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ing and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Norovirus
诺如病毒是所有年龄段人群胃肠炎的主要病因,每年导致20万人死亡,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国家。[1] 每年约有6.85亿例诺如病毒病例,其中包括2亿例5岁以下儿童病例。[2]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3]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颇具挑战性,因为其感染剂量低、排毒量高,且在不同环境中均能保持稳定。[4]
- 诺如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受污染的表面、食物、水以及人际传播等粪口途径传播。[4,5]
- 人们在出现症状时传染性最强,尤其是在出现呕吐症状时,以及康复后的最初几天。[3]
- 已有报告显示病毒脱落时间延长(2周或更长)[3],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4]
- 对一种诺如病毒株的免疫力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体能抵御其他毒株。[6] 事实上,这种免疫力似乎主要局限于相同的基因群或基因型。[4]
在已知的10个基因群(G)和45种以上基因型中,GI和GII是导致疾病的常见原因[4,7]。诺如病毒的遗传多样性与公共卫生相关,因为不同的基因型与不同的传播方式相关,并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4]。
- GI诺如病毒通常与食源性和水源性暴发有关。[4]
- 另一方面,GII.4型病毒与人际传播和医疗环境相关,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4]
- 有证据表明,感染GII.4型诺如病毒比感染其他基因型诺如病毒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并会提高住院率和死亡率。[8]
感染可能是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
- 诺如病毒的平均潜伏期为12至48小时,在健康人群中,临床症状可持续12至72小时。[9,10]
- 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呕吐和/或腹泻(水样且不含血),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还可能伴有低热、寒战、不适、腹痛、恶心和头痛。[9,11]
免疫功能低下者、幼儿和老年人的患病时间可能更长。[10][12] 这些人群出现更严重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8] 伴有腹泻的慢性胃肠炎与脱水、营养不良以及肠黏膜屏障的改变相关,所有这些都会增加发病率并恶化临床结局。[12]
一些诺如病毒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但会通过粪便排出病毒。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尤为常见。[11]无症状患者能够传播诺如病毒,在疫情暴发期间不应被忽视。最近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疫情暴发期间无症状感染的患病率可能高达22%,且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例如,欧洲的无症状感染患病率高于其他大陆,这可能是由于在食源性疫情或封闭空间疫情报告后,粪便采样率更高。[13]
诊断包括临床评估和粪便样本分析
诊断通常通过评估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做出。虽然粪便样本检测并非总是必要的,但它有助于确诊。[14]
- 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免疫测定(EIAs);然而,这些方法在技术上可能具有挑战性[15]
- 免疫层析(IGC)侧向流检测已被评估为一种替代的、更快速的检测方法。尽管IGC检测在诺如病毒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灵敏度较低,这意味着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还需要进行参考检测。[15,16]
管理层大多持支持态度
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疗法可治疗诺如病毒感染,也没有可用的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17,18]
- 应建议患者保持水分摄入,以补充因呕吐和腹泻丢失的液体。[17]
- 非处方口服补液盐被推荐作为与呕吐和腹泻相关的轻中度脱水的一线治疗方案。[17,19] 静脉补液用于重症病例。[20]
- 包括止泻药在内的抗动力药物不建议用于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规治疗[18]。止吐药和止泻药可能对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有帮助,但需在患者充分补液后使用,且不建议替代液体和电解质补充[18,19]。
- 抗生素对诺如病毒感染无效。[18]
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是关键
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正确洗手是减少诺如病毒传播和预防感染最重要的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发现,用肥皂和水洗手20秒能有效减少皮肤上的诺如病毒。含酒精的消毒剂尚未显示出同样的效果,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但不能替代洗手。[10]
|
诺如病毒暴发最常发生在医疗环境中。[4] 该病毒很可能是在疾病的传染期通过受感染的患者、工作人员或访客从社区环境中传入的。[23]
- 医疗团队应考虑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以阻止诺如病毒的传播并减少环境污染。这在养老院和医院等场所至关重要,对于住在大学宿舍或其他长期共享空间的人来说,也可建议采取这种措施。[10]
- 根据各种指南的建议,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包括根据症状对患者进行分组、建议工作人员居家休息、限制访客以及可能关闭病房等。[23]
- 某些情况下,包括免疫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和肾脏疾病患者,以及婴幼儿等易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隔离。[24]
- 在护理诺如病毒患者时,个人防护装备(PPE)是必要的。这可能包括手套、围裙、眼部防护装备和防流体外科口罩。[22]
- 环境污染需要有效的清洁剂和策略来降低诺如病毒传播的风险。[22,23] 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彻底清洁后再进行消毒。[22]
- 诺如病毒暴发期间,建议使用次氯酸钠(漂白粉)对所有表面进行化学消毒。[10,22] 美国环境保护局有一份适用于医疗环境的注册产品清单。[10,24]
- 在消毒过程中,那些可能受到最高程度污染的区域,包括浴室、扶手、门把手、托盘顶部和柜台,应得到特别关注。护理区域应避免使用软家具,因为它们更难消毒。[10,24]
- 所有一次性护理用品应按要求丢弃,任何可重复使用的清洁工具在清洁受污染区域后都应彻底消毒。[22,24]
- 在诺如病毒在病房和科室层面爆发期间,需要更频繁地进行清洁,以维持清洁标准。[24]
- 在已达到清洁和消毒标准但诺如病毒暴发病例仍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房间净化设备。[22]
- 诺如病毒暴发应向相关机构报告。[10]
应向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提供相关教育,内容包括如何识别诺如病毒胃肠炎的症状、该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在诺如病毒暴发期间如何预防感染。可以在暴发前定期开展教育课程并提供相关资源,将其作为工作人员培训的一部分,以及在发现诺如病毒病例时进行。[24] |
医疗团队的核心要点:
-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是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 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可通过气溶胶飞沫、食物、水和受污染的表面传播。
- 症状通常具有自限性,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
- 一些患者感染诺如病毒后患病时间延长的风险更高,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无症状。
- 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粪便样本分析。
- 治疗主要为支持性治疗,重点在于补液。
- 用肥皂和水进行正确的手部卫生对于预防诺如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 在医疗环境中,可以采用患者隔离和/或分组的方式来降低传播风险。
- 护理诺如病毒患者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 必须遵循适当的清洁和消毒规程,尤其是在临床环境中。
- 对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持续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暴发至关重要。
Hits: 2
孟哥您好,关注您的公众号有段时间了,最近有时间,您的文章我是每期都点赞的,像您和严老师这样一心给我们科普知识的老师真的很伟大。说来惭愧,其实看了您和严老师很多的文章,对自己的情况有点认知,但是又不太确定,可能听到您的解答会放心一些。
我几个月暴露于我乡下奶奶家里的狗。当接接种了五针法的前两针疫苗,后面因为得了肠胃炎不适,再加上暴露较轻,没明显伤口,没接种后三针。后面过了两个月,才知道家里那只狗在暴露我之后8天就死了(死因不明,没有特别明显的疯狗症状,就是不吃不喝拉肚子呕吐)。所以我马上去接种了后面三针。
1.像我这种情况,前两针是4月份接种的,后三针是6月底。以前的话应该是接种过两针的,但不是很确定。我这种算延迟接种的一个全程吗?现在接种完五针过去有段时间,是否还有延迟导致狂犬病发作的风险呢?
2.我看严教授的说法,接种首针狂犬疫苗后,抗体会在半个月左右大量产生,暴露后因为病毒先进入体内,所以要连续接种四五针,但是如果只接种了两针,只要过了一个月,体内抗体到达高峰也足够预防。按这种说法,我这样五针中间间隔了两个多月,是不是也有抗体可以排除风险了呢?我还需不需要补打加强针或者测抗体什么的?
3.奶奶家里的狗出过车祸,很久没出过家门了,应该是没接触过别的流浪动物,唯一的可能是接触过蝙蝠。我看一些文献,好像说适应了一种宿主的狂犬病毒对新宿主的感染性和致病性有很大差别,从蝙蝠到狗再到人是不是传染性会大打折扣啊?
问题有点多,非常感谢您可以抽空看完。
1.最后1针2周后,你还踹气,该干嘛,干嘛
2.暂不需要
3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