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什么?

肺炎球菌性疾病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引起,这种细菌可寄生在鼻腔和咽喉(鼻咽部)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被视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通常不会引发疾病。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细菌可能会繁殖并扩散到身体其他通常无菌的部位,从而导致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严重感染及并发症。该细菌还可引起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非IPD),例如结膜炎和肺炎。

已确认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超过95种,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多糖荚膜(有荚膜菌株)。这种荚膜能保护细菌,使其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有荚膜菌株几乎是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的唯一病因。无荚膜菌株也可能引发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不过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症状

肺炎球菌病的潜伏期为1至3天。

症状会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包括:

  • 发热
  • 头痛和鼻窦疼痛
  • 耳痛
  • 咳嗽和鼻炎(流鼻涕)。

若不进行实验室检测,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无法与其他细菌感染区分开来。

肺炎球菌感染可引发鼻窦炎、中耳炎(耳部感染)和肺炎(肺部感染)。有时,感染还会导致脑膜炎(脑和脊髓周围组织的炎症)、伴有脓胸(脓液积聚)的肺炎、败血症(血液感染)、骨髓炎(骨骼感染)以及关节感染。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可能会造成长期后果,如听力丧失、肾衰竭、肢体缺失或智力障碍。

它是如何传播的?

肺炎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例如唾液或黏液)传播。接触纸巾等受污染物品也可能成为感染源。

肺炎球菌可以无害地存在于鼻后或咽喉部位(无症状鼻咽部定植)。这意味着有些人可能是无症状携带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细菌传染给他人。所有儿童中有20%至40%、所有成人中有5%至10%是肺炎球菌的无症状携带者。肺炎球菌的存在是否会引发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取决于特定血清型的毒力以及个体的免疫反应。

感染期一般持续到分泌物中不再含有大量细菌,或者在开始使用抗生素后的24至48小时。请注意,有些肺炎链球菌菌株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流行病学

肺炎球菌疾病是澳大利亚2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患重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中部的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儿童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病报告发病率为全球最高。

疫苗的问世大幅降低了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病率。尽管如此,其全球负担依然沉重;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疾病。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的很大一部分负担来自当前疫苗未能覆盖的血清型。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功能性无脾症的人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的风险最高。高危疾病的完整列表可参见《澳大利亚免疫接种手册:肺炎球菌病的高危疾病》

预防

在澳大利亚的《国家免疫计划(NIP)》中,有三种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 

  • 沛儿13是一种结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预防13种不同血清型的肺炎球菌(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
    该疫苗在国家免疫计划(NIP)中被推荐用于成人,且费用由该计划承担。
  • 该疫苗在国家免疫计划(NIP)中被推荐用于儿童和青少年(<18岁),并由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 它在国家免疫计划(NIP)中作为针对4岁以上、感染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风险较高人群的额外推荐疫苗提供(由于2岁以下人群免疫原性较差,不推荐该人群使用)。 

肺炎球菌疫苗通过肌内注射给药。

表:根据个体风险状况和就诊年龄制定的接种计划指南

# 若超过5年且未遵循国家免疫计划(NIP)建议,则请参考下方的需要补种的儿童部分。
Ω 2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0vPCV)终身接种不超过4剂。
如果在应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PCV)之前不慎接种了β型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PPV),需等待12个月再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PCV)。
终生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PPV)不超过2剂。
阴影框不建议在该年龄段使用。

需要补种的儿童

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NIP)时间表及时接种疫苗的5岁以下儿童,建议遵循补种时间表。具体建议请参考:

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肺炎球菌疫苗可与国家免疫计划(NIP)中的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疫苗副作用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后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发烧、烦躁、嗜睡、注射部位反应(ISRs)和身体疼痛。

在儿童中,免疫接种后24至48小时内发生局部不良反应(ISRs)是常见报告。在成人中,沛儿13(Prevenar 13)与迟发性局部不良反应相关(接种后3天以上发生),尤其是在那些之前接种过纽莫法23(Pneumovax 23)的人群中。

ISRs并非过敏或局部感染的迹象。因此,无需使用抗组胺药、类固醇或抗生素。
既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后出现免疫介导性疾病(ISRs)的病史,并非后续接种剂量的禁忌症。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MVEC:注射部位反应参考页面。 

作者:梅尔·爱迪生(默多克儿童研究所SAEFVIC研究护士)、乔治娜·刘易斯(默多克儿童研究所SAEFVIC临床经理)、雷切尔·麦圭尔(MVEC教育护士协调员)、特蕾莎·拉扎罗(皇家儿童医院儿科医生)

审核人:雷切尔·麦圭尔(MVEC教育护士协调员)

日期:2025年9月

本部分的资料会随着新信息和疫苗的出现而更新。墨尔本疫苗教育中心(MVEC)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审核资料以确保其准确性。

你不应将本网站上的信息视为针对你个人健康或家人健康的具体、专业的医疗建议。对于医疗方面的问题,包括疫苗接种、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决策,你应始终咨询医疗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