苗两周多后。

格里菲斯啊。永久性脑损伤和百日咳疫苗接种:传奇的终结就在眼前吗?疫苗 1989;7:199-210。
作者概述了百日咳疫苗以及围绕其与永久性脑损伤的可能联系的争议。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发表了被认为继发于接受百日咳疫苗的永久性脑损伤的报告。最值得注意的是,1974 年英国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是 Kulenkampff 及其同事在国家病童医院接种百日咳疫苗继发于永久性脑损伤的病例系列,导致疫苗接种率显着下降,随后百日咳在英国卷土重来。这部纪录片在英国的反响包括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专家小组和赞助的研究小组,以检查现有的临床数据并开展前瞻性研究,包括西北泰晤士河研究(见Pollock等人,柳叶刀1983年数据报告如下)和国家儿童脑病研究(NCES)。

NCES评估了1976年中期至1979年年中在英国入院的2至36个月大儿童中出现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报告病例。这些研究人员估计,百日咳免疫接种后神经损伤的归因风险为 1/310,000-330,000 次注射,但该报告受到某些结构偏差和不完整信息的限制;此外,这些结果无法在随后的研究中重现。

在向法院提出神经损伤索赔后,伦敦高等法院重新审查了Kulenkampff和NCES数据。关于Kulenkampff的数据,超过一半的病例要么与百日咳疫苗接种无关(例如,给予DT而不是DTP),要么结果正常,要么被发现有其他原因。对NCES数据的重新检查表明

  1. 以前没有正常儿童在接种疫苗后 48 小时内出现永久性脑损伤
  2. 没有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先前神经功能异常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的短时间内比正常儿童发生事件的风险更大
  3. 在12例先前正常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病例中,在最初的48小时内发作,10例为热性惊厥病例,长时间抽搐的病例在随访时正常
  4. 如果排除瑞氏综合征和病毒来源的病例——鉴于它们不是由百白破引起的——则没有永久性脑损伤或死亡病例与疫苗有关
  5. 不能支持百白破疫苗后1/310,000或330,000分之一的永久性脑损伤风险
  6. 有证据表明,在极少数情况下,百白破会引起热性惊厥

利文古德 JR、马伦 JR、怀特 JW、布林克 EW、奥伦斯坦华盛顿州。惊厥家族史和使用百日咳疫苗。儿科杂志 1989;115:527-531。
作者评估了 1979 年至 1986 年期间 CDC 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的数据,以确定有惊厥家族史的患者与无家族史的患者相比,接种 DTP 疫苗后发生神经系统事件的风险。有癫痫发作家族史的儿童在接受 DTP 后发生神经系统事件(主要是热性惊厥)的风险增加,但这种风险的增加可能反映了非特异性惊厥家族倾向,而不是特定的疫苗效应以及选择偏倚。鉴于DTP疫苗接种后神经系统事件的罕见发生,高热惊厥的一般良性结果占事件的75%以上,以及不给有惊厥家族史的人接种疫苗引起的百日咳风险,作者得出结论,近亲的惊厥史不应成为百日咳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相反,这些儿童可能需要预防疫苗接种后发热。

Baraff LJ、Shields WD、Beckwith L、Strome G、Marcy SM 等。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免疫接种后出现惊厥和低渗-低反应发作的婴儿和儿童:随访评估。儿科 1988;81(6):789-794.
在之前的一项前瞻性研究(Cody, et al Pediatrics 1981)中,作者发现,DTP 免疫接种后轻微反应(例如局部发红、肿胀、发烧等)比 DT 更常见。在超过 15,000 次 DTP 注射中,9 名儿童出现癫痫发作,9 名儿童出现低渗-低反应发作,尽管在这些可能的时间反应后未检测到后遗症。作者在六到七年后对其中16名儿童进行了随访评估,以确定是否有任何证据表明神经损伤太微妙而无法在初始评估时检测到。所有16名儿童的父母都认为是正常的,并且根据他们的学校表现确定,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严重的神经损伤。

Shields WD, Nielsen C, Buch D Jacobsen V, Christenson P, et al. 百日咳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发作的关系:一项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儿科杂志 1988;113:801-805。
作者研究了不同年龄接种百白破或单价百日咳疫苗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发作与百日咳疫苗时间之间的时间关系。他们发现癫痫发病年龄与百日咳疫苗的预定接种年龄之间没有关系;然而,预定给药年龄与首次热性惊厥之间存在关系,这在10-15个月大的系列中的第三剂中更常见。没有注意到百日咳免疫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

沃克 AM、吉克 H、佩雷拉 DR、克瑙斯 TA、汤普森 RS。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免疫接种后的神经系统事件。儿科 1988;81(3):345-349.
作者评估了 1977 年至 1983 年间对儿童进行 106,000 次 DTP 免疫接种后严重神经系统事件的频率。他们没有发现与疫苗接种暂时相关的急性不明原因脑病病例。一例严重癫痫发作发生在免疫接种后三天内,仅凭偶然性预计有1.13例。免疫接种后立即记录的热性惊厥发生率是免疫接种后 30 天或更长时间的 3.7 倍。

贝尔曼 MH、罗斯 EM、米勒 DL。婴儿痉挛症和百日咳免疫接种。柳叶刀 1983;321(8332):1031-1034.
作者调查了1976年至1979年间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向国家儿童脑病研究报告的百日咳免疫和其他因素在婴儿痉挛症病因学中的可能作用。在接种疫苗后 28 天内,婴儿痉挛症与百日咳免疫接种之间没有显着关联。

科塞利斯 JA、贾诺塔一世、马歇尔 AK。百日咳免疫接种:神经病理学评价。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 1983;9(4):261-270.
作者检查了已发表的儿童死亡数据,这些数据被认为是由于接种百日咳疫苗造成的,并确定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另外29名儿童,这些儿童在1960年至1980年间的死亡被报告为与百日咳有关,并进行了尸检。死亡发生在收到 DTP 后 3 周内或长达 12 年内。尸检发现各种脑部异常;然而,本研究或先前发表的报告中没有一个病例表现出炎症或其他损害的反复出现模式,可以接受为对百日咳免疫的特异性反应。偶尔发现的反应性改变似乎与其他婴儿脑病中的反应性改变难以区分。

波洛克 TM 和 J 莫里斯。对泰晤士河西北部地区疫苗接种引起的疾病进行为期 7 年的调查。柳叶刀 1983;1(8327):753-757.
作者在七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百日咳和其他疫苗与神经系统问题之间的关系。所有报告有严重或异常疫苗反应的儿童,无论严重程度如何,在原始报告后四周都进行了记录调查,并由地区卫生当局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身体检查;除症状较轻的儿童外,所有儿童在报告后六个月都进行了发育检查。在一组数十万名儿童和超过400,000例百白破疫苗中,报告了20例百白破后三周内的惊厥报告,四分之三的报告是免疫后48小时内的热性惊厥;随访时所有患儿发育正常。据报道,在接受 DTP 后 8 周内发生了 12 例神经系统疾病;其中 11 例患有婴儿痉挛症、感染性病因或癫痫,均与 DTP 无关。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不支持DTP产生一种综合征的说法,其特征是以前健康的儿童表现出持续的尖叫,崩溃,抽搐和智力发育停止。

梅尔基奥尔JC。婴儿痉挛症和百日咳的早期免疫接种:1970 年至 1975 年的丹麦调查。Arch Dis Child 1977;52:134-137。
作者研究了丹麦免疫计划改变后的六年内免疫接种与婴儿痉挛症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前,百白破疫苗在 5、6 和 15 个月大时接种,但在 1970 年改为在 5 周龄、9 周龄和 10 个月大时接种单价百日咳疫苗。作者发现,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婴儿痉挛发作时的年龄没有差异;尽管在1970年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儿童直到5个月大才接种第一剂疫苗,但每组中一半的病例在5个月大之前就开始了。

怀孕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新妈妈和准妈妈的疫苗注意事项”页面。

怀孕期间的感染

Al-Haddad B, Jacobsson B, Chabra S, et al. 子宫内暴露于感染后患神经精神疾病的长期风险JAMA精神病学。2019 三月 6.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9.0029.
2019 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的研究人员评估了住院期间孕产妇感染与神经精神结果之间的关系。共有 1,791,520 名 1973 年至 2014 年间出生的瑞典儿童使用基于人口的关联登记进行了长达 41 年的观察。怀孕期间住院期间的母体感染包括 1) 任何母体感染,2)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脑炎、肺炎、流感、肾盂肾炎或绒毛膜羊膜炎,以及 3) 尿路感染。

作者发现,怀孕期间的任何母体感染都会显着增加其后代被诊断为自闭症或抑郁症的可能性。然而,没有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病诊断增加的证据。作者得出结论:“这些结果强调了在怀孕期间避免感染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带来轻微的胎儿脑损伤,导致自闭症和抑郁症的发展。

甲型肝炎疫苗

Groom HC, Smith N, Irving SA, Koppolu P, Vazquez-Benitez G, et al. 怀孕期间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吸收和安全性:疫苗安全数据链研究。疫苗 2019;37:6648-6655。
作者评估了11年内1,100多名活产妇女的孕产妇甲型肝炎疫苗接种与母婴安全结果之间的潜在关联。将暴露于甲型肝炎疫苗的妊娠与其他疫苗暴露的妊娠和未暴露于疫苗的妊娠进行比较。大约70%的妇女在妊娠早期接种了甲型肝炎疫苗。妊娠期甲型肝炎疫苗暴露与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子痫、剖腹产、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甲型肝炎疫苗的接收与分娩的胎龄儿之间存在关联,但这可能是由于混杂因素造成的。

Panagiotou OA、Befano BL、Rodriguez AC、Herrero R、Schiller JT 等。 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哥斯达黎加 HPV 疫苗试验的长期观察性随访。英国医学杂志 2015;351:H4358。
作者通过比较接种HPV疫苗的女性与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或不接种疫苗的女性,研究了二价HPV疫苗对流产的影响。三组的流产发生率没有差异,即使在调整了疫苗接种年龄和受孕年龄后也是如此。

HPV疫苗

Bi D, Apter D, Eriksson T, Hokkanen M, Zima J, et al. AS04 佐剂人瘤病毒 (HPV)-16/18 疫苗在 12-15 岁青少年中的安全性:一项长达 6.5 年的社区随机研究的研究结束结果。人类疫苗和免疫疗法 2019;12:1-12 (印刷前的 Epub)。
在这项随机研究中,作者通过比较接种HPV疫苗的人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评估了32,000多名芬兰青少年男性和女性在6.5年内佐剂HPV 16/18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PV疫苗佐剂由单磷酰脂质A加铝盐组成。两组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相似。同样,那些在怀孕期间接种HPV疫苗的人自然流产或先天性异常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Kharbanda EO, Vazquez-Benitez G, Lipkind HS, Sheth SS, Zhu J, et al. 妊娠期无意中接种人瘤病毒疫苗后自然流产的风险。妇产科 2018;132(1):35-44.
作者评估了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接种四价HPV疫苗后自然流产的风险。在比较末次月经前16至22周接种疫苗的人与在末次月经后6周内或怀孕前19周内接种疫苗的人时,自然流产的风险没有差异。作者得出结论,HPV疫苗不会增加怀孕前6周或怀孕期间自然流产的风险。

Lipkind HS、Vazquez-Benitez G、Nordin JD、Romitti PA、Naleway AL 等。 围孕期或怀孕期间接种人瘤病毒疫苗后的母婴结局。妇产科 2017;130(3):599-608.
作者评估了在围孕期或怀孕期间接种四价HPV疫苗是否与不良结局风险增加有关。作者比较了在末次月经前两周或末次月经后两周接种疫苗的女性与在末次月经前4至18个月接种疫苗的女性之间的结局。在围孕期或妊娠期间接种四价HPV疫苗与早产、小于胎龄、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糖尿病或超过50种选定的主要结构性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加无关。

Scheller NM, Pasternak B, Molgaard-Nielsen D, Svanstrom H, Hviid A. 四价 HPV 疫苗接种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N Engl J Med 2017;376(13):1223-1233.
作者评估了丹麦女性在怀孕期间接触四价HPV疫苗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暴露于四价HPV疫苗与严重出生缺陷、自然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或死产的风险显著增加无关。

Moreira ED、Block SL、Ferris D、Giuliano AR、Iversen OE 等。 9 价 HPV 疫苗的安全性:7 项 III 期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儿科 2016;138(2):e20154387.
作者在七项III期研究中评估了9价HPV疫苗的安全性。在研究期间发生的近 3,000 例妊娠中分析了妊娠结局,包括出生后前六周的活产结局。比较了四价HPV和九价HPV疫苗之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作者发现两组之间在胎儿丢失的数量(例如,自然流产、晚期胎儿死亡等)或先天性异常的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此外,有不良结局的妊娠比例在一般人群中报告的范围内。

Baril L, Rosillon D, Willame C, Angelo MG, Zima J, et al. 暴露于英国人瘤病毒-16/18 AS04 佐剂疫苗的 15-25 岁女性自然流产和其他妊娠结局的风险。疫苗 2015;33:6884-6891。
作者评估了在妊娠三年内无意中暴露于HPV-16/18疫苗后自然流产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在将接种疫苗前 30 天内或接种后 45 至 90 天内怀孕的妇女与最后一次接种 HPV 疫苗后 120 天至 18 个月怀孕的妇女进行比较时,自然流产、死产、早产或过早产、胎龄小或大或婴儿死亡的风险没有增加。

Panagiotou OA、Befano BL、Rodriguez AC、Herrero R、Schiller JT 等。 二价人瘤病毒疫苗接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哥斯达黎加 HPV 疫苗试验的长期观察性随访。英国医学杂志 2015;351:H4358。
作者通过比较接种HPV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或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研究了二价HPV疫苗对流产的影响。在调整疫苗接种年龄和受孕年龄后,三组的流产发生率没有差异。

Wacholder S, Chen BE, Wilcox A, Macones G, Gonzalez P, et al. 使用针对人瘤病毒 (HPV) 16 型和 18 型的二价疫苗流产的风险:两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英国医学杂志 2010;340:C712。
作者评估了怀孕期间接受AS04佐剂二价16/18 HPV疫苗后的流产风险。在两项多中心III期试验中,将二价疫苗与接受甲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发生了3,500多例妊娠。两组之间的流产率没有差异。

Garland SM, Ault KA, Gall SA, Paavonen J, Sings HL, et al. 人瘤病毒 6/11/16/18 型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妊娠和婴儿结局:五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分析。妇产科 2009;114(6):1179-1188.
作者分析了4000多名接受或未接种四价HPV疫苗的女性怀孕的结果。两组在导致活产、流产、自然流产和先天性畸形的妊娠比例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

流感疫苗

Tavares F, Nazareth I, Monegal JS, Kolte I, Verstraeten T, et al. 怀孕期间接种 AS03 佐剂分裂病毒粒子 H1N1 (2009) 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妇女的妊娠和安全结局: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疫苗 2011;29:6358-6365。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作者发现,在怀孕期间接种AS03佐剂H1N1大流行性流感疫苗与自然流产、死产、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或孕产妇并发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先兆子痫/高血压)的风险增加无关。

Omon E, Damase-Michel C, Hurault-Delarue C, Lacroix I, Montastruc JL, et al. 孕妇无佐剂 2009 年甲型流感 (H1N1)v 疫苗:法国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的结果。疫苗 2011;29:9649-9654。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作者描述了500多名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非佐剂法国妇女的妊娠结局。与一般人群相比,妊娠期接种疫苗与孕产妇并发症(例如早产、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感染)、先天性畸形(例如骨科、肾脏、生殖器、心脏、眼科、耳科等)或其他新生儿疾病(例如四肢瘫痪、听力障碍、呼吸道感染、传染病等)的风险增加无关。

Pasternak B、Svanstrom H、Molgaard-Nielsen D、Krause TG、Emborg HD 等。 怀孕期间接种大流行性甲型流感 (H1N1) 疫苗后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2;308(2):165-174.
作者调查了7000名丹麦妇女在怀孕期间接受或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pdm09佐剂疫苗的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论妊娠期如何,接触疫苗与重大出生缺陷、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显着增加无关。

Oppermann M, Fritzsche J, Weber-Schoendorfer C, Keller-Stanislawski B, Allignol A, et al. A(H1N1)v2009:一项关于妊娠期疫苗安全性的对照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疫苗 2012;30:4445-4452。
作者通过前瞻性跟踪在怀孕期间或受孕≤前4周接种疫苗的德国妇女的怀孕情况,并将结局与未接种疫苗的孕妇进行比较,评估了妊娠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作者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接种疫苗的女性在自然流产、先兆子痫、早产或宫内生长受限的风险方面没有差异,也没有重大畸形发生率的差异。

Launay O, Krivine A, Charlier C, Truster V, Tsatsaris V, et al.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性感染率低且孕妇疫苗接种无严重并发症: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PLoS ONE 2012;7(12):e52303。
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作者通过比较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妇女,评估了母亲接受大流行性 2009 年 A/H1N1 流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他们发现,接受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妇女和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妇女在妊娠结局(即分娩开始、分娩方式、分娩时胎龄)和围产期结局(即出生体重、Apgar评分或新生儿重症监护需求)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Rubinstein F, Bonotti A, Wainer V, Schwarcz A, Augustovski F, et al. 孕妇甲型/H1N1 MF59 流感佐剂疫苗和围产期不良结局:多中心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3;346:F393。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评估了 7200 多名孕妇接种 MF59 佐剂甲型 H1N1 流感疫苗后发生围产不良事件的风险。与未接种疫苗的孕妇相比,接种疫苗的孕妇在产后 7 天内发生低出生体重、早产或胎儿或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风险较低。

Chavant F、Ingrand I、Jonville-Bera AP、Plazanet C、Gras-Champel V 等。 PREGVAXGRIP 研究:一项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子宫内暴露于甲型 H1N1 v2009 流感疫苗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后果。药物安全 2013;36:455-465。
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评估了2400多名接受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苗的法国孕妇的结局。先天性畸形、自然流产、死产、早产或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不高于一般人群报告的发生率。

Chambers CD, Johnson D, Xu R, Luo Y, Louik C, et al. 妊娠期大流行性 H1N1 流感疫苗的风险和安全性:出生缺陷、自然流产、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疫苗 2013;31:5026-5032。
作者对在怀孕期间接种或未接种大流行性H1N1单价或三价流感疫苗的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安全性研究。在自然流产、严重出生缺陷、早产或小于胎龄的发生率方面没有发现临床显着差异。

Kharbanda EO, Vazquez-Benitez G, Lipkind H, Naleway A, Lee G, et al. 怀孕期间灭活流感疫苗和产科不良事件的风险。妇产科 2013;122(3):659-667.
作者比较了接种或未接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在7年的研究期间,超过74,000名孕妇接种了疫苗。接种疫苗不会增加孕产妇不良结局的风险,如剧吐、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蛋白尿、尿路感染、产褥期感染、静脉并发症、肺栓塞、围产期心肌病、子痫前期或子痫。

Ludvigsson JF, Strom P, Lundholm C, Cnattingius S, Ekbom A, et al. 孕产妇接种 H1N1 流感疫苗和后代死亡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和兄弟姐妹设计。英国医学杂志 2015;351:H5585。
在这项瑞典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调查了超过41,000例怀孕的母亲的死亡率,这些母亲要么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要么没有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的母亲不会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例如死产、新生儿早期死亡(出生后前 6 天)或后期死亡(出生 7 天至 4.6 岁),无论她们接种了多长时间。

Fabiani M, Bella A, Rota M, Clagnan E, Gallo T, et al. 甲型H1N1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接种:意大利孕妇队列中不良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结局的回顾性评估。疫苗 2015;33:2240-2247。
作者评估了意大利2000多名孕妇在妊娠中期或晚期接种2009年MF59佐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性流感疫苗的不良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结局的风险。他们发现,疫苗接种与孕产妇结局(即流感、肺炎、高血压、子痫、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贫血的住院率)、胎儿结局(即妊娠第22周后的胎儿死亡)和新生儿结局(即早产、低出生体重、低5分钟Apgar评分和先天性畸形)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

Zerbo O、Modaressi S、Chan B、Goddard K、Lewis N 等人。 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与不良出生结局之间没有关联。疫苗 2017;35:3186-3190。
作者评估了孕期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与早产风险之间的关联,这些风险与胎龄儿的早产风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入住率、机械通气需求、呼吸窘迫综合征、低出生体重和低Apgar评分在6年内超过145,000名妇女(其中64,000名接种了疫苗)。作者发现,怀孕期间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与不良结局风险增加之间没有关联。

Kharbanda EO、Vazquez-Benitez G、Romitti PA、Naleway AL、Cheetham TC 等。 孕早期流感疫苗接种和后代主要结构性出生缺陷的风险。儿科杂志 2017;187:234-239。
作者研究了在10个流感季节中,在妊娠早期接受灭活流感疫苗后婴儿出现主要结构缺陷的风险。在研究期间,超过50,000名母亲在妊娠早期接种了灭活流感疫苗。作者发现,在妊娠早期接种疫苗的女性的后代中,心脏、口面部、呼吸、神经、眼科、耳科、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肌肉或肢体缺陷的风险没有增加。

Hviid A, Svanstrom H, Molgaard-Nielsen D, Lambach P. 妊娠期大流行性甲型流感 (H1N1) 疫苗接种与后代儿童早期发病率之间的关联。JAMA Pediatr 2017 年;171(3):239-248.
作者评估了在怀孕期间接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性疫苗是否会增加儿童早期发病的风险。他们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在儿童早期住院的可能性并不比母亲未接种疫苗的儿童高,无论妊娠期暴露如何。

破伤风、白喉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Fortner KB、Swamy GK、Broder KR、Jimenez-Truque N、Zhu Y 等。 破伤风类毒素、还原白喉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Tdap) 在孕妇和非孕妇中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2018年疫苗;36:6354-6360.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中,作者调查了 Tdap 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与非孕妇相比,孕妇的中度或重度反应没有显着升高。

Sukumaran L、McCarthy NL、Kharbanda EO、Vazquez-Benitez G、Lipkind HS 等。 孕产妇接种疫苗后的婴儿住院和死亡率。儿科 2018;141(3):e20173310。
作者评估了母亲接种流感和Tdap疫苗是否会增加10年内出生后前六个月婴儿住院或死亡的风险。他们发现疫苗接种与婴儿全因住院、呼吸道原因住院或死亡率之间没有关联。

DeSilva M、Vazquez-Benitez G、Nordin JD、Lipkind HS、Klein NP 等。 孕产妇 Tdap 疫苗接种和婴儿发病风险 2017年疫苗;35:3655-3660.
在之前的两次疫苗安全数据链(VSD)评估中,先前在怀孕期间接种Tdap疫苗的女性患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略有增加。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回顾来自七个VSD站点的四年数据来调查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其中包括超过45,000名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的女性。与未接种疫苗的妇女相比,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的妇女患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增加。尽管有这些发现,但在接种Tdap疫苗的妇女所生的婴儿中,没有发现通常与绒毛膜羊膜炎相关的临床显着结局的风险增加,包括新生儿短暂性呼吸急促、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新生儿惊厥。

Layton JB、Butler Am、Li D、Boggess KA、Weber DJ 等。 产前 Tdap 免疫接种和孕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的风险 2017年疫苗;35:4072-4078.
作者评估了怀孕期间Tdap疫苗接种与超过148,000名妇女在五年内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与未接种疫苗的妇女相比,怀孕期间接种疫苗与先兆子痫、子痫、剖宫产或胎盘早剥的风险增加无关。

DeSilva M、Vazquez-Benitez G、Nordin JD、Lipkind HS、Romitti PA 等。 怀孕期间接种 Tdap 疫苗,后代出现小头畸形和其他结构性出生缺陷。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6;316(17):1823-1824.
使用疫苗安全数据链,作者比较了41,000多名接受Tdap疫苗的孕妇所生婴儿与未接种疫苗的妇女之间的出生缺陷患病率。在妊娠不到 14 周、妊娠 27 至 36 周之间或妊娠期间的任何时间接种疫苗与小头畸形或任何结构缺陷的风险增加无关。

Hoang, HTT, Leuridan E, Maertens, K, et al. 越南怀孕期间的百日咳疫苗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 2016年疫苗;34:151-159。
在这项随机对照试验中,作者评估了百日咳疫苗在越南孕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dap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耐受性均良好。

Kharbanda EO、Vazquez-Benitez G、Lipkind HS、Klein NP、Cheetham TC 等。 孕产妇Tdap疫苗接种:2007-2013年疫苗安全数据链中的覆盖率和急性安全性结果。2016年疫苗;34;968-973。
作者评估了超过53,000名孕妇接种Tdap疫苗后不良事件的风险。他们发现在接种疫苗后 3 天或 42 天内发生急性不良事件的风险没有增加,包括神经系统事件、血栓事件、新发蛋白尿、妊娠糖尿病、心脏事件、静脉血栓栓塞事件或血小板减少症。

Maertens K、Cabore RN、Huygen K、Hens N、Van Damme P 等。 比利时怀孕期间接种百日咳疫苗:一项前瞻性对照队列研究的结果 2016年疫苗;34:142-150。
在这项前瞻性对照队列研究中,作者评估了妊娠期间Tdap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Tdap 通常耐受性良好,轻度副作用在接种疫苗后 72 小时内消退。没有报告的母亲严重不良事件与疫苗接种有关。所有报告的婴儿严重不良事件都是新生儿/婴儿期发生的常见疾病,与母亲接种疫苗无关。

Petousis-Harris H、Walls T、Watson D、Paynter J、Graham P 等。 Tdap 疫苗在孕妇中的安全性:一项观察性研究。2016年BMJ公开赛;6:e010911。
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跟踪了800名在妊娠晚期接受Tdap治疗的新西兰妇女。免疫接种耐受性良好,在高于背景率的水平上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摩根 JL、巴格里 SR、麦金太尔 DD、谢菲尔德 JS。 产前破伤风、白喉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妊娠结局 Obstet Gynecol 2015;125(6):1433-1438.
作者回顾性评估了7,100多名在13个月内在怀孕期间接受过或未接受过Tdap的女性的妊娠结局。他们发现妊娠结局(例如死产、严重畸形、绒毛膜羊膜炎、5分钟Apgar评分或脐带血pH值)或新生儿并发症(例如通气需求、败血症、脑室内出血或新生儿死亡)没有差异。此外,在过去五年中至少接种过两次Tdap疫苗的妇女与只接种过一剂疫苗的妇女在新生儿结局方面没有差异。

Sukumaran L、McCarthy NL、Kharbanda EO、Weintraub E、Vazquez-Benitez G 等。 妊娠期破伤风、白喉、无细胞百日咳和流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妇产科 2015;126(5):1069-1074.
作者在七年期间评估了Tdap和流感疫苗在36,000例妊娠中的安全性。与序贯疫苗接种相比,妊娠期同时接种 Tdap 和流感疫苗与急性不良结局(例如发热、肢体疼痛、肢体肿胀、蜂窝织炎、淋巴结炎、Arthus 反应或过敏)或出生结局(例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的风险无关。没有报告Arthus反应或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

Sukumaran L、McCarthy NL、Kharbanda EO、McNeil MM、Naleway AL 等。 Tdap 疫苗接种与既往接种含破伤风疫苗的孕妇不良出生结局的关联。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5;314(15):1581-1587.
作者评估了Tdap疫苗在29,000多名孕妇中的安全性。他们发现,与五年前接种含破伤风疫苗的妇女相比,在不到两年前和两到五年前接种含破伤风疫苗的妇女中,急性不良事件(例如,发热、过敏反应或局部反应)或不良出生结局(例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接种疫苗后未发现过敏反应、阿萨斯反应或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

多尼根 K、金 B、拜兰 P. 英国孕妇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安全性:观察性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14;349:克4219.
作者进行了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以检查在接种 Repevax(一种低剂量白喉、无细胞百日咳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怀孕期间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安全性。与全国历史发生率相比,作者发现死产、孕产妇或新生儿死亡、先兆子痫、子痫、出血、胎儿窘迫、子宫破裂、胎盘或前置血管、剖宫产、低出生体重或新生儿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没有增加。®

Kharbanda EO、Vazquez-Benitez G、Lipkind HS、Klein NP、Cheetham TC 等。 评估孕产妇百日咳疫苗接种与产科事件和出生结局的关联。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4;312(18):1897-1904.
使用疫苗安全数据链,作者确定了怀孕期间接种Tdap疫苗的安全性。疫苗接种与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增加无关,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儿或妊娠高血压疾病(例如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等)。尽管怀孕期间接种 Tdap 疫苗最初与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略有增加有关,但图表审查发现,妊娠 27 周和 36 周时接种 Tdap 疫苗之间的关联不再显着。

Munoz FM、Bond NH、Maccato M、Pinell P、Hammill HA 等。 母亲和婴儿怀孕期间破伤风白喉和无细胞百日咳 (Tdap) 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4;311(17):1760-1769.
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作者评估了妊娠晚期 Tdap 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妇女或婴儿未发生与Tdap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比较产前和产后接受Tdap的母亲时,婴儿的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检查、生长、发育或并发症没有显著差异。

早产儿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 VEC 网页上有关“早产儿”的部分,“新妈妈和准妈妈的疫苗注意事项”。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和早产儿

Schloesser RL、Fischer D、Otto W、Rettwitz-Volk W、Herden P 等。 早产儿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儿科 1999;103(5):E60。
作者前瞻性地评估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在早产儿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2个月大的足月儿相比,在初始剂量后4周和8周再接种两剂。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但疫苗效力高。两组均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限于每组发热>38.5C的一名患者。

同时或联合接种疫苗和早产

Omenaca F、Vazquez L、Garcia-Corbeira P、Mesaros N、Hanssens L 等。 使用葛兰素史克的六价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乙型肝炎病毒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对早产儿进行免疫接种: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综述 疫苗 2018;36:986-996。
作者回顾了10项临床研究和15年的上市后安全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涉及六价疫苗(DTaP/HepB/IPV/Hib)单独接种或与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和脑膜炎球菌疫苗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IgG联合接种时对有早产或低出生体重(LBW)病史的婴儿进行免疫接种。在接种三剂疫苗后,至少有 92% 的有低出生体重病史或胎龄 24 周的婴儿对所有疫苗抗原有反应。13%至30%有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病史的病情稳定的婴儿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呼吸暂停,通常在第一剂接种后。免疫接种后心肺事件的发生受潜在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但大多数事件可自发消退或需要最少的干预。六价疫苗在联合给药方案中耐受性良好。

Montague EC、Hilinski JA、Williams HO、McCracken CE、Giannopoulos HT 等。 早产儿的呼吸失代偿和免疫接种 儿科 2016;137(5):e20154225.
作者回顾性评估了常规婴儿疫苗接种(DTaP、IPV、HepB、Hib、PCV 和轮状病毒)和流感疫苗对 240 名妊娠不到 32 周出生的早产儿的安全性,这些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接受了 6.5 年的免疫接种。不到 10% 的婴儿在接种疫苗后 72 小时内需要增加呼吸支持。百分之二(2%)的婴儿需要再插管,所有婴儿都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出生体重低于650克(1磅6盎司)。在有和没有 BPD 的婴儿中观察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不饱和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但组间没有差异。大多数婴儿每天接种三种或更多疫苗,尽管一天内接种的疫苗数量与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增加无关。作者得出结论,早产儿(无论是否患有BPD)在免疫接种后需要临床干预的呼吸失代偿并不常见,不应延迟免疫接种。

DeMeo SD、Raman SR、Hornik CP、Wilson CC、Clark R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免疫接种后的不良事件 JAMA Pediatr 2015 年;169(8):740-745.
作者回顾性评估了13,000多名妊娠28周或以下出生且出生体重≤1000克的婴儿在53至100天之间接种疫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超过90%的婴儿接种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疫苗。妊娠 23 至 24 周出生的婴儿在免疫接种后进行脓毒症评估和插管的风险更高。没有发现癫痫发作率的增加。与单剂疫苗相比,不同免疫类型(包括联合疫苗)的免疫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法尔德拉 G, 加莱蒂 S, 科瓦利亚 L, 安科拉 G, 亚历山德罗尼 R. DTaP-IPV-Hib-HBV六价疫苗在极早产儿中的安全性 疫苗 2007;25:1036-1042。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在 45 名妊娠不到 31 周的早产新生儿中评估了 DTaP-IPV-Hib-HBV 六价疫苗的安全性,这些早产儿在出生日期 49 至 112 之间接种了 NICU 疫苗。疫苗接种总体耐受性良好,11%的患者在免疫接种后出现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作的短暂复发或增加,但干预仅限于触觉刺激、补充氧气或袋子和面罩通气,并且没有患者插管。所有心肺事件患者均患有慢性疾病。作者还专门评估了心脏紊乱(QTc间期)和脑血流效应,但发现这些参数在接种疫苗前后或经历心肺事件的婴儿中没有差异。

李 J、罗宾逊 JL、斯帕迪 DW。 住院早产儿首次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灭活脊髓灰质炎-流感嗜血杆菌 B 型免疫接种后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和度下降的频率 BMC 儿科 2006;6:20。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作者调查了大约 250 名住院的极早产儿(平均胎龄 26 周)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不饱和度的频率,以确定这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在第一剂 DTP/DTaP-IPV-Hib 疫苗后增加。与未接种疫苗的婴儿相比,接种疫苗后心肺事件的发生率显着增加,尽管大多数事件在临床上不显着,并且两组之间对干预的需求没有差异。

舒尔茨克 S, 海宁格 U, Lucking-Famira M, Fahnenstich H. 早产儿接种五价或六价疫苗后出现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欧洲儿科杂志 2005;164:432-435。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作者调查了呼吸稳定早产儿(平均胎龄 28 周和产后年龄 ~ 2 个月)在联合 DTaP/Hib/IPV 或 DTaP/Hib/IPV/HepB 后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疫苗接种总体耐受性良好,13%的患者在免疫接种后出现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作的短暂复发或增加,但干预仅限于触觉刺激、补充氧气或气囊和面罩通气,并且没有患者插管。

DTaP疫苗与早产儿

Carbone T、McEntire B、Kissin D、Kelly D、Steinschneider A 等。 早产儿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免疫后心肺事件没有增加:一项随机、多中心研究 儿科 2008;121(5):E1085-E1090.
在这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中,作者检查了大约 200 名 2 个月大的早产儿(平均受孕后年龄为 35 周)的 DTaP 与心肺事件之间的关系。在 2 个月大时接受 DTaP 的早产儿在免疫接种后 48 小时内出现长时间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可能性并不比未接受 DTaP 的婴儿高。

Pfister RE、Aeschbach V、Niksic-Stuber V、Martin BC、Siegrist CA。 基于DTaP的联合免疫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安全性:频繁但大多是良性的心肺事件 儿科杂志 2004;145:58-66。
作者评估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胎龄28±2周;范围24-34周)在出生后的前2-4个月在出院前接种DTaP-IPV-Hib免疫接种的安全性。近一半的婴儿在接种疫苗后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或饱和度下降再次出现或增加,尽管所有婴儿在 48-72 小时内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大多数事件自发或在短暂刺激后消退。没有事件对婴儿的临床病程、再插管或延迟出院造成不利影响。作者得出结论,在这个脆弱的人群中及时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Hib 疫苗与早产儿

奥梅纳卡 F、加西亚-西西里 J、卡西亚-科尔贝拉 P、博塞塔 R、罗梅罗 A. 早产儿对六价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乙型肝炎病毒灭活脊髓灰质炎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免疫接种的反应:对严重和敏感问题的初步经验和解决方案 儿科 2005;116(6):1292-1298.
作者前瞻性地评估了六价DTaP/HepB/IPV/Hib疫苗在大约200名2、4和6个月大的早产儿和足月儿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早产儿和足月儿对所有抗原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反应。90%以上的早产儿对Hib有保护性免疫反应,但这些反应低于足月儿。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 72 小时内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 1000 克的 28 周<早产儿中观察到氧饱和度下降或心动过缓的风险增加,并且没有报告再插管。

Pfister RE、Aeschbach V、Niksic-Stuber V、Martin BC、Siegrist CA。 基于DTaP的联合免疫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安全性:频繁但大多是良性的心肺事件 儿科杂志 2004;145:58-66。
作者评估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胎龄28±2周;范围24-34周)在出生后的前2-4个月在出院前接种DTaP-IPV-Hib免疫接种的安全性。近一半的婴儿在接种疫苗后再次出现或增加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或饱和度下降,尽管所有事件增加的婴儿都在 48-72 小时内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这些事件中的大多数会自发消退或在短暂刺激后消退。没有事件对婴儿的临床病程、再插管或延迟出院造成不利影响。作者得出结论,在这个脆弱的人群中及时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流感疫苗和早产儿

埃斯波西托 S、Pugni L、Daleno C、Ronchi A、Valzano A 等。 甲型H1N1流感MF59佐剂疫苗用于6至23个月的早产儿和足月儿 儿科 2011;127(5):E1161-E1168.
在这项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在大约 100 名 6 至 23 个月大的儿童(包括妊娠不到 32 周出生的儿童)中评估了单价 2009 年大流行性流感甲型/H1N1 MF59 佐剂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无论胎龄或出生后年龄如何,所有儿童在接种两剂后都产生了保护性免疫反应,除一名儿童外,所有儿童在第一剂后都受到保护。疫苗总体耐受性良好,发烧是唯一的不良事件;在比较不同胎龄的婴儿时(<32周对32-36周对37-42周)没有发现差异。局部反应极小(发生率小于4%),并且在胎龄组之间没有差异,表明MF59佐剂的耐受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麻疹疫苗与早产儿

McClure D、Jacobsen SJ、Klein NP、Naleway AL、Kharbanda EO 等。 既往无癫痫发作或癫痫相关疾病的足月儿童相比,早产儿在麻疹后接种疫苗后癫痫发作的相对风险相似 2019年疫苗;37(1):76-79.
作者回顾性评估了超过530,000名儿童在13年内接种麻疹疫苗后12至23个月大的热性惊厥发生率,以确定风险是否受到早产的影响。热性惊厥的总体发生率较低,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热性惊厥风险无差异。

肺炎球菌疫苗与早产儿

Martinón-Torres F、Czajka H、Center KJ、Wysocki J、Majda-Stanislawska E 等。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CV13)。 儿科 2015;135(4):E876-E886.
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比较了 PCV13 年龄与其他常规疫苗(例如 DTaP、乙型肝炎、IPV、Hib、C 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一起用于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产儿对PCV13的免疫反应较低,尽管两组中的大多数受试者都达到了保护性抗体水平。PCV13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的耐受性良好,早产儿最常见的问题是易激惹或睡眠减少。

埃斯波西托 S、Pugni L、Bosis S、Proto A、Cesati L 等。 产后 3、5 和 11 个月对足月儿和足月儿接种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疫苗 2005;23:1703-1708。

在这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评估了早产儿和足月儿在3、5和11个月大时接种PCV7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当作为三剂系列给药时,PCV7在两组中都具有免疫原性。PCV7通常耐受性良好,无论胎龄大小,都会发生易激惹和嗜睡。

Shinefield H、Black S、Ray P、Fireman B、Schwalbe J 等人。 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中的疗效、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02;21:182-186。
在这项随机、双重结合试验中,超过 37,000 名婴儿接种了 PCV7 或脑膜炎球菌血清群 C 结合疫苗 (MCV),其中包括大约 6,000 名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该疫苗对100%的婴儿有效。所有婴儿对PCV7的耐受性良好,无论胎龄或出生体重如何。与接受MCV的患者相比,接受PCV的低出生体重组和早产组的荨麻疹发病率增加。与接受MCV治疗的早产儿相比,接受PCV治疗的早产儿出现呕吐、易激惹、食欲不振和腹泻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轮状病毒疫苗与早产儿

Omenaca F、Sarlangue J、Szenborn L、Nogueira M、Suryakiran PV 等。 人轮状病毒疫苗在欧洲早产儿中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一项随机 IIIB 期研究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12;31(5):487-493.
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在大约 1,000 名早产儿(平均胎龄 33 周)中评估了轮状病毒疫苗 (Rotarix)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与先前研究中评估的足月婴儿相当。在比较疫苗和安慰剂接受者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差异,最常见的报告发现是发烧(小于5%)。疫苗和安慰剂接受者之间的胃肠炎发作也相似。无肠套叠病例报告。®

Goveia MG、Rodriguez ZM、Dallas MJ、Itzler RF、Boslego JW 等。 五价人牛 (WC3) 重组轮状病毒疫苗在健康早产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07;26(12):1099-1104.
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在大约 70,000 名 6-12 周龄的健康婴儿中评估了轮状病毒疫苗 (Rotateq)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 2,000 多名早产婴儿。轮状病毒疫苗在早产儿中的耐受性良好,包括妊娠不到 32 周出生的早产儿。早产儿疫苗和安慰剂接受者之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没有差异。在研究期间,没有发现任何早产儿的肠套叠病例。这些结果支持按照与足月儿相同的时间表为健康早产儿接种疫苗。®

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和婴儿猝死综合症 (SIDS) 部分。

婴儿猝死综合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疫苗:纵向人群分析。疫苗 2018;36:595-598。
作者分析了来自国家免疫调查和州级国家生命统计SIDS报告的3个月大婴儿六年的疫苗接种数据,发现常规使用的儿童疫苗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与SIDS风险增加无关。

Moro PL、Arana J、Cano M、Lewis P、Shimabukuro TT。1997-2013年向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的死亡人数。国际舞蹈委员会 2015;61:980-987。
作者研究了16年间美国向VAERS报告的死亡人数,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人数归因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与2001年的研究一样,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在此期间,七价肺炎球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被添加到推荐的疫苗接种计划中,DTaP-HepB-IPV联合疫苗被许可使用。

Traversa G, Spila-Alegiani S, Bianchi C, Ciofi degli Atti M, Frova L, et al. 意大利出生后头两年的意外猝死和疫苗接种:一项案例研究。PLoS ONE 2011;6(1):e16363。
作者发现,在接种疫苗后 0-7 天或 0-14 天的时间窗口内,不明原因猝死 (SUD) 和任何疫苗接种的风险都没有增加。

Vennemann, MMT, Butterfab-Bahloul T, Jorch G, et al. 婴儿猝死综合征:免疫接种后风险不增加。疫苗 2007;25:336-340。
作者调查了在出生后第一年进行免疫接种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特别是使用含有15种不同抗原的六价疫苗。他们发现在免疫接种后14天内,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没有增加。与以前的研究一样,SIDS患者的疫苗接种频率和时间都比没有SIDS的婴儿少。

Eriksen EM, Perlman JA, Miller A, Marcy SM, Lee H, et al. 乙型肝炎出生免疫与新生儿死亡之间缺乏关联:疫苗安全数据链项目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04;23:656-661。
作者在五年期间评估了超过360,000名新生儿,以确定出生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与新生儿死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作者发现出生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与新生儿死亡之间没有关系,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婴儿之间因意外原因(例如SIDS)死亡的比例没有差异。

弗莱明 PJ、布莱尔 PS、普拉特 MW、特里普 J、史密斯 IJ 等。 英国加速免疫计划和婴儿期意外猝死:病例对照研究。英国医学杂志 2001;322:1-5。
在1990年代初期,英国加快了常规婴儿免疫接种的时间表,以便在更早的年龄接种疫苗。作者发现,在1770万婴儿的研究人群中,加速免疫计划并没有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死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的免疫接种率最低。

Jonville-Bera AP、Autret-Leca E、Barbeillon、Paris-Llado J 和法国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参考中心。3 个月以下婴儿的意外猝死和疫苗接种状况——一项病例对照研究。Br J 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1;51:271-276。
作者对1至3个月大死亡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婴儿的疫苗接种状况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前瞻性研究,以评估疫苗接种是否会增加法国这一人群患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作者发现DTPP±Hib免疫接种不会增加SIDS的风险。

Silvers LE、Ellenberg SS、Wise RP、Varricchio FE、Mootrey GT 等。 1990-1997年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的死亡流行病学。药理表霉醇药物安全 2001;279-285.
作者研究了美国七年期间向VAERS报告的死亡人数,发现报告在1992-1993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近一半的死亡人数归因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病率下降的趋势与1992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婴儿侧睡或仰睡以及1994年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的“重返睡眠”运动有关。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数据支持过去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婴儿疫苗接种与SIDS之间的时间关联是巧合而不是因果关系。

Griffin MR, Ray WA, Livengood JR, Schaffner W.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988;319(10):618-623.
作者评估了田纳西州10年期间近期的百白破免疫接种作为SIDS的可能危险因素。他们发现,使用百白破疫苗免疫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没有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与首次免疫时的年龄之间没有相关性。此外,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病率在免疫接种后第一周下降。

Hoffman HJ, Hunter JC, Damus K, Pakter J, Peterson DR, et al.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免疫接种和婴儿猝死: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婴儿猝死综合征危险因素合作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儿科 1987;79:598-611。
作者使用来自国家SIDS流行病学数据库的数据调查了白喉-破伤风-百日咳(DTP)免疫接种与随后发生的美国婴儿猝死之间的可能关联。他们发现SIDS与DTP疫苗接收之间没有时间关联。与没有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婴儿相比,患有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婴儿接受免疫接种的可能性较小。

Keens TG, Davidson Ward SL, Gates EP, Andree DI, Hart LD. 有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的婴儿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免疫后的通气模式。AJDC 1985;139:991-994。
作者评估了百白破免疫对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增加的婴儿睡眠期间通气模式的影响,包括那些患有不明原因呼吸暂停的婴儿和婴儿猝死综合症受害者的兄弟姐妹。在百白破免疫接种前一天晚上和后一晚记录夜间肺造影。作者发现,百白破免疫接种不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增加的通气模式异常。

硫柳汞(汞)和疫苗

有关此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硫柳汞部分。

Christensen DL、Baio J、Van Naarden Braun K、Charles J、Constantino JN 等。 8 岁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和特征——自闭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络,11 个站点,美国,2012 年。MMWR 2016年;65(3):1-23.
自闭症和发育障碍监测网络 (ADDM) 是一个主动监测系统,可估计父母或监护人居住在美国 11 个 ADDM 网络站点的 8 岁儿童中 ASD 的患病率和特征。监测显示,2012年8岁儿童的ASD患病率为每1000名儿童14.6例(这意味着他们在2003年从儿童疫苗中去除硫柳汞后出生)为每1000名儿童14.6例,而2008年为每1000名儿童11.3例,2006年为每1000名儿童9例,2002年为每1000名儿童6.6例,2000年为每1000名儿童6.7例。尽管从儿童疫苗接种中去除了硫柳汞,但自闭症的患病率仍在继续上升。

Mrozek-Budzyn D, Majewska R, Kieltyka A. 早期接触含硫柳汞的疫苗和儿童的认知发展。在波兰进行的一项为期 9 年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欧洲儿科杂志 2015;174:383-391。
作者通过评估在出生至 6 个月大期间使用含硫柳汞的制剂接种乙型肝炎和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前瞻性地调查了早期接触含硫柳汞疫苗与儿童在生命前九年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婴儿早期暴露于和未暴露于硫柳汞的儿童在认知发育测试中具有相似的结果。

泰勒 LE、Swerdfeger AL、Eslick GD。 疫苗与自闭症无关: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循证荟萃分析。疫苗 2014;32:3623-3629。
作者对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检查了接种疫苗与自闭症发展之间的关系。该分析纳入了涉及120多万名儿童的五项队列研究和涉及9000多名儿童的五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得出结论,疫苗接种、疫苗成分(硫柳汞)和多种疫苗(MMR)与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展无关。

Price CS、Thompson WW、Goodson B 等人。 产前和婴儿暴露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中的硫柳汞以及自闭症的风险。儿科 2010,126:656-664.
作者研究了产前和婴儿暴露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制剂中的硫柳汞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结论,产前和生命早期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中暴露于硫柳汞与ASD风险增加无关。

Tozzi AE、Bisiacchi P、Tarantino V 等人。 婴儿期接种含硫柳汞疫苗 10 年后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儿科 2009;123(2):475-482.
作者比较了两组随机暴露于疫苗中不同量硫柳汞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 10 年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在评估的 24 项神经心理学结局中,只有 2 项与硫柳汞暴露显着相关。硫柳汞摄入量较高的女孩在惯用手敲击手指测试和波士顿命名测试中的平均得分较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鉴于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比较,在硫柳汞暴露和神经心理发育之间发现的少数关联可能归因于偶然性。

Thompson WW、Price C、Goodson B 等人。 早期硫柳汞暴露和 7 至 10 年的神经心理学结局。N Engl J Med 2007 年;357(13):1281-1292.
作者对 7 至 10 岁的儿童进行了标准化测试,以评估神经心理表现与产前、新生儿期(0-28 天)和出生后前 7 个月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硫柳汞暴露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不支持早期接触汞与7至10岁时神经心理功能缺陷之间的关联。

Fombonne E、Zakarian R、Bennett A 等人。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普遍性发育障碍:患病率和与免疫接种的联系。儿科 2006;118(1):E139-E150。
作者比较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患病率与硫柳汞的累积暴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硫柳汞出生队列中 PDD 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硫柳汞暴露队列。其他分析显示硫柳汞暴露对PDD患病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PDD的发生率与2岁前暴露于一剂或两剂MMR之间没有发现关系。

安德鲁斯 N、米勒 E、格兰特 A 等人。 婴儿和发育障碍中的硫柳汞暴露:英国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不支持因果关系。儿科 2004;114(3):584-591.
作者在英国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以确定婴儿通过白喉-破伤风-全细胞百日咳(DTP)或白喉-破伤风(DT)疫苗接受的硫柳汞量与随后的神经发育障碍之间的关系。尽管在一部分儿童中观察到男性抽搐;在另一项研究中,硫柳汞似乎可以增强女性的认知能力。作者得出结论,这些疫苗所含水平的硫柳汞不会引起与汞中毒相符的体征和症状。

苍鹭 J、戈尔丁 J 等人。 婴儿硫柳汞暴露与发育障碍:英国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不支持因果关系。儿科 2004;114(3):577-583.
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疫苗中硫柳汞暴露量与 6 至 91 个月大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几种指标之间的关系。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早期接触硫柳汞对神经或心理结局有有害影响。

Stehr-Green P、Tull P、Stellfeld M 等人。 自闭症和含硫柳汞的疫苗:缺乏一致的关联证据。美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3;25:101-106。
作者比较了加利福尼亚州,瑞典和丹麦自闭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以及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后期对含硫柳汞疫苗的平均暴露。他们发现,接触含硫柳汞的疫苗与全球观察到的幼儿自闭症发病率的增加无关。

Verstraeten T、Davis RL、DeStefano F 等人。 含硫柳汞疫苗的安全性:计算机化健康维护组织数据库的两阶段研究。儿科 2003;112(5):1039-1048.
作者评估了1992年至1999年间出生的124,000多名婴儿暴露于含硫柳汞的疫苗与神经发育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没有显着关联。

Madsen KM、Lauritsen MB、Pedersen CB 等。 硫柳汞和自闭症的发生:来自丹麦人口数据的负面生态证据。儿科 2003;112(3):604-606.
作者评估了丹麦2至10岁儿童在从疫苗中去除硫柳汞之前和之后的自闭症发病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发现,停用含硫柳汞的疫苗后,自闭症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Hviid A、Stellfeld M、Wohlfahrt J 等人。 含硫柳汞疫苗与自闭症之间的关联。美国医学会杂志 2003;290:1763-1766。
作者评估了1990-1996年间在丹麦出生的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这些儿童接受了含硫柳汞的疫苗或同一疫苗的无硫柳汞制剂。他们发现,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疫苗太多,太快了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安全:免疫系统与健康”部分(参见标题为“疫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的小节)。

格兰仕 JM、Newcomer SR、Daley MF、DeStefano F 等。 出生后前 23 个月的估计累积疫苗抗原暴露与 24 至 47 个月龄的非疫苗靶向感染之间的关联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8;319(9):906-913。
作者确定了出生后头两年的疫苗数量与两至四岁之间非疫苗靶向感染的发生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发生非疫苗靶向感染的儿童中,抗原的累积数量或一天内接受的抗原数量没有差异。

Sherrid AM、Ruck CE、Sutherland D 等人。 完全接种疫苗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力方面缺乏广泛的功能差异Pediatr Res 2017 年;81(4):601-608.
作者评估了3至5岁完全接种疫苗和完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对一般非疫苗特异性刺激的免疫反应。他们发现,标准的儿童疫苗不会导致免疫系统的长期、严重改变。

DeStefano F, Price CS, Weintraub ES. 增加疫苗中抗体刺激蛋白和多糖的暴露与自闭症风险无关儿科杂志 2013;163:561-567。
作者评估了单日总累积疫苗特异性抗原暴露量或最大暴露量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障碍(AD)或ASD回归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生命的头两年,疫苗的抗原暴露与发生ASD、AD或ASD消退的风险之间没有关联。

伊克巴尔 S、巴里尔 JP、汤普森 WW、德斯特凡诺 F. 7-10 岁时儿童早期疫苗中的抗原数量和神经心理学结果药理表霉醇药物安全 2013;22:1263-1270。
作者将1000多名7-10岁儿童的神经心理学结果与他们在出生后前24个月内暴露的疫苗特异性抗原的数量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接受的疫苗特异性抗原数量与不良神经心理学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

史密斯 MJ 和伍兹 CR。 第一年按时接种疫苗不会对神经心理学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儿科 2010;125;1134-1141。
作者比较了按时接种疫苗的儿童与婴儿期延迟或不完全接种疫苗的儿童的长期神经心理学结果。7 至 10 年后,及时接种疫苗与不良神经心理学结局无关。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出生后第一年延迟免疫接种没有益处。

Hviid A、Wohlfahrt J、Stellfeld M 等人。 儿童疫苗接种和非靶向传染病住院治疗美国医学会 2005;294(6):699-705.
作者评估了常规接种的儿童疫苗与80多万名儿童非靶向传染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疫苗的数量和多抗原疫苗的接受都没有增加非靶向传染病引起的住院风险。

Offit PA、Quarles J、Gerber MA 等人。 解决父母的担忧:多种疫苗是否会压倒或削弱婴儿的免疫系统? 儿科 2002;109(1):124-129.
考虑到循环中产生抗体的B细胞的数量,婴儿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中暴露于的疫苗特异性抗原的数量,以及对每种抗原做出反应所需的抗体数量,作者估计婴儿具有理论能力一次对至少10,000种疫苗做出反应。作者还表明,目前疫苗中的免疫成分数量实际上少于100年前儿童接种的一种疫苗(天花)。

疫苗成分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部分。

Gadzinowski J、Tansey SP、Wysocki J 等人。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用于 2、3、4 和 12 个月大的健康婴儿,含或不含聚山梨酯 80。儿科感染疾病杂志 2015;34:180-185。
作者研究了PCV-13在2、3、4和12个月大的婴儿中生产的PCV-13在2、3、4和12个月大的婴儿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两种制剂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相似。

酵母和疫苗

有关该主题的科学概述,请访问我们网站的疫苗成分 – 酵母部分

Wiedermann G, Scheiner O, Ambrosch F, Kraft D, Kollaritsch H, et al. 在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人类中缺乏对酵母的 IgE 和 IgG 抗体的诱导。国际足弓过敏应用免疫 1988;85:130-132。
志愿者每月接种三剂酵母衍生乙型肝炎疫苗,并与血浆衍生疫苗进行比较。在免疫接种前和免疫后 4 周,检测血液样本是否存在针对酿酒酵母和白色念珠菌相关的酵母抗原的 IgE 或 IgG 抗体,因为这两个属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性。未发现针对酿酒酵母抗原的 IgE 抗体和针对白色念珠菌抗原的 IgG 抗体升高。作者得出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的酵母蛋白不会引起I型或III型过敏反应。

Petre J, Van Wijnendaele F, De Neys B, Conrath K, Van Opstal O, et al. 从转化的酵母细胞开发乙型肝炎疫苗。研究生医学 H 1987;63(增刊2):73-81。
研究人员在接触酵母衍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之前和之后对受试者进行了抗酵母抗体测试。所有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前的抗酵母 IgG 抗体检测呈阳性,1-2% 的受试者在免疫前抗酵母 IgE 抗体水平较低。免疫后IgG抗体滴度波动,与任何不良反应无关。酵母衍生疫苗是安全的,即使在预先存在抗酵母 IgE 抗体的受试者中也是如此。

Zajac BA、West DJ、McAleer WJ、Scolnick EM。重组DNA制备乙型肝炎疫苗的临床研究概述。J 感染 1986;13(增刊A):39-45。
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使用的抗原来源于酿酒酵母(普通面包酵母)培养物,产品中存在微量的酵母蛋白。因此,理论上存在一种担忧,即使用酵母制备的疫苗可能会诱发对酵母蛋白的过敏反应。研究人员对133人接种重组疫苗前后的血清进行了抗酵母抗体检测。100%的人在疫苗接种前和疫苗接种后的样本中都具有抗酵母IgG,可能是通过吃面包暴露的。收到后水平波动。在酵母抗体滴度升高的人群中,不良反应并不常见。

特约作者

Paul Offit,医学博士 费城儿童医院疫苗教育中心

主任

Stanley A Plotkin,医学博士
,儿科名誉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

Dorit Reiss,加州大学黑斯廷斯法学院法学博士
教授

Heather Bodenstab,费城药学
博士儿童医院

 

由 Paul A. Offit, MD 于 2021 年 1 月 5 日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