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安全数据表:传染性物质 – 肠道沙门氏菌属

This entry is part 7 of 7 in the series 病原体安全数据表

Pathogen Safety Data Sheets: Infectious Substances – Salmonella enterica spp.

病原体安全数据表 – 传染性物质

第一部分 – 传染性病原体

名称肠沙门氏菌属(原名霍乱沙门氏菌)

同义词或交叉引用肠道沙门氏菌属 – 沙门氏菌病。

伤寒血清型 – 伤寒、肠热、腹斑疹伤寒、肠沙门氏菌血清型伤寒。

血清型霍乱 – 败血症沙门氏菌、猪霍乱、伤寒、肠沙蒙氏菌血清型霍乱、沙门氏菌病。

血清型副伤寒 – 肠热、副伤寒、A、B 和 C 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肠沙门氏菌血清型副伤寒 A、B 和 C。

特性:肠沙门氏菌是两种沙门氏菌属(肠沙门氏菌和邦戈里沙门氏菌)之一,也是肠杆菌科的成员 (1, 2)。肠沙门氏菌属分为6个亚种(肠属(I)、salamae(II)、亚利桑那属(IIIa)、diarizonae(IIIb)、houtenae(IV)和籼稻(VI))。肠亚种 (I) 的通常栖息地是温血动物 (1-3)。亚种 II、IIIa、IIIb、IV 和 VI 的通常栖息地是冷血动物和环境 (2)。所有种类的沙门氏菌都可以感染人类。肠道沙门氏菌亚种 肠道有 2610 种不同的血清型;最著名的是血清型伤寒、副伤寒、肠炎、鼠伤寒和霍乱 (1)。血清型的特征是三种表面抗原:鞭毛“H”抗原、低聚糖“O”抗原和多糖“Vi”抗原(存在于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型中)(4)。肠道沙门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运动且非孢子杆,大小为 0.7-1.5 x 2.0-5.0 μm (4-6)。

第二节 – 危险识别

致病性/毒性肠沙门氏菌可引起四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胃肠炎、菌血症、肠热和无症状携带者状态(7).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20-30岁成人、70岁以上患者(7).

肠胃炎:肠胃炎或“食物中毒”通常以突然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头痛发冷和高达 39 ºC 的发烧为特征 (6-9)。症状可轻微至重度,可持续 5-7 天 (7, 8)。鼠伤寒血清型是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估计每年有 13 亿例病例和 300 万人死亡(仅在美国就有 140 万例病例和 600 人死亡)死于非伤寒沙门氏菌 (2, 9, 10)。在资源丰富、侵袭性并发症水平低的国家,非伤寒沙门氏菌导致的死亡率低于1%(10);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可能高达 24% (10)。

菌血症:3-10% 的肠沙门氏菌感染者会出现菌血症,某些血清型(特别是霍乱血清型)的死亡率更高 (4, 11)。免疫抑制的个体和患有合并症的患者(例如 HIV-AIDS、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粗糙、慢性肉芽肿性疾病、镰状细胞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胶原血管疾病)因沙门氏菌感染而发生菌血症的风险更高 (4, 7)。菌血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心内膜炎,尤其是 50 岁以上或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主动脉感染,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有潜在结构异常的患者的肝脏、脾脏和胆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长骨和椎骨骨髓炎;尿路感染;肺炎;肺脓肿;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胸;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很少);和死亡(4,7)。

肠热:也称为伤寒,这种感染是由血清型伤寒和副伤寒引起的 (7, 12)。肠热的特征是发热(发病后 72 小时内升高)和头痛、心动过短、腹部和胸部出现淡淡的玫瑰色皮疹、厌食、腹痛、肌痛、不适、腹泻(多见于儿童)或便秘(多见于成人)、肝脾肿大、节段性肠梗阻、脑膜炎和神经精神表现 (4, 7)。不太常见的症状是喉咙痛、咳嗽和血性腹泻 (4)。并发症包括心肌炎、脑病、血管内凝血、胆道和肠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骨骼、关节、肝脏和脑膜的转移性病变 (7, 8)。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在约 3% 的患者中)是由于结肠近端壁回肠末端穿孔引起的出血 (4, 7)。如果不及时治疗,发烧可持续数周;然而,通过适当的抗菌治疗,患者通常会在 10-14 天内康复 (7)。该病在儿童中较轻,如果得到治疗,死亡率低于 1%;未经治疗的病例死亡率可能大于 10% (2, 4)。

流行病学:肠道沙门氏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然而,某些疾病在不同地区更为普遍。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在工业化国家更为常见,而肠热多见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病例最多)(4,12)。全球每年约有 13 亿例非伤寒沙门氏菌病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 1700 万例伤寒病例和超过 500,000 人死亡 (4, 10)。夏季和秋季是疾病的高峰期,最常见于儿童(2、7、9)。在发展中国家,沙门氏菌病会导致儿童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为细菌约占病例的 20% (4, 13)。据报道,沙门氏菌病在医院和疗养院等机构流行 (7)。

宿主范围:对于引起非伤寒沙门氏菌病的血清型,主要宿主是家畜和野生动物,如牛、猪、家禽、野生鸟类和宠物(尤其是爬行动物)以及苍蝇(81415).人类通常是最终宿主(8).对于伤寒沙门氏菌,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7).

感染剂量:感染剂量因血清型而异。对于非伤寒沙门氏菌病,感染剂量约为 103杆菌(47).肠热,感染剂量约为105摄入杆菌(467).胃酸缺乏、细胞介导的免疫力下降或老年人患者可能会在较低的感染剂量下感染(47).感染剂量也可能取决于患者胃中的酸度水平(4).

传播途径:人类感染通常发生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受感染的粪便以及接触传染性动物、动物饲料或人类时(247816).风险较高的食物包括肉类、家禽、奶制品和蛋制品( 7-9).在医院里,这些细菌是由儿科病房的人员传播的,要么在他们的手上,要么在消毒不充分的内窥镜上传播(517).苍蝇会感染食物,这也可能有传播给人类的风险(1819).

潜伏期:对于非伤寒沙门氏菌病,潜伏期是可变的,取决于接种量,通常在 5 至 72 小时之间(8).对于伤寒,潜伏期可能在 3 至 60 天之间,但大多数感染发生在污染后 7-14 天(4).伤寒的潜伏期变化很大,取决于接种量、宿主易感性和细菌菌株(24).

传染性:只要人类在粪便中排出细菌,就可以传播疾病(20).某些携带者会清除细菌多年,5% 的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康复患者可以清除细菌 20 周(7).动物可以处于潜伏状态或携带状态,它们会短暂、间歇或持续地排泄生物体(4).

第三节 – 传播

水库:对于非伤寒沙门氏菌病,水主是家畜和野生动物,如牛、猪、家禽、野鸟、苍蝇和宠物(特别是爬行动物),以及其他人类(具有慢性携带者状态)(781418).对于血清型伤寒,患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人类是该疾病的唯一宿主(714).

人畜共患病:是的。当人类接触传染性动物及其粪便时,就会发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28).

载体:苍蝇是一种可能的间接载体,因为它们可能会将细菌传播到食物中(19).

第四节 – 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药敏性:对氯霉素、环丙沙辛、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三甲苄氨酰胺、头孢菌素类和诺氟沙星敏感(48).据报道,对氯霉素有一些耐药性,1989 年,32% 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2417).

对消毒剂的敏感性:革兰氏阴性菌对2-5%苯酚、1%次氯酸钠、4%甲醛、2%戊二醛、70%乙醇、70%丙醇、2%过氧乙酸、3-6%过氧化氢、季铵化合物和碘伏敏感;然而,沙门氏菌属对亚硝酸盐具有抗性 (6, 17)。

物理失活:易受湿热(121 ºC 至少 15 分钟)和干热(170 ºC 至少 1 小时)的影响(17).沙门氏菌也可以用臭氧消毒(17).

宿主外存活:血清型霍乱可在湿猪粪便中存活至少 3 个月,在干猪粪便中存活至少 13 个月(21).都柏林血清型可以在撒在混凝土、橡胶和聚酯上的粪便中存活近六年(17).血清型鼠伤寒在牛粪中可存活 19-60 天,在牛粪中存活 48 天,在土壤中存活 231 天,在水中长达 152 天(2223).苍蝇已被证明可以排泄某些血清型 8 天,臭虫可以排泄杆菌长达 21 天(1524).某些血清型已被证明可以在指尖存活长达 80 分钟,具体取决于接种物的大小(25).已发现沙门氏菌血清型在生菜上可存活长达 63 天,在欧芹上可存活 231 天,在山核桃中可存活 32 周,在冷藏切达干酪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黄油中可存活 9 个月,在冷冻酸奶中可存活长达 63 天,在冷冻碎牛肉和鸡肉上可存活长达 20 周( 26-28).

第五部分 – 急救/医疗

监测:监测症状。通过从粪便或血液中分离和血清分型来确定血清型来确诊(78).

注意:所有诊断方法不一定在所有国家/地区都可用。

急救/治疗:治疗取决于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

胃肠炎: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及控制恶心和呕吐是这些症状的常用治疗方法(7,8)。通常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然而,新生儿、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者可能需要使用环丙氨辛、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 (4, 7, 8)。

菌血症:抗生素治疗用于治疗菌血症(例如 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者(78).

肠热:氯霉素是治疗肠热最常用的抗生素,尽管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也用于治疗该疾病(47).

无症状携带者状态:携带者可以用环丙嗪治疗,以减少传染源的传播(8).

免疫:目前尚无预防非伤寒沙门氏菌病的疫苗 (14)。三种疫苗(2种肠外疫苗和1种口服疫苗)已获准在美国使用,对于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伤寒血清型的患者以及将在流行地区长期停留的旅行者,应考虑使用(4、7、14)。现有疫苗对伤寒有中等保护作用;然而,它们不能预防细菌的副伤寒血清型 (12)。研究表明,口服活疫苗可以保护在流行地区接种的 70% 的儿童 (7)。不建议孕妇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接种疫苗 (29)。

预防:抗生素可用于高危个体(例如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的预防(7).清洁供水、卫生设施和携带者处理是预防肠热病在流行地区传播的最佳预防措施(7).

第六节 实验室危害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截至 1974 年,报告了 258 例实验室获得性伤寒病例和 20 例死亡(6).截至 1976 年,报告了 48 例沙门氏菌病病例(2).1979 年至 2004 年间,报告了 64 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和 2 例死亡,其中大多数与沙门氏菌有关。 伤寒(30).

来源/标本:所有肠道沙门氏菌亚种(血清型伤寒除外)都存在于血液、尿液、粪便、食物和饲料以及环境材料中(14).血清型伤寒存在于血液、尿液、粪便和胆汁中(14).

主要危害:使用肠道沙门氏菌时的主要危害是意外肠外接种和摄入(14).与气溶胶暴露相关的风险尚不清楚(14).

特殊危害:受感染的动物是一种风险(对于除伤寒和副伤寒之外的所有血清型)(14).

第七节 – 暴露控制/个人防护

风险组分类:风险组 2(31).与肠沙门氏菌相关的风险组反映了整个物种,但不一定反映每个亚种的风险组分类。

收容要求:对于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材料、动物或培养物的工作,建议采用 2 级收容实践、安全设备和设施。对于可能产生气溶胶或大量生物体的血清型伤寒活动,建议采用3级遏制做法和程序。这些遏制要求适用于整个物种,可能不适用于物种内的每个亚种。

防护服:实验室外套。当皮肤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材料或动物时,不可避免地戴手套。在存在已知或潜在接触飞溅风险的地方必须使用护目镜(32).

其他注意事项:所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程序都应在生物安全柜 (BSC) 中进行。应严格限制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尖锐物体的使用。应严格限制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尖锐物体的使用。涉及动物的工作或大型活动应考虑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32).

第八节 – 处理和储存

SPILLS:让气溶胶沉淀下来,然后穿着防护服,用吸水纸巾轻轻盖住溢出物,并涂抹适当的消毒剂,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涂抹。在开始清理之前留出足够的接触时间(32).

处置:所有废物在处置前都应通过蒸汽灭菌、焚烧或化学消毒进行净化(32).

储存:传染源应储存在密封且可识别的容器中(32).

第九节 – 监管和其他信息

监管信息: 加拿大病原体的进口、运输和使用受到许多监管机构的监管,包括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加拿大环境部和加拿大交通部。用户有责任确保他们遵守所有相关法案、法规、指南和标准。

更新时间:2010 年 8 月

准备: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病原体监管局。

尽管本病原体安全数据表中包含的信息、意见和建议是从被认为可靠的来源汇编而成的,但我们对准确性、充分性或可靠性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对因使用该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伤害承担任何责任。新发现的危险很常见,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完全是最新的。

版权 ©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2010 年

加拿大

引用:

  1. 苏,LH 和 Chiu,CH (2007)。沙门氏菌:临床重要性和命名法的演变。 长庚医学杂志, 30(3), 210-219.
  2. 默里,PR,巴伦,EJ,乔根森,JH,兰德里,ML 和 Pfaller,MA(编辑)。(2007).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 9 版)。华盛顿:ASM 出版社。
  3. Porwollik, S.、Boyd, EF、Choy, C.、Cheng, P.、Florea, L.、Proctor, E. 和 McClelland, M. (2004)。使用微阵列表征肠道沙门氏菌亚种 I 基因。 细菌学杂志, 186(17), 5883-5898.土井:10.1128/JB.186.17.5883-5898.2004
  4. Bronze, MS 和 Greenfield, RA(编辑)。(2005). 生物防御原理和病原体地平线生物科学。
  5. Garrity, GM、Brenner, DJ、Krieg, NR 和 Staley, JT(编辑)。(2005.). 伯吉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纽约:施普林格。
  6. 柯林斯,CH 和肯尼迪,DA(编辑)。(1983).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第 4 版)。牛津:巴特沃斯-海纳曼。
  7. 瑞安,KJ 和雷,CG(编辑)。(2004.). Sherris 医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导论。(第四版。纽约:麦格劳-希尔。
  8. Krauss, H.、Weber, A.、Appel, M.、Enders, B.、Isenberg, H. D.、Schiefer, HG、Slenczka, W.、von Graevenitz, A. 和 Zahner, H.(编辑)。(2003). 人畜共患病:可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传染病(第 3 版)。华盛顿:ASM 出版社。
  9. 布洛克,TD,马迪根,MT,马丁科,JM 和帕克,J. (2000)。微生物生物学(第 9 版)。美国新泽西州:Prentice-Hall, Inc.
  10. Chimalizeni, Y.、Kawaza, K. 和 Molyneux, E. (2010)。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管理。 实验医学和生物学进展,659,33-46。土井:10.1007/978-1-4419-0981-7_3
  11. 伍兹,DF,Reen,FJ,Gilroy,D.,Buckley,J.,Frye,JG 和博伊德,EF (2008)。用于检测肠道沙门氏菌和高毒力血清型霍乱和副伤寒的快速多重 PCR 和实时 TaqMan PCR 检测。临床微生物学杂志,46(12), 4018-4022。土井:10.1128/JCM.01229-08
  12. 康纳,BA 和施瓦茨,E. (2005)。旅行者的伤寒和副伤寒。柳叶刀传染病,5(10), 623-628。土井:10.1016/S1473-3099(05)70239-5
  13. Koletzko, S. 和 Osterrieder, S. (2009)。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德意志国际,106(33), 539-47;测验 548。doi:10.3238/arztebl.2009.0539
  14. 里士满,JY 和麦金尼,RW(编辑)。(1999).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 4 版)。华盛顿:CDC-NIH。
  15. 格林伯格,B.,科瓦尔斯基,JA 和克劳登,MJ (1970)。影响苍蝇传播沙门氏菌的因素:对定植和细菌干扰的天然抵抗力。 感染与免疫,2(6), 800-809。
  16. 戴维斯,PR,斯科特·赫德,H.,芬克,JA,费多尔卡-克雷,PJ 和琼斯,FT (2004)。受污染饲料在猪肉生产中肠道沙门氏菌流行病学和控制中的作用。 食源性病原体和疾病,1(4), 202-215。土井:10.1089/fpd.2004.1.202
  17. 布洛克,SS(编辑)。(2001). 消毒、灭菌和保存(第 5 版)。菲律宾: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8. 格林伯格,B.(1964)。家蝇将鼠伤寒沙门氏菌传播给人类的实验。美国卫生杂志,80, 149-156。
  19. 奥斯特罗伦克,M. 和韦尔奇,H. (1942)。在食品生产机构中,家蝇是食物中毒生物的载体。 美国公共卫生与国家健康杂志,32(5), 487-494。
  20. 爱默生,H.(1939)。传染病控制的国家程序。 美国公共卫生与国家健康杂志,29(7), 701-708。
  21. 格雷,JT 和费多尔卡-克雷,PJ (2001)。猪粪便中霍乱沙门氏菌的存活率和传染性。 食品保护杂志,64(7), 945-949。
  22. 关,TY 和霍利,RA (2003)。猪粪环境中的病原体生存和人类肠道疾病的传播——综述。 环境质量杂志,32(2), 383-392。
  23. 伊斯兰,M.,摩根,J.,道尔,MP,帕塔克,SC,米尔纳,P.和江,X.(2004)。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生菜和欧芹以及用受污染的粪便堆肥或灌溉水处理过的田地中种植它们的土壤中的持久性。 食源性病原体和疾病,1(1), 27-35。土井:10.1089/153531404772914437
  24. 布洛,JA,图雷尔,MJ,西尔弗曼,AL 和沃克,ED(2001)。常见臭虫(半翅目:Cimicidae)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胸骨脱落和经经基际传播。 医学昆虫学杂志,38(5), 694-700。
  25. 佩瑟,JV 和吉尔伯特,RJ (1971)。沙门氏菌在指尖的存活以及生物体转移到食物中的过程。 卫生杂志,69(4), 673-681。
  26. 巴雷尔,RA (1988)。冷冻肉类和胰蛋白胨大豆酵母提取物肉汤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 U285 型的存活和恢复。 国际食品微生物学杂志,6(4), 309-316。
  27. Beuchat, LR 和 Heaton, EK (1975)。山核桃上的沙门氏菌存活率受加工和储存条件的影响。 应用微生物学,29(6), 795-801。
  28. el-Gazzar, FE 和 Marth, EH (1992)。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和乳制品:综述。 乳制品科学杂志,75(9), 2327-2343。
  29. 康伦,CP (1993)。免疫功能低下的旅行者。 英国医学公报,49(2), 412-422。
  30. 弗莱明 D 和亨特 D(编辑)。(2006). 生物安全原则和实践(第 4 版)。华盛顿:ASM 出版社。
  31. 《人类病原体和毒素法》南卡罗来纳州 2009 年,第 24 条。加拿大政府,第四十届议会第二届会议,57-58 伊丽莎白二世,2009 年,(2009 年)。
  32.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2004). 在 Best M.、Graham ML、Leitner R.、Ouellette M. 和 Ugwu K.(编辑),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 3 版)。加拿大:加拿大公共卫生局。

页面详情

修改日期:

Hit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