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1 处方信息要点
- 2 完整处方信息
- 2.1 1 适应证与用途
- 2.2 2 剂量与给药方式
- 2.3 3 剂型与规格
- 2.4 4 禁忌证
- 2.5 5 警告与注意事项
- 2.6 6 不良反应
- 2.6.1 6.1 临床试验经验
- 2.6.1.1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 2.6.1.1.1 未接种过疫苗的 16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两剂原始单价疫苗系列
- 2.6.1.1.2 局部和全身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 2.6.1.1.3 非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 2.6.1.1.4 严重不良反应
- 2.6.1.1.5 未接种过疫苗的 12 至 15 岁青少年接种两剂原始单价疫苗系列
- 2.6.1.1.6 局部和全身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 2.6.1.1.7 非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 2.6.1.1.8 严重不良反应
- 2.6.1.1.9 12 岁及以上有疫苗接种史人群接种单剂原始单价疫苗 ——16 岁及以上人群
- 2.6.1.1.10 18 至 55 岁人群
- 2.6.1.1.11 12 至 17 岁人群
- 2.6.1.1.12 12 至 15 岁人群
- 2.6.1.1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 2.6.1 6.1 临床试验经验
- 3 12 岁及以上已接种过疫苗者单次接种(二价原始株和 BA.4/BA.5 株)新冠疫苗(Comirnaty,mRNA 新冠疫苗,含 Tris 30 微克)的相关研究数据
- 3.1 局部和全身性主动报告的不良反应
- 3.2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 3.3 18-64 岁成人同时接种原始株单价新冠疫苗(Comirnaty)与流感疫苗的相关研究
- 3.4 5-11 岁儿童相关研究
- 3.5 6.2 上市后监测数据
- 3.6 确诊为 mRNA 新冠疫苗相关心肌炎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 3.7 8 特殊人群用药
- 3.8 11 疫苗说明
- 3.9 12 临床药理学
- 3.10 13 非临床毒理学
- 3.11 14 临床研究
- 3.11.1 14.1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 3.11.1.1 未接种过疫苗的 16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
- 3.11.1.1.1 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 3.11.1.1.2 表 13:疫苗有效性 ——16 岁及以上无既往感染证据受试者以及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有无既往感染证据的受试者,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的情况 —— 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的有效性(7 天)可评估人群
- 3.11.1.1.3 疫苗有效性的亚组分析
- 3.11.1.1.4 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 3.11.1.1.5 表 14:疫苗有效性 ——16 岁及以上有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既往感染的受试者,根据方案†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定义,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情况 —— 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的有效性(7 天)可评估人群
- 3.11.1.2 未接种过疫苗的 12-15 岁青少年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原性
- 3.11.1.1 未接种过疫苗的 16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
- 3.11.1 14.1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 4 表 16:50% 中和滴度几何平均比总结 ——12-15 岁青少年与 16-25 岁受试者的比较(免疫原性亚组)——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第二剂疫苗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5 18-55 岁已接种过疫苗成人单次接种(原始株单价)疫苗的免疫原性
- 6 12 岁及以上已接种过疫苗人群单次接种(二价原始株和 BA.4/BA.5 株)疫苗的免疫原性
- 7 表 17:几何平均滴度比 ——5 号研究复必泰(COMIRNATY)—— 有或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8 表 18: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5 号研究中的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与 4 号研究亚组中的复必泰(COMIRNATY)—— 有或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9 表 19:几何平均滴度 ——5 号研究亚组中的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组 —— 第二剂加强针接种前及接种后 1 个月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10 18 岁及以上血清阳性、未接种过疫苗成人单次接种(二价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疫苗的免疫原性
- 11 表 20:人口统计学特征 ——7 号研究和 2 号研究亚组受试者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12 表 21:几何平均比 ——7 号研究中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与 2 号研究亚组中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比较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13 表 22: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7 号研究中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与 2 号研究亚组中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比较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14 18-64 岁成人同时接种复必泰(原始株单价)与流感疫苗的相关研究
- 15 14.2 5-11 岁儿童
- 16 表 23:总体疫苗有效性及亚组分析 *——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COVID-19)的情况 ——3 号研究中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有效性可评估人群
- 17 表 24: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 1 个月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几何平均滴度(GMT,50% 中和滴度(NT50))—— 免疫桥接亚组 ——5-11 岁受试者(3 号研究)和 16-25 岁受试者(2 号研究)——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18 表 25: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 1 个月的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 免疫桥接亚组 ——5-11 岁受试者(3 号研究)和 16-25 岁受试者(2 号研究)——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感染证据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19 表 26:几何平均比 ——6 号研究与 13 号研究 —— 受试者接种研究疫苗后 1 个月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20 表 27:6 号研究与 13 号研究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 受试者接种研究疫苗后 1 个月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21 15 参考文献
- 22 16 药品供应 / 储存与操作
- 23 17 患者咨询信息
COMIRNATY®(COVID-19 Vaccine, mRNA) injectable suspension, for intramuscular use 2025-2026 Formula
处方信息要点
近期重大变更
一、适应证与用途
二、剂量与给药方式
三、剂型与规格
四、禁忌证
五、警告与注意事项
六、不良反应
完整处方信息:目录 *
完整处方信息
1 适应证与用途
2 剂量与给药方式
2.1 给药准备
适用于 65 岁及以上人群以及 12 岁至 64 岁且至少患有一种基础疾病、导致其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出现重症结局人群的复必泰单剂预充注射器:
适用于 5 岁至 11 岁且至少患有一种基础疾病、导致其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出现重症结局人群的复必泰单剂药瓶:
2.2 给药信息
2.3 接种程序
3 剂型与规格
4 禁忌证
5 警告与注意事项
5.1 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理
5.2 心肌炎和心包炎
5.3 晕厥
5.4 免疫功能改变
5.5 有效性局限性
6 不良反应
6.1 临床试验经验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未接种过疫苗的 16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两剂原始单价疫苗系列
局部和全身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非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未接种过疫苗的 12 至 15 岁青少年接种两剂原始单价疫苗系列
局部和全身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非主动报告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12 岁及以上有疫苗接种史人群接种单剂原始单价疫苗 ——16 岁及以上人群
18 至 55 岁人群
12 至 17 岁人群
12 至 15 岁人群
12 岁及以上已接种过疫苗者单次接种(二价原始株和 BA.4/BA.5 株)新冠疫苗(Comirnaty,mRNA 新冠疫苗,含 Tris 30 微克)的相关研究数据
局部和全身性主动报告的不良反应
表 9:5 号研究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后 7 天内,主动监测局部反应的受试者人数及百分比(按最严重程度划分)—— 安全人群
表 10:5 号研究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后 7 天内,主动监测全身性反应的受试者人数及百分比(按最严重程度划分)—— 安全人群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18-64 岁成人同时接种原始株单价新冠疫苗(Comirnaty)与流感疫苗的相关研究
5-11 岁儿童相关研究
未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相关研究
主动监测的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表 11:3 号研究 ——5-11 岁儿童接种每剂疫苗后 7 天内,主动监测局部反应的受试者人数及百分比(按最严重程度划分)—— 安全人群 *
表 12:3 号研究 ——5-11 岁儿童接种每剂疫苗后 7 天内,主动监测全身性反应的受试者人数及百分比(按最严重程度划分)—— 安全人群 *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
已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单次接种原始株单价疫苗的相关研究
主动监测的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
已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单次接种二价原始株和 BA.4/BA.5 株疫苗的相关研究
主动监测的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
未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单次接种单价 XBB.1.5 株疫苗的相关研究
主动监测的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
非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
6.2 上市后监测数据
确诊为 mRNA 新冠疫苗相关心肌炎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8 特殊人群用药
8.1 妊娠期用药
风险概述
临床注意事项
数据
动物数据
8.2 哺乳期用药
风险概述
8.4 儿童用药
8.5 老年用药
8.6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用药
11 疫苗说明
适用于 65 岁及以上人群以及 12-64 岁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使患重症新冠肺炎风险升高)人群的单剂量预充注射器:
适用于 5-11 岁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使患重症新冠肺炎风险升高)人群的单剂量小瓶:
12 临床药理学
12.1 作用机制
13 非临床毒理学
13.1 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育力损害
14 临床研究
14.1 12 岁及以上成人和青少年
未接种过疫苗的 16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
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表 13:疫苗有效性 ——16 岁及以上无既往感染证据受试者以及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有无既往感染证据的受试者,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的情况 —— 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的有效性(7 天)可评估人群
疫苗有效性的亚组分析
预防重症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表 14:疫苗有效性 ——16 岁及以上有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既往感染的受试者,根据方案†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定义,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重症新冠肺炎的情况 —— 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的有效性(7 天)可评估人群
未接种过疫苗的 12-15 岁青少年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原性
表 15:疫苗有效性 ——12-15 岁青少年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的情况: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有无感染证据的情况 —— 设盲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的有效性(7 天)可评估人群
免疫原性分析
表 16:50% 中和滴度几何平均比总结 ——12-15 岁青少年与 16-25 岁受试者的比较(免疫原性亚组)——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第二剂疫苗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检测方法 | 时间点 b | 复必泰 *(COMIRNATY) | 复必泰 *(COMIRNATY) | 12-15 岁 / 16-25 岁 | 12-15 岁 / 16-25 岁 |
| 12-15 岁受试者数量 a=190 | 16-25 岁受试者数量 a=170 | ||||
| 几何平均滴度 c(GMTc)(95% 置信区间 c) | 几何平均滴度 c(GMTc)(95% 置信区间 c) | 几何平均比 d(GMRd)(95% 置信区间 d) | 是否达到非劣效性目标 e(是 / 否) |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f |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 | 1253.6(1117.7, 1406.1) | 708.1(625.9, 801.1) | 1.77(1.50, 2.09) | 是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GMR(geometric mean ratio)= 几何平均比;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接种最后一剂疫苗后 1 个月内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 1 次访视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 1 次和第 2 次访视时通过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在特定剂量 / 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几何平均比(GMR)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两组滴度对数的均值差(第 1 组 [12-15 岁]-第 2 组 [16-25 岁])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mNeonGreen 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该试验采用源自 USA_WA1/2020 株的荧光报告病毒,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单层上观察病毒中和情况。样本的 50% 中和滴度(NT50)定义为能中和 50% 病毒的血清稀释度的倒数。
18-55 岁已接种过疫苗成人单次接种(原始株单价)疫苗的免疫原性
复必泰(COMIRNATY)加强针的有效性评估,基于对 2 号研究中 18-55 岁受试者(样本量 n=200-212)的分析。这些受试者在加强针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通过比较加强针接种后 1 个月与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 1 个月的 50% 中和抗体滴度(NT50)发现,无论是几何平均比(GMR)[3.26,97.5% 置信区间:2.76, 3.86],还是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4.5%,97.5% 置信区间:1.0, 7.9],均达到非劣效性标准。
受试者的血清应答定义为:与基线(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前)相比,50% 中和滴度(NT50)提升≥4 倍。
12 岁及以上已接种过疫苗人群单次接种(二价原始株和 BA.4/BA.5 株)疫苗的免疫原性
在 5 号研究的一个亚组分析中,105 名 12-17 岁、297 名 18-55 岁以及 286 名 56 岁及以上受试者此前均已完成复必泰(COMIRNATY)的 2 剂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和 1 剂加强针接种,之后他们又接种了 1 剂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加强针(第二剂加强针)。在 12-17 岁、18-55 岁和 56 岁及以上受试者中,基线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检测呈阳性的比例分别为 75.2%、71.7% 和 61.5%。
在 5 号研究中,对 56 岁及以上接种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的受试者,就其针对奥密克戎 BA.4/BA.5 变异株和参考株的 50% 中和滴度(NT50)进行分析,并与 4 号研究中亚组接种复必泰(COMIRNATY)第二剂加强针的受试者数据对比。结果显示:针对奥密克戎 BA.4/BA.5 变异株的应答,基于几何平均比(GMR)可判定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优于复必泰(COMIRNATY),基于血清应答率差异可判定其达到非劣效性;针对参考株的免疫应答,基于几何平均比(GMR)可判定其达到非劣效性(见表 17 和表 18)。
在 5 号研究中,对 18-55 岁与 56 岁及以上接种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的受试者,就其针对奥密克戎 BA.4/BA.5 变异株的 50% 中和滴度(NT5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基于几何平均比(GMR)还是血清应答率差异,18-55 岁受试者针对奥密克戎 BA.4/BA.5 变异株的应答均不劣于 56 岁及以上受试者(见表 17 和表 18)。
该研究还评估了接种第二剂加强针的受试者在接种前及接种后 1 个月,针对奥密克戎 BA.4/BA.5 变异株和原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株的 50% 中和滴度(NT50)水平(见表 19)。
表 17:几何平均滴度比 ——5 号研究复必泰(COMIRNATY)—— 有或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采样时间点 a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复必泰†(4 号研究亚组) | 复必泰†(4 号研究亚组) | 年龄组比较 | 疫苗组比较 |
| 18-55 岁 | 18-55 岁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18-55 岁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复必泰† | ||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几何平均比 d(95% 置信区间 d) | 几何平均比 d(95% 置信区间 d) | ||
| 奥密克戎 BA.4/BA.5——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e | 1 个月 | 297 | 4455.9(3851.7, 5154.8) | 284 | 4158.1(3554.8, 4863.8) | 282 | 938.9(802.3, 1098.8) | 0.98(0.83, 1.16)f | 2.91(2.45, 3.44)g |
| 参考株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e | 1 个月 | — | — | 286 | 16250.1(14499.2, 18212.4) | 289 | 10415.5(9366.7, 11581.8) | — | 1.38(1.22, 1.56)h |
缩写: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 BA.4 和 BA.5(奥密克戎 BA.4/BA.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几何平均比(GMR)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最小二乘均值差及相应置信区间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其中最小二乘均值差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对数转换后的中和滴度,模型中纳入基线中和滴度(对数尺度)以及疫苗组或年龄组作为变量。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包括原始株(USA-WA1/2020,2020 年 1 月分离)和奥密克戎 B.1.1.529 亚型 BA.4/BA.5。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1,则判定达到优效性。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且几何平均比(GMR)点估计值≥0.8,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表 18: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5 号研究中的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与 4 号研究亚组中的复必泰(COMIRNATY)—— 有或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5 号研究) | 复必泰†(4 号研究亚组) | 复必泰†(4 号研究亚组) | 年龄组比较 | 疫苗组比较 | ||
| 18-55 岁 | 18-55 岁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18-55 岁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复必泰† |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采样时间点 a | 受试者数量 b | 血清应答人数 c(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d) | 受试者数量 b | 血清应答人数 c(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d) | 受试者数量 b | 血清应答人数 c(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d) | 应答率差异 e(95% 置信区间 f) | 应答率差异 e(95% 置信区间 f) |
| 奥密克戎 BA.4/BA.5——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g | 1 个月 | 294 | 180(61.2)(55.4, 66.8) | 282 | 188(66.7)(60.8, 72.1) | 273 | 127(46.5)(40.5, 52.6) | -3.03(-9.68, 3.63)h | 26.77(19.59, 33.95)i |
缩写: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血清应答定义为与基线相比,滴度提升≥4 倍。若基线检测结果低于定量下限(LLOQ),则接种后检测结果≥4×LLOQ 即判定为血清应答。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 BA.4 和 BA.5(奥密克戎 BA.4/BA.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N = 在接种前时间点和特定采样时间点,均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此数值为百分比计算的分母。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判定为血清应答的受试者人数。
- 基于 Clopper-Pearson 法计算的精确双侧置信区间。
- 比例差异,以百分比表示。
- 基于 Miettinen-Nurminen 法分层计算的双侧置信区间,分层依据为基线中和滴度类别(< 中位数、≥中位数),其中基线中和滴度的中位数基于两个对比组的合并数据计算得出。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为奥密克戎 B.1.1.529 亚型 BA.4/BA.5。
- 若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10%,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 若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5%,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表 19:几何平均滴度 ——5 号研究亚组中的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组 —— 第二剂加强针接种前及接种后 1 个月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采样时间点 a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 * |
| 12-17 岁 | 12-17 岁 | 18-55 岁 | 18-55 岁 | 56 岁及以上 | 56 岁及以上 | ||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受试者数量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
| 奥密克戎 BA.4/BA.5——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d | 接种前 | 104 | 1105.8(835.1, 1464.3) | 294 | 569.6(471.4, 688.2) | 284 | 458.2(365.2, 574.8) |
| 接种后 1 个月 | 105 | 8212.8(6807.3, 9908.7) | 297 | 4455.9(3851.7, 5154.8) | 284 | 4158.1(3554.8, 4863.8) | |
| 参考株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d | 接种前 | 105 | 6863.3(5587.8, 8430.1) | 296 | 4017.3(3430.7, 4704.1) | 284 | 3690.6(3082.2, 4419.0) |
| 接种后 1 个月 | 105 | 23641.3(20473.1, 27299.8) | 296 | 16323.3(14686.5, 18142.6) | 286 | 16250.1(14499.2, 18212.4) |
缩写: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 BA.4 和 BA.5(奥密克戎 BA.4/BA.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包括原始株(USA-WA1/2020,2020 年 1 月分离)和奥密克戎 B.1.1.529 亚型 BA.4/BA.5。
18 岁及以上血清阳性、未接种过疫苗成人单次接种(二价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疫苗的免疫原性
在 7 号研究(NCT05004181)入组的 18-85 岁受试者亚组中开展事后分析,评估了一种辉瑞 – 生物新技术公司二价新冠疫苗(未获美国批准或授权,以下简称 “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的免疫原性。该疫苗含等量修饰核糖核酸(modRNA),总剂量为 30 微克,分别编码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分析对象为未接种过新冠疫苗但有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n=262),并与 2 号研究中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n=275)进行对比。在 7 号研究的受试者中,253 人来自南非的研究中心,9 人来自美国的研究中心。
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的免疫原性与复必泰(COMIRNATY)具有相关性,因为这两种疫苗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仅在编码的刺突蛋白上存在差异。
表 20:人口统计学特征 ——7 号研究和 2 号研究亚组受试者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7 号研究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有既往感染证据(受试者数量 a=262)受试者人数 b(百分比) | 2 号研究接种 2 剂复必泰 *无感染证据(受试者数量 a=275)受试者人数 b(百分比) | |
| 性别 | 性别 | 性别 |
| 男性 | 109(41.6) | 113(41.1) |
| 女性 | 153(58.4) | 162(58.9) |
| 接种年龄(岁) | 接种年龄(岁) | 接种年龄(岁) |
| 均值(标准差) | 42.9(16.21) | 42.7(16.08) |
| 中位数 | 41.0 | 40.0 |
| 最小值,最大值 | (18, 84) | (18, 84) |
| 种族 | 种族 | 种族 |
| 白人 | 4(1.5) | 230(83.6) |
| 黑人或非裔美国人 | 169(64.5) | 25(9.1) |
| 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 | 0 | 2(0.7) |
| 亚裔 | 0 | 7(2.5) |
| 其他 c | 89(34.0) | 11(4.0) |
| 民族 | 民族 | 民族 |
|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 5(1.9) | 83(30.2) |
| 非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 255(97.3) | 192(69.8) |
| 未报告 | 2(0.8) | 0 |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特定组中的受试者人数,此数值为百分比计算的分母。
- n = 具有特定特征的受试者人数。
- 包括多种族和未报告种族的情况。
本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未接种过新冠疫苗但有既往感染证据的受试者,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后,针对参考株产生的 50% 中和滴度(NT50)水平和血清应答率,与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相比是否具有非劣效性。
针对参考株的免疫应答,基于 50% 中和滴度(NT50)水平的非劣效性已满足,因为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0.67(见表 21);而基于血清应答率的非劣效性未满足,因为参考株血清应答率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为 – 10.04%,低于 – 10% 的非劣效性界值(见表 22)。
表 21:几何平均比 ——7 号研究中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与 2 号研究亚组中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比较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7 号研究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有既往感染证据 a接种后 3 周 b | 7 号研究单次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有既往感染证据 a接种后 3 周 b | 2 号研究接种 2 剂复必泰 *无感染证据 c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b | 2 号研究接种 2 剂复必泰 *无感染证据 c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b | 有既往感染证据的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接种者 b / 无感染证据的复必泰(COMIRNATY)接种者 c |
| 受试者数量 d | 几何平均滴度 e(95% 置信区间 e) | 受试者数量 d | 几何平均滴度 e(95% 置信区间 e) | 几何平均比 f(95% 置信区间 f) | |
| 参考株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g | 262 | 17404.2(15485.1, 19561.1) | 275 | 1328.1(1183.1, 1491.0) | 13.12(11.14, 15.45)h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GMR(geometric mean ratio)= 几何平均比;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此类受试者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基线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检测呈阳性;接种前核酸扩增试验(NAAT)检测呈阳性;接种前有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或不良事件记录。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一剂疫苗接种时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访视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接种时,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无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几何平均比(GMR)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最小二乘均值差及相应置信区间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其中最小二乘均值差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对数转换后的中和滴度,模型中纳入年龄、性别和组别作为变量。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为原始株(USA-WA1/2020,2020 年 1 月分离)。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表 22: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7 号研究中未接种过疫苗且有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接种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与 2 号研究亚组中未感染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接种 2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比较 —— 参考株中和试验 —— 免疫原性分析集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7 号研究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有既往感染证据 a接种后 3 周 b | 7 号研究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有既往感染证据 a接种后 3 周 b | 2 号研究复必泰 *无既往感染证据 c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b | 2 号研究复必泰 *无既往感染证据 c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b | 有既往感染证据的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接种者 a 减去无既往感染证据的复必泰(COMIRNATY)接种者 c | 有既往感染证据的二价疫苗(阿尔法株和德尔塔株)接种者 a 减去无既往感染证据的复必泰(COMIRNATY)接种者 c |
| 受试者数量 d | 血清应答人数 e(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f) | 受试者数量 d | 血清应答人数 e(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f) | 应答率差异百分比 g | 95% 置信区间 h | |
| 参考株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i | 260 | 223(85.8)(80.9, 89.8) | 275 | 249(90.5)(86.5, 93.7) | -4.55 | (-10.04, 0.83)j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此类受试者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基线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检测呈阳性;接种前核酸扩增试验(NAAT)检测呈阳性;接种前有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或不良事件记录。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一剂疫苗接种时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访视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接种时,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无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
- N = 在接种前时间点和特定采样时间点,均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此数值为百分比计算的分母。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判定为血清应答的受试者人数。
- 基于 Clopper-Pearson 法计算的精确双侧置信区间。
- 采用最小风险权重,并按性别和年龄组(18-55 岁、56-85 岁)分层估算的校正比例差异,以百分比表示。
- 基于 Newcombe 法,按性别和年龄组(18-55 岁、56-85 岁)分层并采用最小风险权重计算的比例差异双侧置信区间。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为原始株(USA-WA1/2020,2020 年 1 月分离)。
- 若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10%,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18-64 岁成人同时接种复必泰(原始株单价)与流感疫苗的相关研究
在 8 号 3 期多中心、随机、观察者设盲研究中,1134 名此前至少 3 个月已接种 3 剂复必泰(COMIRNATY)的 18-64 岁受试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第 1 组(n=568)同时接种复必泰(COMIRNATY)和流感疫苗(四价流感疫苗 Afluria),1 个月后接种生理盐水安慰剂;第 2 组(n=566)先接种流感疫苗和生理盐水安慰剂,1 个月后接种复必泰(COMIRNATY)。
分别在两组受试者接种疫苗后 1 个月,评估其针对复必泰(COMIRNATY)的全长刺突(S)蛋白结合型免疫球蛋白 G(IgG)应答,以及针对流感毒株的特异性血凝抑制(HAI)滴度。
同时接种与分开接种的比较满足非劣效性标准(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0.67)。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全长刺突(S)蛋白结合型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第 1 组与第 2 组的几何平均浓度(GMC)比为 0.83 [95% 置信区间:0.77, 0.89]。针对 4 种毒株特异性流感血凝抑制(HAI)滴度,第 1 组与第 2 组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比分别为:H1N1 A / 维多利亚株:0.95 [95% 置信区间:0.83, 1.09];H3N2 A / 达尔文株:0.96 [95% 置信区间:0.85, 1.09];B / 奥地利株:0.89 [95% 置信区间:0.77, 1.04];B / 普吉岛株:1.00 [95% 置信区间:0.89, 1.13]。
在一个亚组(第 1 组 100 名受试者、第 2 组 100 名受试者)中,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中和几何平均滴度(GMT)进行描述性评估。
结果显示,接种复必泰(COMIRNATY)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50% 中和滴度,NT50)的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线有所提升:第 1 组从 2755.9 升至 6773.9,第 2 组从 2421.2 升至 7886.6。
14.2 5-11 岁儿童
未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接种两剂(原始株单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原性
在 3 号研究中,对 4051 名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无感染证据的 5-11 岁受试者进行了有效性分析。该分析评估了在设盲安慰剂对照随访期内(数据截止日期为 2022 年 5 月 20 日)累积的确诊症状性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
3 号研究的 5-11 岁受试者分别在美国、西班牙、芬兰和波兰入组。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 5-11 岁受试者中,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包括接种复必泰(COMIRNATY)的受试者(n=2703)和接种安慰剂的受试者(n=1348),其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
- 性别:接种疫苗组男性占2%、女性占 48.8%;安慰剂组男性占 51.0%、女性占 49.0%。
- 种族:接种疫苗组白人占3%、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占 5.5%、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占 0.5%、亚裔占 8.9%、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 0.3%、多种族或未报告种族占 8.5%;安慰剂组白人占 77.2%、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占 6.0%、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占 0.3%、亚裔占 8.5%、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 0%、多种族或未报告种族占 7.9%。
- 民族:接种疫苗组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15.1%、非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84.8%、未报告民族占 0.1%;安慰剂组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15.7%、非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84.3%、未报告民族占 0%。
在有效性可评估人群中,接种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25.7% 和 25.9% 的受试者存在 1 种或多种会增加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风险的合并症。合并症定义依据《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69 (32):1081-1088 中预先指定的合并症,和 / 或肥胖(体重指数≥95 百分位)。
在接种疫苗组和安慰剂组中,受试者接种疫苗时的中位年龄均为 8.0 岁,年龄范围均为 5-11 岁。
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 5-11 岁受试者的总体疫苗有效性结果及亚组分析如表 23 所示。所有病例均未达到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或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判定标准。
表 23:总体疫苗有效性及亚组分析 *——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COVID-19)的情况 ——3 号研究中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无感染证据的受试者 —— 有效性可评估人群
|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起首次发生新冠肺炎(COVID-19)的情况 | 复必泰(COMIRNATY)(受试者数量 a=2703)病例数 n1b监测时间 c(受试者数量 n2d) | 安慰剂(受试者数量 a=1348)病例数 n1b监测时间 c(受试者数量 n2d) | 疫苗有效性(%)(95% 置信区间 e) |
| 总体 | 100.591(2640) | 420.292(1309) | 88.2(76.2, 94.7) |
| 有特定合并症的受试者 f | |||
| 是 | 20.150(676) | 130.075(336) | 92.3*(66.0, 99.2) |
| 否 | 80.441(1964) | 290.217(973) | 86.4*(69.5, 94.6) |
缩写:BMI(body mass index)= 体重指数;MMWR(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一剂疫苗接种访视时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接种访视时,通过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前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无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
- 亚组分析并非预先设定的假设,其结果不一定能作为疫苗有效性的有效推断依据。
- N = 特定组中的受试者人数。
- n1 = 符合终点定义的受试者人数。
- 特定组内所有面临该终点风险的受试者中,该终点的总监测时间(以千人为单位 / 年)。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累积的时间段为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7 天至监测期结束。
- n2 = 面临该终点风险的受试者人数。
- 疫苗有效性(VE)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CI)基于 Clopper-Pearson 法,并根据监测时间进行调整。
- 存在 1 种或多种会增加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风险合并症的受试者:合并症定义依据《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0;69 (32):1081-8)中预先指定的合并症,和 / 或肥胖(体重指数≥95 百分位)。
采用微量中和试验,针对参考株(USA_WA1/2020),比较 3 号研究(2/3 期)中随机选取的 5-11 岁受试者亚组与 2 号有效性研究(2/3 期)中 16-25 岁受试者亚组,在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50% 中和滴度(NT50)。
主要免疫桥接分析针对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两组均为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的受试者),比较其几何平均滴度(采用几何平均比(GMR))和血清应答率(定义为与第一剂疫苗接种前相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50% 中和滴度(NT50)提升至少 4 倍)百分比。结果显示,几何平均比(GMR)和血清应答率差异均满足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标准(见表 24 和表 25)。
表 24: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 1 个月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几何平均滴度(GMT,50% 中和滴度(NT50))—— 免疫桥接亚组 ——5-11 岁受试者(3 号研究)和 16-25 岁受试者(2 号研究)——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复必泰 *(COMIRNATY) | 复必泰 *(COMIRNATY) | 几何平均滴度比(95% 置信区间)(5-11 岁 / 16-25 岁)d,e | ||
| 5-11 岁受试者数量 a=264 | 16-25 岁受试者数量 a=253 | |||
| 检测方法 | 时间点 b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几何平均滴度 c(95% 置信区间 c) |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f | 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 1197.6(1106.1, 1296.6) | 1146.5(1045.5, 1257.2) | 1.04(0.93, 1.18)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GMR(geometric mean ratio)= 几何平均比;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一剂疫苗接种前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前,通过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无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在特定剂量 / 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几何平均滴度比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通过对两组滴度对数的均值差(5-11 岁减去 16-25 岁)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
- 若几何平均滴度比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且几何平均比(GMR)点估计值≥0.8,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mNeonGreen 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该试验采用源自 USA_WA1/2020 株的荧光报告病毒,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单层上观察病毒中和情况。样本的 50% 中和滴度(NT50)定义为能中和 50% 病毒的血清稀释度的倒数。
表 25: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 1 个月的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 免疫桥接亚组 ——5-11 岁受试者(3 号研究)和 16-25 岁受试者(2 号研究)—— 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感染证据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复必泰 *(COMIRNATY) | 复必泰 *(COMIRNATY) | 血清应答率差异百分比 e(95% 置信区间 f)(5-11 岁减去 16-25 岁)g | ||
| 5-11 岁受试者数量 a=264 | 16-25 岁受试者数量 a=253 | |||
| 检测方法 | 时间点 b | 血清应答人数 c(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d) | 血清应答人数 c(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d) | |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h | 第二剂接种后 1 个月 | 262(99.2)(97.3, 99.9) | 251(99.2)(97.2, 99.9) | 0.0(-2.0, 2.2)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GMR(geometric mean ratio)= 几何平均比;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AAT(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 核酸扩增试验;N-binding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核衣壳结合;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血清应答定义为与基线(第一剂疫苗接种前)相比,滴度提升≥4 倍。若基线检测结果低于定量下限(LLOQ),则接种后检测结果≥4×LLOQ 即判定为血清应答。
注:本分析纳入的受试者需满足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具体包括:第一剂疫苗接种前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核衣壳(N)结合抗体(血清)检测为阴性;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前,通过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未检测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且在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血液样本采集前的任何非计划访视中,核酸扩增试验(NAAT,鼻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无新冠肺炎(COVID-19)病史。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武汉株(原始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在接种前和第二剂疫苗接种后 1 个月,均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此数值为百分比计算的分母。
- 方案规定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
- n = 在特定剂量 / 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判定为血清应答的受试者人数。
- 基于 Clopper-Pearson 法计算的精确双侧置信区间。
- 比例差异,以百分比表示(5-11 岁减去 16-25 岁)。
- 基于 Miettinen-Nurminen 法计算的比例差异双侧置信区间,以百分比表示。
- 若基于几何平均比(GMR)的免疫桥接标准已满足,且比例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 10.0%,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mNeonGreen 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该试验采用源自 USA_WA1/2020 株的荧光报告病毒,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细胞)单层上观察病毒中和情况。样本的 50% 中和滴度(NT50)定义为能中和 50% 病毒的血清稀释度的倒数。
已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单次接种(原始株单价)疫苗的免疫原性
在 3 号研究中,对 67 名 5-11 岁受试者(在完成复必泰(COMIRNATY)两剂基础免疫系列接种后,接种第一剂复必泰(COMIRNATY)加强针)的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估。这些受试者在加强针接种后 1 个月内无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或病毒学证据。
采用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参考株(USA_WA1/2020)的微量中和试验测定,加强针接种后 1 个月的 50% 中和滴度(NT5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2720.9 [95% 置信区间:2280.1, 3247.0],较接种前的 271.0 [95% 置信区间:229.1, 320.6] 有所提升。
未接种过疫苗的 5-11 岁儿童单次接种(单价 XBB.1.5 株)疫苗的免疫原性
在 6 号研究的一个亚组分析中,评估了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5-11 岁受试者(n=285)单次接种复必泰(COMIRNATY)(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奥密克戎 XBB.1.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的免疫原性,并与 C4591054 研究(13 号研究;NCT 05997290)亚组中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n=302)的免疫原性进行对比。13 号研究的受试者此前至少已接种 3 剂美国批准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之后又单次接种了复必泰(COMIRNATY)(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奥密克戎 XBB.1.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含 30 微克修饰核糖核酸(modRNA)),该研究旨在评估复必泰(COMIRNATY)单次接种给 12 岁及以上已接种过新冠疫苗受试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 6 号研究和 13 号研究中,基线时分别有 98.9% 和 99.3% 的受试者存在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感染证据。
6 号研究在巴西、波多黎各、南非和美国开展。在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中,6 号研究中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5-11 岁受试者(n=285)与 13 号研究中已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n=302)(均单次接种复必泰(COMIRNATY))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
- 性别:6 号研究男性占 46.3%、女性占 53.7%;13 号研究男性占 41.7%、女性占 58.3%。
- 种族:6 号研究白人占 41.1%、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占 53.0%、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占 0.4%、亚裔占 2.1%、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 0%、多种族 / 未报告 / 未知占 3.5%;13 号研究白人占 79.1%、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占 12.9%、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占 0%、亚裔占 5.0%、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 0.3%、多种族 / 未报告 / 未知占 2.6%。
- 民族:6 号研究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53.3%、非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46.7%;13 号研究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19.2%、非西班牙裔 / 拉丁裔占 80.1%。
6 号研究受试者接种疫苗时的中位年龄为 7.0 岁(年龄范围 5-11 岁),13 号研究受试者接种疫苗时的中位年龄为 53.5 岁(年龄范围 12-82 岁)。
主要免疫桥接分析针对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5-11 岁受试者与已接种过新冠疫苗的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比较其几何平均滴度(采用几何平均比(GMR))和血清应答率(定义为与基线相比,滴度提升至少 4 倍)。结果显示,几何平均比(GMR)和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均满足非劣效性标准(见表 26 和表 27)。
表 26:几何平均比 ——6 号研究与 13 号研究 —— 受试者接种研究疫苗后 1 个月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6 号研究未接种过新冠疫苗5-11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6 号研究未接种过新冠疫苗5-11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13 号研究已接种过新冠疫苗≥12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13 号研究已接种过新冠疫苗≥12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6 号研究 / 13 号研究 |
| 受试者数量 a | 几何平均滴度 b(95% 置信区间 b) | 受试者数量 a | 几何平均滴度 b(95% 置信区间 b) | 几何平均比 c(95% 置信区间 c) | |
| 奥密克戎 XBB.1.5——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d | 285 | 5930.5(5283.8, 6656.4) | 302 | 4006.4(3438.3, 4668.4) | 1.81(1.51, 2.16)e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GMR(geometric mean ratio)= 几何平均比;GMT(geometric mean titer)= 几何平均滴度;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LS(least square)= 最小二乘;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奥密克戎 XBB.1.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
- 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滴度对数的均值及相应置信区间(基于学生 t 分布)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对于低于定量下限(LLOQ)的检测结果,均按 0.5×LLOQ 赋值。
- 几何平均比(GMR)及双侧 95% 置信区间(CI)通过对检测指标的最小二乘均值差(6 号研究 5-11 岁受试者减去 13 号研究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及相应置信区间进行指数运算得出,其中最小二乘均值差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模型中纳入基线对数转换后的中和滴度、基线后感染状态和疫苗组作为协变量。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为奥密克戎亚型 XBB.1.5。
- 若几何平均比(GMR)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67,且几何平均比(GMR)点估计值≥0.8,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表 27:6 号研究与 13 号研究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 —— 受试者接种研究疫苗后 1 个月 —— 免疫原性可评估人群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中和试验 | 6 号研究未接种过新冠疫苗5-11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6 号研究未接种过新冠疫苗5-11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13 号研究已接种过新冠疫苗≥12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13 号研究已接种过新冠疫苗≥12 岁复必泰 *(COMIRNATY) | 应答率差异 | 应答率差异 |
| 受试者数量 a | 血清应答人数 b(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c) | 受试者数量 a | 血清应答人数 b(百分比)(95% 置信区间 c) | 百分比 d | 95% 置信区间 e | |
| 奥密克戎 XBB.1.5——50% 中和滴度(NT50,滴度)f | 285 | 253(88.8)(84.5, 92.2) | 300 | 231(77.0)(71.8, 81.6) | 8.97 | (3.91, 14.02)g |
缩写:CI(confidence interval)= 置信区间;LLOQ(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 定量下限;NT50(50% neutralizing titer)=50% 中和滴度;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
注:血清应答定义为与基线相比,滴度提升≥4 倍。若基线检测结果低于定量下限(LLOQ),则接种后检测结果≥4×LLOQ 即判定为血清应答。
- 该疫苗编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奥密克戎 XBB.1.5 株的病毒刺突(S)糖蛋白。
- N = 在接种前和特定采样时间点,均采用指定检测方法获得有效且确定检测结果的受试者人数,此数值为百分比计算的分母。
- n = 在特定采样时间点,采用指定检测方法判定为血清应答的受试者人数。
- 基于 Clopper-Pearson 法计算的精确双侧 95% 置信区间。
- 基于 Miettinen-Nurminen 法,按基线中和滴度类别(< 中位数、≥中位数)分层计算的校正比例差异,以百分比表示(6 号研究 5-11 岁受试者减去 13 号研究 12 岁及以上受试者)。其中基线中和滴度的中位数基于两个对比组的合并数据计算得出。
- 基于 Miettinen-Nurminen 法,按基线中和滴度类别(< 中位数、≥中位数)分层计算的比例差异双侧 95% 置信区间,以百分比表示。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的 50% 中和滴度(NT50)通过经验证的 384 孔检测平台测定,检测毒株为奥密克戎亚型 XBB.1.5。
- 若校正后的受试者血清应答率百分比差异的双侧 95% 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 10.0%,则判定达到非劣效性。
15 参考文献
- Jain SS, Anderson SA, Steele JM, 等。美国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新冠疫苗相关心肌炎的心脏表现及结局:新冠疫苗接种后心肌炎(MACiV)多中心研究的纵向结果 [J]. 《柳叶刀・临床研究》(Lancet), 2024;76:1-13.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4.102809
16 药品供应 / 储存与操作
复必泰(COMIRNATY)的供应规格如下:
- 适用于 65 岁及以上人群以及 12-64 岁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使患重症新冠肺炎风险升高)人群的单剂量预充注射器:
- 10 支单剂量预充注射器 / 盒:国家药品编码(NDC)0069-2528-10
- 单支单剂量预充注射器:国家药品编码(NDC)0069-2528-01
- 预充注射器标签带有灰色边框
- 适用于 5-11 岁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使患重症新冠肺炎风险升高)人群的单剂量小瓶:
- 10 支单剂量小瓶 / 盒:国家药品编码(NDC)0069-2501-10
- 单支单剂量小瓶:国家药品编码(NDC)0069-2501-01
- 小瓶配有蓝色瓶盖,标签带有蓝色边框
储存期间,应尽量减少疫苗暴露于室内光线的时间,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紫外线照射。
不得使用超过小瓶、预充注射器及包装盒上标注有效期的疫苗。
使用前储存
预充注射器
复必泰(COMIRNATY)预充注射器应在 2℃-8℃(35℉-46℉)条件下冷藏储存,严禁冷冻。
疫苗脱离冷藏环境(温度在 8℃-25℃(46℉-77℉)之间)的总时间不得超过 12 小时。
单剂量小瓶
复必泰(COMIRNATY)单剂量小瓶可能会以冷冻状态,在含干冰的保温容器中进行超低温运输。收到疫苗后,可立即将冷冻小瓶转移至 2℃-8℃(35℉-46℉)的冰箱中解冻并储存,储存时间最长可达 10 周。转移时应在包装盒上记录 10 周冷藏有效期。10 支单剂量小瓶 / 盒在该温度下解冻可能需要长达 2 小时,解冻后不得再次冷冻。
此外,单剂量小瓶也可储存在 – 90℃至 – 60℃(-130℉至 – 76℉)的超低温冰箱中。不得将小瓶储存在 – 25℃至 – 15℃(-13℉至 5℉)的环境中。
复必泰(COMIRNATY)单剂量小瓶 / 盒也可能在 2℃-8℃(35℉-46℉)的条件下送达,收到后应继续在 2℃-8℃(35℉-46℉)条件下储存。需确认包装盒上是否已更新标注 10 周冷藏有效期。
疫苗脱离冷藏环境(温度在 8℃-25℃(46℉-77℉)之间)的总时间不得超过 12 小时。
17 患者咨询信息
建议疫苗接种者或监护人阅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患者说明书。
告知疫苗接种者或监护人接种复必泰(COMIRNATY)的潜在益处与风险。
建议疫苗接种者或监护人将任何不良事件报告给医疗服务提供者,或通过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报告,联系电话:1-800-822-7967,或访问网站:www.vaers.hhs.gov。
本产品说明书可能已更新。如需获取最新的处方信息,请访问网站: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
委托生产方:百欧恩泰制造有限公司(BioNTech Manufacturing GmbH)地址:德国美因茨市安德尔戈尔德格鲁贝街 12 号(An der Goldgrube 12, 55131 Mainz, Germany)
生产方:辉瑞公司(Pfizer Inc.)地址: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邮编 10001(New York, NY 10001, USA)
LAB-1490-15.0
美国政府许可证号:2229
| 接种者及监护人须知复必泰(COMIRNATY,发音:Cuh-mir’-na-tee)(新冠病毒疫苗,信使核糖核酸(mRNA)型)(2025-2026 年配方)本摘要不能替代您或您孩子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沟通。如您有疑问或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疗服务提供者。 |
| 什么是复必泰(COMIRNATY)? 复必泰(COMIRNATY)是一种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适用人群包括:- 65 岁及以上人群;- 5-64 岁且有重症新冠肺炎高风险的人群。接种复必泰(COMIRNATY)可能无法保护所有接种者。复必泰(COMIRNATY)不含导致新冠肺炎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ARS-CoV-2),因此不会使您或您的孩子感染新冠肺炎。 |
| 哪些人不应接种复必泰(COMIRNATY)? 若您或您的孩子存在以下情况,则不应接种复必泰(COMIRNATY):- 此前接种过复必泰(COMIRNATY)或任何一款辉瑞 – 百欧恩泰(Pfizer-BioNTech)新冠疫苗后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 对这些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详见 “复必泰(COMIRNATY)包含哪些成分?” 部分)。 |
| 接种复必泰(COMIRNATY)前,请告知接种机构您或您孩子的所有健康状况,包括:- 是否有任何过敏史;- 此前接种任何一款新冠疫苗后是否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 是否曾患心肌炎(心肌炎症)或心包炎(心脏外层包膜炎症);- 是否正在发热;- 是否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 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服用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 是否怀孕或计划怀孕;- 是否正在哺乳;- 是否接种过其他新冠疫苗;- 是否曾在注射疫苗时发生过晕厥。 |
| 复必泰(COMIRNATY)如何接种? 复必泰(COMIRNATY)通过肌内注射方式接种。 |
| 复必泰(COMIRNATY)有哪些风险? 复必泰(COMIRNATY)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极低。严重过敏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几分钟至 1 小时内发生。因此,接种机构可能会要求您或您的孩子在接种后留观一段时间。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包括:- 呼吸困难;- 面部和喉咙肿胀;- 心跳加快;- 全身出现严重皮疹;- 头晕、乏力。部分人群在接种包括复必泰(COMIRNATY)和辉瑞 – 百欧恩泰(Pfizer-BioNTech)新冠疫苗在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后,出现了心肌炎(心肌炎症)和心包炎(心脏外层包膜炎症)。这类情况在 12-24 岁男性中最为常见。大多数患者在接种后 1 周内出现症状。根据现有数据,2023-2024 年配方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接种后 1-7 天内,6 月龄 – 64 岁人群中心肌炎和 / 或心包炎的估计发生率约为每百万剂 8 例,12-24 岁男性中约为每百万剂 27 例。大多数在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后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患者,在接受抗炎药物治疗后,症状会在几天内缓解。一项研究收集了接种原始配方新冠疫苗(多数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后发生心肌炎患者的随访信息。部分患者在发生心肌炎约 3 个月后仍报告有心脏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生心肌炎后立即接受了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心肌图像)检查,并在约 5 个月后再次接受检查。初次和随访的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多数患者存在心肌损伤迹象,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患者的损伤情况有所改善。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是否能预测心肌炎对心脏的长期影响。有关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后发生心肌炎患者是否存在长期心脏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中。若您或您的孩子在接种复必泰(COMIRNATY)后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在接种后 2 周内,应立即就医:- 胸痛;- 呼吸急促;- 感觉心跳过快、心悸或心跳沉重。这些可能是心肌炎或心包炎的症状。儿童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 晕厥;- 异常且持续的疲劳、乏力;- 持续呕吐;- 持续腹痛;- 异常且持续的皮肤苍白、发凉。 |
| 复必泰(COMIRNATY)或辉瑞 – 百欧恩泰(Pfizer-BioNTech)新冠疫苗已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 严重过敏反应;- 非严重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面部肿胀;- 心肌炎(心肌炎症);- 心包炎(心脏外层包膜炎症);- 注射部位反应:疼痛、肿胀、发红、手臂疼痛;- 全身不良反应:疲劳、头痛、肌肉疼痛、寒战、关节疼痛、发热、恶心、身体不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食欲下降、腹泻、呕吐、头晕;- 接种疫苗时晕厥;- 5-11 岁儿童出现热性惊厥(发热时抽搐)。以上并非复必泰(COMIRNATY)所有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您对任何不良反应有疑问,请咨询您或您孩子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请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报告疫苗不良反应。可拨打免费电话 1-800-822-7967,或访问网站https://vaers.hhs.gov/reportevent.html在线报告。此外,您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向辉瑞公司(Pfizer Inc.)报告不良反应:拨打 1-800-438-1985,或访问网站www.pfizersafetyreporting.com。 |
| 若您或您的孩子怀孕或正在哺乳,该如何处理? 若您或您的孩子怀孕或正在哺乳,请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讨论接种方案。 |
| 复必泰(COMIRNATY)包含哪些成分? 复必泰(COMIRNATY)包含以下成分:- 信使核糖核酸(mRNA);- 脂质((4 – 羟丁基)氮杂二基)双(己烷 – 6,1 – 二基)双(2 – 己基癸酸酯)、2-(聚乙二醇 2000)-N,N – 二十四烷基乙酰胺、1,2 – 二硬脂酰 – sn – 甘油 – 3 – 磷酸胆碱、胆固醇;- 氨丁三醇;- 盐酸氨丁三醇;- 蔗糖。复必泰(COMIRNATY)不含防腐剂。本《接种者及监护人须知》可能已更新。如需获取最新版本,请访问网站:https://dailymed.nlm.nih.gov/dailymed/。如您有疑问,请咨询医疗服务提供者,或访问网站www.COMIRNATY.com,或拨打热线电话 1-877-VAX-CO19(1-877-829-2619)。
委托生产方:百欧恩泰制造有限公司(BioNTech Manufacturing GmbH)地址:德国美因茨市安德尔戈尔德格鲁贝街 12 号(An der Goldgrube 12, 55131 Mainz, Germany)生产方:辉瑞公司(Pfizer Inc.)地址: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邮编 10001(New York, NY 10001, USA)LAB-1587-7.0美国政府许可证号:2229 |
修订日期:2025 年 8 月
Hits: 1
- RSV mRNA疫苗 MRESVIA FDA 2024
- 新冠疫苗 mNexspike 包装说明书 2025
- FDA:Enflonsia 包装说明书
- 复必泰 ®(新冠病毒疫苗,mRNA)注射混悬液,供肌内注射使用 2025-2026 年配方
- NUVAXOVIDTM(新冠疫苗,佐剂型)注射混悬液,用于肌肉注射 2025-2026年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