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流感嗜血杆菌

第八章:流感嗜血杆菌

第八章:流感嗜血杆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发病机理
  • 临床特征
  • 流行病学
  • 美国的长期趋势
  • 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
  • 疫苗接种计划和使用
  • 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 疫苗安全
  • 疫苗储存和处理
  • Hib疾病的监测和报告
  • 致谢
  • 选定的参考文献
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
  • 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尤其是在婴儿中
  • 在19世纪晚期,被认为引起了流感
  • 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澄清
  • 前疫苗时代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导致严重感染的细菌,尤其是在婴儿中。理查德·菲佛在1892年首次描述了它。在流感爆发期间,他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并提出了这种细菌与被称为流感的临床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查尔斯-爱德华·温斯洛等人在1920年将这种微生物命名为嗜血杆菌。直到1933年才确定流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而且流感嗜血杆菌是继发感染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玛格丽特·皮特曼证明流感嗜血杆菌可以以封装(荚膜型)和未封装(非荚膜型)的形式隔离。她观察到几乎所有从脑脊液(CSF)和血液中分离的菌株都是b型荚膜。

在引进有效疫苗之前,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是细菌性脑膜炎和其他侵袭性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在这个年龄组中,大约每20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患有侵袭性Hib疾病。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发生在18月龄以下的儿童中。

一种纯多糖疫苗于1985年在美国获准使用,并一直使用到1988年。首个Hib结合疫苗于1987年获得许可。

流感嗜血杆菌
  • 需氧革兰氏阴性菌
  • 多糖胶囊
  • 六种不同血清型(a-f)的多糖胶囊
  • 在前疫苗时代,95%的侵袭性疾病由b型引起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苛求、多形性、革兰氏阴性球菌,体外生长需要血红素(X因子)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也称为V因子)。它通常是需氧的,但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作为厌氧菌生长。

封装的最外层结构流感嗜血杆菌由多糖组成,多糖是一种关键的毒力因子。已经描述了六种抗原性和生物化学上不同的荚膜多糖类型;Hib胶囊由聚核糖基核糖醇磷酸酯(PRP)组成,这是一种用于Hib疫苗的多糖。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由非b包膜或非分型菌株引起的疾病。在前Hib疫苗时代,b型微生物占全部的95%流感嗜血杆菌导致侵袭性疾病的菌株。

Hib不能在无生命表面的环境中生存。

Hib发病机制
  • 进入鼻咽并定居
  • 可能导致侵入性感染——侵入血流并感染体内远处的部位
  • 发病率与年龄有关;高峰发生在6至11月龄大的婴儿*
  • 大多数儿童在5岁或6岁时获得免疫力*

*疫苗时代

发病机理

流感嗜血杆菌通过鼻咽进入体内。生物体寄居在鼻咽部,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无症状携带者),可能仅短暂存在或存在数月。在前疫苗时代,Hib可以从0.5%到3%的健康婴儿和儿童的鼻咽中分离出来,但在成人中并不常见。不可分型的菌株也经常存在于人类呼吸道中。

对某些人来说,流感嗜血杆菌导致侵袭性感染。侵入血流的确切方式尚不清楚。先前的上呼吸道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可能是一个促成因素。细菌在血液中扩散到身体的远处。脑膜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发病率明显与年龄有关。在前疫苗时代,高达60%的侵袭性疾病发生在12月龄之前,尽管一些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月龄内通过胎盘和母乳喂养获得了被动保护。高峰发生在6至11月龄的儿童中。

Hib荚膜多糖抗体具有保护作用。预防侵袭性疾病所需抗体的精确水平还没有明确确定。然而,接种后3周1 µg/mL的滴度与接种非结合的纯化PRP疫苗后的保护作用相关,并表明对侵袭性疾病的长期保护作用。

在前疫苗时代,大多数儿童在5或6岁时通过无症状的鼻咽携带Hib细菌获得免疫力。由于在任何时候只有相对较小比例的儿童携带Hib,因此人们认为暴露于与Hib荚膜具有共同抗原结构的生物体(所谓的“交叉反应生物体”)也可能刺激针对Hib的抗荚膜抗体的产生。自然暴露于Hib也会诱导细菌表面针对外膜蛋白、脂多糖和其他抗原的抗体。Hib疾病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越高,获得抗囊抗体和血清杀菌抗体的可能性越小。

宿主的遗传构成对Hib感染的易感性也很重要。Hib疾病的风险与许多遗传标记有关,但这些关联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单一的遗传关系可以调节对多糖抗原的易感性或免疫反应。

Hib临床特征
  • 由Hib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疾病是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肺炎、关节炎和蜂窝组织炎
  • 通常需要住院和10天的抗菌治疗
  • 脑膜炎占病例的50%至65%,死亡率为3%至6%(前疫苗时代)

临床特征

Hib可以影响许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是脑膜炎、菌血症、会厌炎、肺炎、关节炎和蜂窝组织炎。

脑膜炎是一种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感染,是侵袭性Hib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前疫苗时代占病例的50%至65%。脑膜炎的特征是发烧、精神状态下降和落枕。15%到30%的幸存者会出现听力损伤或其他神经后遗症。尽管进行了适当的抗菌治疗,病死率仍为3%至6%。

会厌炎是会厌的感染和肿胀,会厌是咽喉中的组织,在吞咽过程中覆盖和保护喉部。会厌炎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气道阻塞。

脓毒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和肺炎(可能是轻度局灶性或重度脓胸)是侵袭性Hib疾病的常见表现。骨髓炎和心包炎是较不常见的侵袭性疾病。

中耳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由于流感嗜血杆菌通常由不可分型的菌株引起。Hib菌株仅占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中耳炎。

非b型包膜菌株可导致类似于b型感染的侵袭性疾病。在以前健康的个体中,不可分型菌株的毒性一般比包膜菌株小,但可能引起侵袭性疾病,特别是在新生儿和65岁以上的人群中。

实验室测试

受感染体液的革兰氏染色可能显示小的革兰氏阴性球菌,提示流感嗜血杆菌疾病。脑脊液、血液、胸膜液、关节液和中耳抽吸物应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积极的文化流感嗜血杆菌确立诊断。抗原或DNA的检测可以作为培养的辅助手段,特别是在诊断中流感嗜血杆菌部分接受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感染,在这种情况下,细菌可能无法在培养中存活。

所有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应该被血清分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室程序,应该在每一个流感嗜血杆菌,尤其是从15岁以下儿童中获得的那些。两种测试可用于分离株的血清分型:玻片凝集和血清分型特异性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玻片凝集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Hib荚膜多糖抗原,但阴性试验不能排除诊断,并且有假阳性试验的报道。不建议进行血清和尿液的抗原检测,因为会出现假阳性。血清型特异性实时PCR,目前可用于检测每种血清型的特异性靶基因,可用于检测流感嗜血杆菌血液、脑脊液或其他临床样本中。

通常由州卫生部门或参考实验室进行的血清型特异性测试表明分离物是否为b型,b型是唯一可能用疫苗预防的血清型。

医疗管理

侵袭性Hib疾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应立即开始使用有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进行抗菌治疗。氯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使用可作为替代方案。疗程一般为10天。耐氨苄青霉素的Hib菌株现在在美国很常见。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Hib可能是其病因)的儿童不应接受单独的氨苄青霉素作为初始治疗。

Hib流行病学
  • 蓄水池
    • 人类
  • 传动装置ˌ[机]变速器
    • 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 新生儿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羊水或接触生殖道分泌物获得
  • 时间模式
    • 双峰:9-12月和3-5月为高峰期
  • 传染性
    • 通常有限,但在某些情况下更高

流行病学

出现

Hib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宿主

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

传播

流感嗜血杆菌 定居于人类上呼吸道,通过吸入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新生儿可通过吸入羊水或分娩时接触生殖道分泌物而感染。

时间模式

前疫苗时代的几项研究描述了美国的双峰季节模式,一个高峰在9月至12月,另一个高峰在3月至5月。这种双峰模式的原因尚不清楚。

传染性

侵入性Hib疾病的传染性被认为是有限的。然而,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与病例患者的密切接触(例如,家庭、儿童护理或机构环境)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直接、二次传播。

危险因素

Hib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暴露因素和宿主因素。暴露因素包括家庭拥挤、家庭人口多、儿童看护出勤、低社会经济地位、低父母教育水平和学龄兄弟姐妹。宿主因素包括年龄(风险升高的最小和最大年龄)、种族/民族(风险升高的美洲原住民,可能被与种族/民族和Hib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变量混淆)和慢性疾病(例如,功能性和解剖性无脾症、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补体缺乏、接受化疗或干细胞移植)。保护因素(对于年龄小于6月龄的婴儿)包括母乳喂养和被动获得的母体抗体。

关于儿童护理接触者继发疾病风险的数据是相互矛盾的,但这种风险被认为低于家庭接触者。大多数研究表明,儿童护理接触者二次传播Hib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特别是如果接触者适当接种了疫苗。

美国Hib长期趋势
  • 接种疫苗前,每年大约有20,000例Hib
  • 自前疫苗时代以来,Hib的发病率下降了99%
  • 从2009年至2018年,36例报告的Hib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的患者中
  • Hib的继发性病例很少见(与患者接触后1-60天发病)

美国的长期趋势

在获得国家报告数据之前,一些地区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积极监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这使得国家对疾病的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估计美国每年发生约20,000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每100,000人口中有40至50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Hib结合疫苗的许可相一致,侵袭性Hib疾病的发病率开始急剧下降,自前疫苗时代以来,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

主动细菌核心监测(ABCs)数据包括所有侵入性细菌的血清型信息流感嗜血杆菌隔离。侵入性的病例数和死亡数流感嗜血杆菌美国的感染人数从1997年的3400人增加到2018年的6840人。大约11.8%的病例死亡。而入侵的速度流感嗜血杆菌 在监测区,感染率从1997年的每10万人口1.23人增加到2018年的每10万人口2.08人,Hib感染率从1997年的每10万人口0.1人下降到2018年的每10万人口0.02人。在2018年小于5岁的儿童中,侵入性流感嗜血杆菌 发病率为每100,000人中0.08人,在美国报告了38例由Hib引起的侵袭性疾病。据估计,在175例侵入性肺炎报告中,另有9例发生了Hib流感嗜血杆菌未知血清型的感染。

从2009年至2018年,美国儿科学会报告了36例5岁以下患者的Hib病例。两人(5.6%)年龄太小,无法接种Hib疫苗,12人(33.3%)未接种,14人(38.9%)接种不足(14人中有10人接受了3剂初次系列疫苗,但在12岁至15月龄时错过了加强剂量)。8人(22.2%)接种了适龄疫苗,没有报告潜在疾病;其中三名是3月龄大的婴儿,他们的年龄仅适合接种第一剂Hib疫苗。

Hib疾病的继发性病例时有发生,但很罕见。继发性Hib疾病被定义为与患者接触后1至60天内发生的疾病,占所有侵袭性Hib疾病的不到5%。在年龄小于48月龄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性发病率较高(2.1%),尤其是年龄小于12月龄(6%)和小于24月龄(3%)的家庭接触者。在这些家庭接触者中,64%的继发性病例发生在指标患者发病的第一周(不包括最初24小时),20%发生在第二周,16%发生在第三周和第四周。

在2016-2017年出生的儿童中,92.2%接种了Hib疫苗初级系列(至少2或3剂,取决于产品),79.9%接种了全系列(初级系列和加强剂;至少3或4剂,取决于产品类型)。

Hib疫苗
  • 三种结合疫苗
    • PRP-T (ActHIB)
    • PRP-T (Hiberix)
    • PRP-OMP (PedvaxHIB)
  • 两种含Hib的联合疫苗
    • DTaP-IPV/Hib
    • DTaP-IPV-Hib-HepB(Vaxelis)

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

一种纯多糖疫苗于1985年在美国获准使用,并一直使用到1988年。这种疫苗效力低,在美国已经不再销售。

Hib多糖疫苗的特性与其他多糖疫苗相似。对疫苗的反应是典型的T-非依赖性抗原,最明显的是年龄依赖性免疫反应和2岁或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原性差。此外,重复接种没有观察到抗体滴度的提高,产生的抗体是相对低亲和力的IgM,转化为IgG产生的可能性很小。

首个Hib结合疫苗于1987年获得许可。结合是将多糖化学键合到更有效的蛋白质载体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多糖从T-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依赖性抗原,极大地提高了免疫原性,特别是在幼儿中。此外,重复剂量的结合疫苗引发加强应答,并使IgG抗体占优势的类别特异性免疫成熟。缀合物还引起载体引发,并引发针对“有用”载体蛋白的抗体。

Hib疫苗特征
  • PRP-T使用破伤风类毒素载体蛋白
  • PRP-OMP使用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
  • 通过肌肉注射接种
  • PRP-OMP剂量含有铝佐剂

三种单价Hib多糖-蛋白结合疫苗(ActHIB、PedvaxHIB和Hiberix)目前已在美国获准使用。

目前有两种含Hib的复合疫苗获准使用,即DTaP-IPV/Hib (Pentacel)和DTaP-IPV-Hib-HepB (Vaxelis)。

特征

Hib (PRP-T) (ActHIB,Hiberix)使用破伤风类毒素载体蛋白,而Hib (PRP-OMP) (PedvaxHIB)使用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DTaP-IPV/Hib (Pentacel)包含Hib (PRP-T),DTaP-IPV-Hib-HepB (Vaxelis)包含Hib (PRP-OMP)。Hib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接种。每剂Hib (PRP-OMP) (PedvaxHIB)疫苗都含有铝作为佐剂。单价Hib疫苗不含抗生素或防腐剂。含Hib疫苗的组合疫苗的具体成分不同。

Hib疫苗接种计划(单价疫苗)
  • 2、4和6月龄大的PRP-T (ActHIB和Hiberix) 3剂主要系列
  • PRP-OMP (PedvaxHIB)在2岁和4月龄时接种两剂疫苗
  • 12至15月龄大时的加强剂量
  • 推荐的主要系列剂量间隔为8周,最小间隔为4周
  • 第1剂的最小年龄为6周
  • 补种建议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 疫苗是可以互换的,如果使用了一个以上的品牌,应遵循3剂的时间表

疫苗接种计划和使用

所有婴儿应在2月龄大时开始接受一系列Hib结合疫苗(单价或联合疫苗)。初级系列的剂量数量取决于所用疫苗的类型。一个主要系列的Hib (PRP-T)需要3剂,而Hib (PRP-OMP)需要2剂。建议在12至15月龄大时进行加强剂量,无论第一次接种使用的是哪种疫苗。DTaP-IPV/Hib第4剂的推荐年龄为15至18月龄,但如果第3剂后至少已过去6个月,则可在12月龄时开始接种。

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常规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类型 疫苗商品名 两月龄 4月龄 6月龄 12到15月龄
PRP-T ActHIB 剂量1 剂量2 剂量3 加强剂
五角星 剂量1 剂量2 剂量3 加强剂*
Hiberix 剂量1 剂量2 剂量3 加强剂†
PRP-OMP PedvaxHIB 剂量1 剂量2 加强剂
Vaxelis 剂量1 剂量2 剂量3§ 未指明

* DTaP-IPV/Hib(Pentacel)第4剂的建议年龄为15至18月龄,但如果第3剂后至少已过去6个月,则可在12月龄时开始接种。
†Hib (PRP-T) (Hiberix)第4剂的推荐年龄为15月龄大,但为了便于及时加强疫苗接种,可在12月龄大时接种。
§DTaP-IPV-Hib-HepB (Vaxelis)第3剂的建议最小年龄为24周,这是完成乙型肝炎疫苗系列的最小年龄。

初次系列的推荐剂量间隔为8周,最小间隔为4周。加强剂量与前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剂量应至少间隔8周。如果DTaP-IPV/Hib用于加强剂量,从第3剂开始至少需要6个月。

Hib疫苗应与其他推荐疫苗在同一就诊时间接种。

有限的数据表明,6周龄前接种Hib结合疫苗可诱导免疫耐受,降低对后续剂量Hib疫苗的反应。因此,Hib疫苗,包括含有Hib结合疫苗的复合疫苗,不得用于6周以下的儿童。

单价Hib结合疫苗可以互换。包含一个以上品牌疫苗的系列将诱导保护性抗体水平。如果儿童在2岁和4月龄大时接种了不同品牌的Hib疫苗,则应在6月龄大时接种任何品牌的第3剂疫苗,以完成初次接种。这些疫苗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于加强剂量,无论哪种疫苗用于初次系列接种。Hib联合疫苗与单价疫苗的互换性数据有限。只要可行,后续剂量应使用相同的联合疫苗。

7月龄或以上的未接种儿童可能不需要3或4剂的完整系列。儿童完成系列所需的剂量数量取决于儿童的当前年龄。

流感嗜血杆菌以前未接种过的儿童的b型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类型 剂量1时的年龄(月) 主要系列 加强剂
PRP-T 2到6月龄 3剂,每剂间隔8周 12到15月龄
7到11月龄 2剂,相隔4周 12到15月龄
12到14岁 1剂 8周后
15至59岁 1剂
PRP-OMP 2到6月龄 2剂,相隔8周 12到15月龄
7到11月龄 2剂,相隔4周 12到15月龄
12到14岁 1剂 8周后
15至59岁 1剂
PRP-T (ActHIB,Hiberix)

2至6月龄大的未接种婴儿应接种3剂疫苗,间隔2月龄接种。在12岁至15月龄大时,应在第一次系列注射后进行加强剂量,在最后一次剂量后至少8周进行接种。只有在12月龄大之前注射了2或3次初始剂量时,才需要加强剂量。7至11月龄大的未接种儿童应间隔4周接种2剂疫苗。在12岁至15月龄大时,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至少8周进行第二次加强接种。12至14月龄大的未接种儿童应接种1剂疫苗,然后在至少8周后加强接种。任何15到59月龄以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儿童都应该接种一剂疫苗。

PRP-OMP (PedvaxHIB)

2至6月龄大的未接种婴儿应接种2剂疫苗,间隔2个月接种。在12岁至15月龄大时,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至少8周进行第二次加强接种。7至11月龄大的未接种儿童应接种2剂疫苗,间隔4周,然后在12至15月龄大时接种加强剂量。加强剂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至少8周接种。12至14月龄的未接种儿童应接种1剂疫苗,至少8周后再接种一剂。任何15到59月龄以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儿童都应该接种一剂疫苗。

DTaP-IPV/Hib

DTaP-IPV/Hib疫苗被批准用于6周至4岁儿童的4剂系列。它适用于2岁、4岁、6岁和15岁至18月龄的婴儿。DTaP-IPV/Hib疫苗的最小间隔由DTaP成分决定。前3次剂量之间必须间隔至少4周。第4次接种必须与第3次接种间隔至少6个月,并且不应在12月龄之前接种。当DTaP-IPV/Hib疫苗用于在2岁、4岁、6岁和15至18月龄(根据DTaP和Hib计划)之间提供4剂疫苗时,应在4至6岁时使用IPV-独立疫苗或DTaP-IPV疫苗进行额外的加强剂量。这将导致5剂IPV疫苗系列,这是可以接受的。

DTaP-IPV-Hib-HepB(Vaxelis)

DTaP-IPV-Hib-HepB被批准用作6周至4岁儿童的3剂系列。给2、4和6月龄大的婴儿接种。DTaP-IPV-Hib-HepB疫苗的最小间隔由DTaP成分决定。3次接种之间必须间隔至少4周。因为第一剂DTaP-IPV-Hib-HepB疫苗的最小年龄是6周,所以这种疫苗不能用于乙型肝炎(HepB)疫苗的出生剂量。DTaP-IPV-Hib-HepB疫苗的最终剂量应在24周或更大时进行,这是完成乙型肝炎疫苗系列的最小年龄。当DTaP-IPV-Hib-HepB疫苗用于在2、4和6月龄龄(基于DTaP和IPV时间表)提供3剂时,这将导致4剂HepB疫苗系列,这是可接受的。

虽然单抗原PRP-OMP Hib疫苗在2岁和4月龄时被许可为2剂主要系列,但DTaP-IPV-Hib-HepB被许可为3剂主要系列。因此,如果DTaP-IPV-Hib-HepB用于任何剂量,则需要三剂含Hib结合物的疫苗来完成初级系列。DTaP-IPV-Hib-HepB不应用于加强剂量(在完成3剂主要系列后给予)。可以使用任何许可用于加强剂量的Hib结合疫苗。如果无意中在加强剂量中使用了DTaP-IPV-Hib-HepB,如果保持了之前剂量的适当间隔,则不需要使用另一种含Hib的疫苗重复该剂量。

特殊人群和大龄儿童的Hib疫苗接种
  • 年龄小于24月龄的患有侵袭性Hib的儿童
    • 在恢复期尽快接种疫苗
    • 接种完整的年龄系列
  • 12至59月龄的儿童风险增加(化疗、解剖和功能性无脾症、HIV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早期补体成分缺乏)
    • 如果儿童在12月龄之前接种0或1剂,则接种2剂,间隔8周
    • 如果儿童在12月龄之前接受了2剂或更多,则接种1剂
  • 年龄在15月龄或以上接受选择性脾切除术的未免疫者
    • 手术前至少14天接种1剂
  • 患有解剖学或功能性无脾症的5岁或以上未免疫者
    • 接种1剂
  • 感染艾滋病毒的5至18岁未免疫儿童和青少年
    • 接种1剂
  • 任何年龄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
    • 移植后6至12个月开始,至少间隔4周接种3次
  • 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
    • 将PRP-OMP作为首选疫苗接种
特殊人群和大龄儿童的疫苗接种

年龄小于24月龄、患有侵袭性Hib疾病的儿童应被视为易感者,应接种Hib疫苗。这些儿童的疫苗接种应在疾病恢复期尽早开始。应该按照儿童年龄的建议进行完整的系列注射。

12至59月龄大的儿童(包括化疗接受者、解剖和功能性无脾症(包括镰状细胞病)、HIV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或早期补体成分缺乏症患者,以及在12月龄大之前未接种过或仅接种过1剂Hib疫苗的儿童)患Hib疾病的风险增加,应间隔8周再接种2剂Hib疫苗。12月龄前接种过2剂或更多剂Hib疫苗的儿童应再接种1剂。

如果接受化疗或放疗的5岁以下儿童在开始治疗后14天内或治疗期间接种了Hib疫苗,他们应在治疗结束后至少3个月内再次接种。

一般来说,不建议年龄超过59月龄的人接种Hib疫苗。大多数年龄较大的儿童对Hib免疫,可能是在婴儿时期无症状感染。然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患侵袭性Hib疾病的风险增加,如果他们在儿童期没有接种疫苗,可能会接种疫苗。年龄在15月龄或以上接受选择性脾切除术的人,如果被认为未接种过,应接种单剂含Hib的疫苗。“未免疫”是指他们在14个月后没有接受过第一次系列和加强剂量或至少1剂Hib疫苗。如果可能,疫苗应在手术前至少14天注射。Hib疫苗应接种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患有解剖学或功能性无脾症的成人,如果他们被认为未接种过。如果5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感染了艾滋病毒并被认为未接种过,则应接种Hib疫苗。携带艾滋病毒的成年人不需要接种Hib疫苗。任何年龄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都应接受3剂Hib疫苗,至少间隔4周,从移植后6至12个月开始,无论有无Hib疫苗接种史。

对于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AI/AN),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Hib (PRP-OMP)作为第一系列剂量的首选疫苗。在AI/AN婴儿中,Hib脑膜炎发病率在年轻时达到高峰,Hib (PRP-OMP)在第一剂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反应,提供早期保护。

Hib疫苗效力
  • 高免疫原性
  • 超过95%的婴儿在初次免疫后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
免疫原性和疫苗效力

Hib结合疫苗是高度免疫原性的。超过95%的婴儿在初次免疫后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临床疗效估计为95%至100%。侵袭性Hib疾病在完全接种疫苗的儿童中并不常见。

Hib疫苗在侵袭性疾病风险增加的患者中也具有免疫原性,如镰状细胞病、白血病或脾切除术患者。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免疫原性随感染阶段和免疫缺陷程度而变化。尚未在侵袭性疾病风险增加的人群中进行疗效研究。

Hib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 禁忌症
    • 对疫苗成分或前一剂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 小于6周的儿童
  • 预防
    • 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

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与其他疫苗一样,对疫苗成分的严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史或前一剂量后是进一步剂量的禁忌症。尽管小病患者也可以接种疫苗,但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的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被认为是接种疫苗的预防措施。

Hib结合疫苗禁用于年龄小于6周的儿童,因为有可能产生免疫耐受。

含有Hib的组合疫苗的禁忌症包括单组分疫苗的禁忌症,但具体成分可能不同。

Hib疫苗安全性
  • 不良反应不常见
  • 肿胀、发红或疼痛
    • 5–30%
  • 发热
    • 31%
  • 哭闹
    • 11%
  • 注射部位红斑
    • 11%
  • 过敏性
    • 10%
  • 皮疹 
    • 9%

疫苗安全

Hib结合疫苗的不良反应并不常见。据报道,5%至30%的受者出现肿胀、发红或疼痛,通常在12至24小时内消退。发热、烦躁等全身反应并不常见。

在接种Hib疫苗后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报告的事件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发热(31%)、哭闹(11%)、注射部位红斑(11%)、过敏(10%)和皮疹(9%)。从接种疫苗到不良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天。Hib疫苗的不良事件报告频率与其他儿童疫苗相似;在Hib疫苗的VAERS数据中未观察到异常或意外的安全性问题。

在由DTaP-IPV/Hib疫苗安全数据链进行的一项观察性研究中,与接受含DTaP对照疫苗(即无Hib疫苗)的儿童相比,接受DTaP-IPV/Hib的1至2岁儿童具有较高的发热风险。DTaP-IPV/Hib与任何其他医学参与的不良健康事件无关。

疫苗储存和处理

Hib疫苗应保存在2℃至8℃(36℉至46℉)的冰箱中。制造商包装说明书包含附加信息。关于疫苗储存和处理的最佳实践和建议的完整信息,请参考CDC的疫苗储存和处理工具包[3 MB,65页]

Hib疾病的监测和报告

流感嗜血杆菌的报告因州而异。1991 年,侵入性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开始向全国通报。血清型信息的报告仍然不完整。有关案例定义以及案例和接触者调查指南的信息,请参考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手册

致谢

编辑们感谢伊丽莎白·布瑞尔、苏珊·哈里里和海蒂·苏特尔对本章的贡献。

选定的参考文献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nfections. In: Kimberlin D, Brady M, Jackson M, et al., eds.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ed. Itasca, I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8:367–75.
  • Bisgard K, Kao A, Leake J, et al.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nvasive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4–1995: near disappearance of a vaccine-preventable childhood disease. Emerg Infect Dis 1998;4(2):229–37.
  • Blain A, MacNeil J, Wang X, et al. Invasiv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isease in adults ≥65 years, United States, 2011.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4;1(2):ofu044.
  • CD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2014;63(No. RR-1):1–14.
  • CDC.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 for use of Hiberix as a 3-Dose primary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 vaccination series. MMWR 2016;65(16):418–9.
  • CDC.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nvasive disease among children aged <5 years—California, 1990–1996. MMWR 1998;47(35):737–40.
  • CD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CIP, 2014. MMWR 2014;63(RR-01):1–14.
  • CDC. Progress toward elimination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disease among infants and children—United States, 1998–2000. MMWR 2002;51(11):234–7.
  • Decker MD, Edwards KM.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s: history, choice and comparisons.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8;17(9 Suppl):S113–6.
  • Livorsi D, MacNeil J, Cohn A, et al. Invasiv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2008: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J Infect 2012;65(6):496–504.
  • MacNeil J, Cohn A, Farley M, et al. Current epidemiology and trends in invasiv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isease–United States, 1989–2008. Clin Infect Dis 2011;53(12):1230–6.
  • Nanduri S, Sutherland A, Gordon L, et al. Haemophilus influenzae vaccines. In: Plotkin S, Orenstein W, Offit P, et al., eds. Plotkin’s Vaccines. 7th ed. Elsevier;2018:301–18.
  • Orenstein W, Hadler S, Wharton M. Trends in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Semin Pediatr Infect Dis 1997;8(1):23–33.
  • Soeters H, Blain A, Pondo T, et al. Current epidemiology and trends in invasiv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isease — United States, 2009–2015. Clin Infect Dis 2018;67(6):881–9.

上次审阅的页面:2021年8月18日

https://www.cdc.gov/vaccines/pubs/pinkbook/hib.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