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产毒棒状杆菌白喉的增加——华盛顿,2018-2023 年

非产毒棒状杆菌白喉的增加——华盛顿,2018-2023 年

现场笔记:非产毒棒状杆菌白喉的增加——华盛顿,2018-2023 年

Amy G. Xie,医学博士1,2,*;Kyle Yomogida,博士2,3,*;Isha Berry 博士2,4;Nicole L. Briggs,公共卫生硕士1;Precious Esie,博士1,2;阿伦·哈姆雷特(Arran Hamlet)博士2,3;Keely Paris,公共卫生硕士3;艾琳·特隆布尔,医学博士4;查斯·德博尔特,公共卫生硕士3;尼古拉斯·格拉夫(Nicholas R. Graff),公共卫生硕士3,†;Eric J. Chow,医学博士1,5,6,,† (查看作者隶属关系)

查看建议的引文

总结

关于这个话题已经知道什么?

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可由产毒菌株和非产毒菌株引起。含白喉类毒素的疫苗(DTaP、Tdap、Td)只能预防产毒菌株。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最常与皮肤疾病有关,并且无法通过疫苗预防。

这份报告增加了什么?

对 5 年期间所有华盛顿州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病例的回顾显示,感染患病率正在增加。不稳定的住房和近期的非法药物使用在患者中很普遍。严重疾病可表现为心内膜炎和菌血症。

对公共卫生实践有何影响?

未来的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研究侧重于了解治疗适应症和有效性,并描述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优质伤口护理的障碍,可能会发现实施减少白喉衣原体社区传播策略的机会。

产毒素白喉棒状杆菌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是白喉的主要病原体,是全球发病率高的原因 (1)。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也与疾病有关,但在美国,人们对疾病的临床谱或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发病率知之甚少 (2)。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的毒素基因获取和表达在生物学上是合理的,并可能导致白喉重新引入美国,那里的白喉不再是地方病 (3)。了解由非产毒型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疾病很重要,因为含白喉类毒素的疫苗可对毒素本身产生免疫力,但不能预防由非产毒菌株引起的感染或疾病。在华盛顿州,在任何临床标本中检测到白喉衣原体时,应立即通报 (4)。从 2000 年开始,华盛顿州强制要求将所有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提交给华盛顿州公共卫生实验室 (WSPHL)。华盛顿州报告的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数量增加了约十倍,从 2012-2017 年的 17 种增加到 2018-2023 年的 179 种;大多数感染发生在金县居民中。2023 年 11 月,华盛顿州卫生部、西雅图和金县公共卫生部和 CDC 在全州范围内对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病例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导致这种增加的因素,并描述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的流行病学和华盛顿州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调查和结果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期间,在华盛顿 39 个县中的 14 个县 (36%) 发现了来自 176 名患者的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所有分离株均在 WSPHL 被鉴定为白喉棒状杆菌,随后被 CDC 确定为非产毒菌。一个公共卫生团队从病历中提取了患者数据。使用 R 软件(版本 4.3.1;R 基金会)。该活动由CDC审查,被视为非研究,并按照适用的联邦法律和CDC政策进行。§

对 166 例 (94%) 患者进行了图表提取;120例(72%)为男性,中位年龄为44岁(范围=8个月-76岁)()。在这些患者中,鉴定出171株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菌株,其中134株(78%)来自皮肤伤口培养;其中 130 种 (97%) 培养物产生了多种微生物结果。然而,白喉棒状杆菌也从血液(21;12%)和其他体液(16;9%)中分离出来,包括尿液、痰液和滑液。住房不稳定的人(64%)或最近**使用非法药物的人††(63%) 在患者中的比例不成比例。只有 43% 的患者和 40% 的皮肤感染患者记录了终生注射吸毒的记录。6 例患者 (4%) 被诊断为仅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研究期间,十四名(8%)患者死于任何原因。没有患者有提示白喉的临床表现。

来自五个临床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接受了关于识别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方案的采访,这些实验室处理了65%的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大多数报告越来越多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法,该质谱法可以从强大的常见模式数据库中识别未知分子。自2013年实施MALDI-TOF以来,在华盛顿州鉴定出最大比例的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56;34%)的实验室没有改变用于鉴定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技术或方案。

初步结论和行动

虽然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产毒白喉棒状杆菌菌株引起的白喉的临床特征不同,但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可能与严重疾病有关;在这项分析中,74% 的患者最初在急诊科接受评估,12% 患有菌血症,4% 患有心内膜炎。疾病表现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一致,只有在培养结果时才被识别为白喉棒状杆菌。识别白喉棒状杆菌很重要,因为它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14 例 (8%) 患者在检测到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后不久死亡;死因各不相同,并受到基础疾病、感染、无家可归经历和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

自 2013 年以来实验室程序的稳定性表明,华盛顿州白喉棒状杆菌的增加可能不是由于实验室技术或协议的变化。这项调查的结果与 2011 年加拿大对 1998-2007 年期间由非产毒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 33 名皮肤感染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感染主要影响住房不稳定的弱势群体(5)。进一步调查非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增加的原因,包括评估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确定实施减少白喉棒状杆菌社区传播战略的机会。

确认

Eileen Benoliel,Jennifer L. Lenahan,公共卫生 – 西雅图和金县;Ellora N. Karmarkar,华盛顿大学过敏和传染病系;华盛顿州卫生部的斯科特·林德奎斯特(Scott Lindquist);Ferric C. Fang,港景医学中心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rew Bell,西雅图儿童医院实验室部;Punam Verma,弗吉尼亚梅森医学中心病理学和检验医学系;Samia N. Naccache,LabCorp;徐敏,Kaiser Permanente Washington;华盛顿州公共卫生实验室特殊细菌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华盛顿卫生部传染病流行病学办公室疫苗可预防疾病小组;华盛顿卫生部 REDCap 团队;港景感染预防;本顿-富兰克林卫生区;克拉克县公共卫生;哥伦比亚县公共卫生;考利茨县卫生局;基萨普公共卫生区;刘易斯县公共卫生与社会服务;公共卫生 – 西雅图和金县;斯卡吉特县公共卫生;斯诺霍米什县卫生局;斯波坎地区卫生区;塔科马-皮尔斯县卫生局;瑟斯顿县公共卫生与社会服务部;沃特科姆县卫生和社区服务;亚基马卫生区。

通讯作者: Amy G. Xie, axie@cdc.gov.


1公共卫生 – 西雅图和金县,西雅图,华盛顿;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情报处;3华盛顿州卫生部;4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与呼吸系统疾病中心细菌性疾病科;5华盛顿大学医学系过敏和传染病科,西雅图,华盛顿;6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系,西雅图,华盛顿。

所有作者均已填写并提交了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表格,以披露潜在的利益冲突。Eric J. Chow 报告说,他收到了美国传染病学会的旅行补助金,用于参加 IDWeek 2022,并收到了普罗维登斯健康与服务部关于 COVID-19 的演讲的酬金。没有披露其他潜在的利益冲突。

* 这些作者对本报告的贡献相同。

这些资深作者对本报告的贡献相同。

§人口统计学特征、住房状况、物质使用信息、医学合并症、临床管理和病程以及医疗保健使用模式。

45 C.F.R. 第 46 部分,21 C.F.R. 第 56 部分;42 《美国法典》第241(d)节;5 《美国法典》第552a节;44 《美国法典》第3501节及以下各节。

** 最近使用物质是指在分离出白喉棒状杆菌之前的90天。

††非法物质使用包括苯丙胺、阿片类药物和精神活性娱乐性药物,不包括酒精、烟草或大麻。

引用

  1. Clarke KEN, MacNeil A, Hadler S, Scott C, Tiwari TSP, Cherian T. 全球白喉流行病学,2000-2017 年。2019年新兴感染展;25:1834–42.https://doi.org/10.3201/eid2510.190271 PMID:31538559
  2. Xiaoli L, Benoliel E, Peng Y, et al.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来自美国华盛顿州金县的非产毒棒状杆菌白喉的基因组流行病学。微生物基因组 2020;6:mgen000467。https://doi.org/10.1099/mgen.0.000467 PMID:33275088
  3. 普里吉尔 M、波拉克 M、莫谢伊 E、沃多维亚克 K、福明斯卡 K、扎萨达 AA。具有产生白喉毒素潜力的新棒状杆菌种。病原体 2022;11:1264。https://doi.org/10.3390/pathogens11111264 PMID:36365015
  4. 华盛顿州立法机构。须通报的条件——实验室。WAC 246-101-201。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华盛顿州立法机构;2023.https://app.leg.wa.gov/wac/default.aspx?cite=246-101-201
  5. Lowe CF, Bernard KA, Romney MG.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城市贫民中的皮肤白喉:10 年回顾。临床微生物学杂志 2011;49:2664–6.https://doi.org/10.1128/JCM.00362-11 PMID:21525220

建议引用本文:Xie AG, Yomogida K, Berry I, et al. Notes from the Field: Increase in Nontoxigenic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Washington, 20182023.MMWR Morb Mortal Wkly 代表 2024;73:405–407.DOI:http://dx.doi.org/10.15585/mmwr.mm7317a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