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lueprint for access at the heart of outbreak R&D

分享
2014 年,自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疫情席卷西非。尽管疫苗研发已历时十余年,但疫情在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前已蔓延一年多,造成数千人丧生。五年后,2019 年末,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引发了持续数年的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COVID-19)。这一次,疫苗的研发速度创下纪录——第一种疫苗仅用了 326 天就获得批准。然而,在疫情高峰期,能否获得新冠疫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住地。如今,痘病毒疫情仍在持续。针对这种病原体的安全有效疫苗已经问世,但尚未获准用于所有易感人群,导致部分人群无法接种。
无数次,救命疫苗遏制了最致命的疫情。但正如这些例子所表明的,推动疫苗研发的创新往往无法确保最需要这些疫苗的人能够获得它们。
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非千篇一律。以埃博拉为例,缺乏商业激励导致一种前景可观的候选疫苗研发进展缓慢。以新冠肺炎为例,高收入国家大量囤积疫苗造成疫苗短缺是造成不公平现象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痘病毒疫苗,由于尚未完成对孕妇和婴儿的试验,因此难以惠及高危人群。
调整 CEPI 的公平获取干预措施
从商业可行性到疫苗短缺,病原体的固有特性显然会导致疫苗获取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显现。通过了解病原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识别哪些公平获取疫苗的障碍可能出现,并据此调整我们的干预措施。这对于我们优先关注的病原体(其疾病特性已得到充分了解)以及“百日使命”(CEPI 牵头的一项旨在应对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型疾病 X,在 100 天内开发安全有效疫苗的目标)的公平获取目标而言,同样重要。
这一原则长期以来指导着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实现公平获取疫苗的方针,包括 CEPI 在其研发资助协议中纳入的获取义务。从确保新冠疫情期间 COVAX 疫苗的供应,到资助基孔肯雅疫苗的技术转让,再到纳入价格条款以确保中低收入国家(LMIC)能够负担得起疫苗,CEPI 的获取策略都基于对每种病原体独特公平获取需求的深入了解。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仅靠资金投入不足以实现公平获取。因此,CEPI 采取系统性方法,不仅扮演资助者的角色,更扮演推动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与各领域和地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将早期、端到端的获取规划融入到其项目中。这种方法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 CEPI 的投资效益。
CEPI 的病原体原型框架
现在,我们已将这种方法编纂成“ 病原体原型框架 ”,以便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分享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如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以类似的方式看待每种病原体的独特挑战,我们就可以就一套共同的准入优先事项达成一致,并在未来的疫情爆发紧急情况下更快、更协调地做出反应。
该框架并非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将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优先病原体分为四种原型,其主要依据是病原体在全球的呈现方式。具体而言,该框架考虑了病原体的潜在地理影响范围 ——它是否同时影响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还是仅影响中低收入国家?——以及对可预测性的需求 ——它是否会导致季节性流行和可预测的疫情爆发,还是零星的、不可预见的疫情爆发,抑或介于两者之间?
这两个轴心创造了四种病原体原型,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入侵挑战。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疫苗短缺问题: 某些病原体难以预测且极易变异,可能引发全球大流行,例如新冠病毒或 X 疾病。对于这类病原体,全球疫苗需求的快速增长将迅速超过供应。较富裕的国家可能会优先购买有限的疫苗,而资源较少的国家往往被抛在后面。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适用性: 某些病原体,例如基孔肯雅病毒和痘病毒,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都可能引发规模或频率相对可预测的疫情。针对这些病原体,可能已经存在疫苗,但这些疫苗通常是在高收入国家研发和批准的,缺乏针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适用性的证据、监管途径或接种模式。
- 商业可行性低 :某些病原体出现零星,时间难以预测,主要影响中低收入国家,例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和尼帕病毒。对于这些病原体而言,低收入地区需求低且难以预测,加上高收入国家缺乏激励措施,意味着缺乏加速研发的商业动力。这导致产品成本高昂、供应链脆弱,并过度依赖捐助资金。
- 生态系统准备 :某些病原体会在中低收入国家引发可预测的疫情,例如拉沙热和裂谷热,预计这些病原体的疫苗需求不会逐年出现显著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挑战在于确保在受影响地区建立起可持续的疫苗生产、融资和分发系统。

支持 CEPI 的决策
深入分析其中几个例子,可以凸显这些病原体原型如何帮助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在确定优先推进哪些公平获取干预措施时做出决策。也就是说,CEPI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资助、推动或倡导确保需要疫苗的人能够获得疫苗的解决方案。
以 X 疾病为例。如果爆发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未知病原体,可以按照“百日计划”迅速研发出新疫苗。然而,全球需求旺盛可能导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在疫苗供应方面处于劣势,就像新冠疫情期间那样,这使得该病原体符合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疫苗短缺的典型特征。因此,一项关键的资金优先事项是确保尽早获得疫苗,例如通过资助技术转让,保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能够获得一定份额的疫苗。此外,确保获得相关技术或平台本身对于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使用也至关重要。促进公平获取疫苗的努力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能够完成“百日计划”的能力,并确保能够快速扩大生产规模。
我们再来看看尼帕病毒。这种致命病毒主要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出现,感染者死亡率高达75%,目前尚无获批的医疗应对措施。尽管其致死率极高,但由于疫情规模小且零星爆发,这种病原体仍属于商业可行性较低的类型。这意味着世界不太可能同时需要数百万剂疫苗,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在疫情爆发期间也不太可能争夺稀缺的疫苗。然而,所需的疫苗数量使其对疫苗研发者而言在商业上吸引力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需求降低,技术转让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而当务之急是确保疫苗的研发成功,因为没有疫苗,就无法获得疫苗。对于此类病原体,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资金支持能够激励临床研发,帮助克服商业可行性的障碍。此外,CEPI 还与商业伙伴、政府和资助方合作,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确保疫苗供应不间断,即使所需数量较少。
总而言之,这些病原体原型表明,疫苗研发并不能保证疫苗的公平获取。它必须从一开始就融入其中,并经过精心设计,逐个病原体、逐个产品、逐个决策地加以落实。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病原体原型有助于提供实现这一目标的参数,指导投资和干预措施,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最需要疫苗的人们,无论身处世界何处,都能快速、公平地获得疫苗。
在这里探索病原体原型框架 。
—
我们欢迎您就此方案提出反馈和建议。请联系 abd@cepi.net 。
Hits: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