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要性 梅毒是由革兰氏阴性螺旋体细菌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2022年,全球估计有800万18至49岁的成年人感染梅毒。2019年至2023年,美国的梅毒病例总体增加了61%,其中女性确诊病例增加了112%,先天性梅毒病例增加了106%。

观察结果 梅毒通过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时与传染性病损接触传播,或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传播。梅毒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与多个伴侣进行无保护措施性行为的人以及男男性行为者(MSM)——2023年,男男性行为者占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梅毒男性患者的三分之一(32.7%)。早期梅毒指感染后一年内的梅毒,包括有症状期(原发性和继发性)和无症状期(早期潜伏)。原发性梅毒的特征是无痛性肛门生殖器病损。继发性梅毒伴有弥漫性皮疹、黏膜皮肤损伤和淋巴结肿大。感染一年后确诊的梅毒称为晚期梅毒,包括无症状期(晚期潜伏)和有症状期(三期)。神经梅毒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可能导致脑膜炎、葡萄膜炎、听力丧失或中风。在怀孕期间,宫内接触梅毒的胎儿中,多达40%会胎死腹中或在婴儿期死于感染。梅毒的诊断依靠血清学反应性,以及与活动性或潜伏性梅毒感染相符的临床病史和表现。梅毒的推荐治疗方案是注射苄星青霉素G,肌内注射剂量为240万单位:早期梅毒单次注射,晚期潜伏梅毒每周注射一次,共注射3次。识别和预防梅毒感染的策略包括:(1)对15至44岁性活跃人群至少进行一次筛查,对风险较高者至少每年筛查一次;(2)对孕妇进行三次筛查(首次产前检查时、妊娠晚期和分娩时);(3)提供安全套使用咨询;(4)为过去一年有性传播感染史的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女性提供多西环素暴露后预防(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200毫克多西环素作为暴露后预防)。

结论与相关性 在过去十年中,包括先天性梅毒在内的梅毒感染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梅毒的一线治疗药物是苄星青霉素G。建议对所有孕妇以及所有15至44岁性活跃人群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并对有梅毒感染风险的人群使用多西环素进行暴露后预防,这些都是减少梅毒传播的推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