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为何在大流行之后改变了“空气传播”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世卫组织称病原体只有在证明能够以小于5μm的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并在1m的距离内感染人时才称为空气传播。只有少数病原体(特别是麻疹和结核病)符合这一定义。据说大多数呼吸道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传播的,即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将飞沫从病人身上排出并落在另一个人的眼睛、嘴巴或鼻子中。

这些定义对疾病控制有影响。阻止较小颗粒物的传播需要隔离室、N95 呼吸器和其他比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更困难、更昂贵的防护措施。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措施中哪些仅在医院需要,哪些在其他地方也需要。

在大流行期间,专家们认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证明,世卫组织的距离和大小导致的分类是有缺陷的4,传染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以在短距离内感染人的颗粒云,或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的较大颗粒。其他人则表示,短距离并不能证明疾病仅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因为飞沫也可以通过呼吸或说话传播。5

世卫组织的新定义是什么?

新报告明确将病原体的传播分为涉及接触(与人类或表面)和“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

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分为两个子类别:“直接沉积”,飞沫到达另一个人的口腔、眼睛或鼻子的粘膜(基本上是以前世卫组织对空气传播的定义),以及“空气传播或吸入”,飞沫被吸入。第二个子类别是最大的变化。至关重要的是,整个定义不依赖于液滴的大小或距离。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